分享

脉学真传:范建忠讲二十八脉之散脉篇

 一切法本不可得 2016-01-21


金兰中医学社jinlanzhongyi
发掘中医真善美,传播中医正能量




金兰君说

自从脉诊验孕挑战发起以来,中医脉诊备受关注。脉诊真的难学吗?真的看不准病吗?非也。为此,“金兰中医学社”特地连线脉学高手范建忠医师在微信平台上为大家讲解传统中医脉诊,希望大家能够透过微信学习,收获属于一名真正的中医应该掌握的技能。今天,范建忠老师为大家讲讲散脉。



散脉的特征


脉象散即涣散之意。散脉之象为散大无边,浮取即有,不任重按,至数不齐,无一定规律。

散脉的现代概念


心脏泵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管壁张力极低,微循环阻力减少而出现浮,大,涣散不收,馄饨不清的脉象。


散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多见于各种严重疾病的后期,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房颤,室颤,各种病人临终前多为散脉。


传统中医对散脉“象”的描述


《濒湖脉学》中曰:“大而散,有表无里,涣漫不收,无统记,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脉诀汇辨》中曰:“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脉理求真》中曰:“散则举之散漫,按之无有,或如吹毛,或如散叶,或如悬壅,或如羹上肥,或如火薪然,来去不明,根蒂无有。”《四诊抉微》中曰:“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又曰:“散脉者,举之浮散,按之则无,去来不明,漫无根蒂。”《脉诀刊误》中曰:“是散漫无统记。无拘束之义,指下见得来动,一二至中又至一至,更不曾来往整齐,或动来即动去,或来至多去至少,或去至多来至少,是觧散不收聚。”陈修园曰:“浮而不聚不散,按之散而不聚,来去不明。”《诊家正眼》中亦曰:“散脉散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之绝矣。”


散脉的鉴别


(1)虚脉:举按皆迟大而无力,似空非空。如《四诊抉微》中曰:“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脉诀汇辨》中曰:“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三指禅》中曰:“虚脉大而松,迟柔力少充。”

(2)濡脉:浮而柔细,按之即无。如《濒湖脉学》中曰:“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如水上浮沤。”又曰:“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脉诀汇辨》中曰:“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3)芤脉:浮大中空而软,如按葱管。如《脉经》中曰:“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濒湖脉学》中曰:“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散脉的传统临床意义


散脉由于气血离散,阴阳不敛,心力极度衰竭,气血不充而无力鼓动脉管,以致脉搏出现散漫无根,至数不齐,形似杨花飘浮之象。

散脉多见于正气衰竭,病人一旦出现散脉。说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但不能认为是不治之症。如《四诊抉微》引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皆平脉也。肾脉软散,诸病脉代散,皆死脉也。古人以代散为必死者,盖散为肾败之征,代为脾绝之征也。肾脉本沉,而散脉按之不可得见,是先天资始之根本绝也;脾脉主信,而代脉歇至,不愆其期,是后天资生之根本绝也,故二脉独见,均为危殆之候,而二脉交见,尤为死之符。”《四诊抉微》中曰:“散为元气离散之象,故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形损故也,然形象不一,或如吹毛,或如散叶,或如悬壅,或如羹上肥,或如火薪然,若真散脉,见之必死,非虚大之比”。经曰:“代散则死,若病后大邪去,而热退身安,泄利止而浆粥入胃,或有可生者。”《濒湖脉学》中曰:“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笔者认为:久病若见散脉不必医治之说法欠妥,虽然散脉之病情严重,但应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不过,散脉的出现说明元气衰竭至极,乃离散之象,病多属危证,临证时必须谨之慎之。

(1)气血耗散:凡病程日久,元气离散,可以见到散脉。如《脉简补义》中曰:“盖瘕痛日久,气行不畅,则旧血日耗,新血不生,血气不相荣故也。”《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曰:“浮而散者为眴仆。”《脉理求真》中曰:“散为死脉,故不主病。”

(2)心气不足:凡心气不足,阴阳不相续接,症见心悸,心中似空感,喘咳,四肢浮肿,不得卧,可以见到散脉。如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室性早搏,心房纤维性颤动,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心脏疾患,均可以见到散脉。而且病情比较严重。如《诊家枢要》中曰:“散,不聚也……,在病脉,主阴阳不敛,又主心气不足,大抵非佳脉也。”

(3)孕妇如出现散脉,多主堕胎,若临产时出现散脉,可以预知胎儿即将娩出,因为散脉主虚,为元气离散之征象。临证时必须多加注意,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散脉左右各三部分属的传统临床意义


《诊家正眼》中曰:“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濒湖脉学》中曰:“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金兰中医学社
jinlanzhongyi

本文选自《一脉诊病》(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范建忠著)一书。作者授权,由金兰中医学社推荐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