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8岁的钱塘江大桥,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桥坚强”

 苏睿思 2016-01-22

来源:微桥梁(微信号V-bridge)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编有话说

看看以前的桥,再看看……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截至2015年10月22日,“78岁”的钱塘江大桥已经实现了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22235天,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文末有惊喜




钱塘江一桥全长1453m,正桥长1072m,南、北公路引桥各长93m和288m。铁路桥由16空跨度为65.84m的简支华伦式桁梁和两孔14.63m板梁组成。公路除16孔桁梁上层为公路外,北岸引桥由3孔50m桁拱及其两端15m平台和5孔9.2m钢筋砼框架组成;南岸引桥由1孔50m桁拱及其两端15m平台和两孔9.2m钢筋砼框架组成。钢桁梁桁高10.7m,主桁中心距6.1m;单线铁路净空高6.7m,宽4.9m。公路为双车道6.1m宽,两侧设1.52m人行道。铁路设计荷载等级为E-50级,公路设计活载等级为H-15级。 钱塘江桥正桥主桁钢材由英国Dorman Long公司1935年出品,主要化学成份为C0.3%,Mn0.7~1.0%,Si<0.2%,cr0.7~1.1%,cu0.25~0.5%。钢材抗拉屈服极限362.2mpa。>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热爱祖国,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桥身联接北岸青山巨塔和南岸广袤平原,江、山、水、塔、桥……和谐地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立体图画。钱塘江大桥的建成,粉碎了非洋人不能建造铁桥的神话,成为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仅3个月后,上海陷落,杭州危在旦夕。


11月16日,南京政府发出炸桥命令后,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防备这一天。茅以升把致命点一一标出,并亲自看着把100多根引线接好。


11月17日公路桥开通,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10万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这一天,茅以升正式接到了炸桥的命令,当晚,他在书桌前写下了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这一愿望终于在1946年得以实现。1953年,大桥恢复使用。



施工现场


曾经被炸毁的桥梁

纪念茅以升

大桥北堍,竖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铜像,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深沉的爱国主义者,人们也不会忘记钱塘江大桥的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


茅以升炸桥前曾赋诗一首:

徒地风云突变色

挥泪炸桥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此诗流露出茅以升被迫炸桥的无奈,以及今后复建的决心,诗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来火”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把“钱塘江桥”联系起来,你就能看出这第三句的韵味来,此诗奇就奇在第三句。


文末惊喜:只要在本微信公众号内回复“礼包”二字,即可获得包含港珠澳大桥在内的12部超热门路桥隧工程视频原文件+60本路桥隧必备规范图集电子版,持续关注还有更多福利放送哦。


【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咨询:

QQ:563126635

TEL:010-88362233-881

【筑龙建筑圈APP】

12部超热门路桥隧工程视频+60本路桥隧必备规范电子书

↓↓↓↓↓这里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