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的源泉” 血液承担着“浇灌”全身组织与器官的使命 古人认为,血液是心脏“制造”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承担着“血细胞加工厂”的角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中 如果流经体内任何器官的血流量不足,均可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 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都可以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液在医学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n 临床上常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 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新陈代谢障碍等方面的疾患;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部分(占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部分(占55%) -水占90%-92% -溶质8%-10% 溶质: -血浆蛋白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糖类 -脂类 -无机盐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 红细胞(RBC)--- n 红细胞主要在人体的骨髓(特别是红骨髓)内生成。 体积很小,直径只有7-8μm,形如圆盘,中间下凹,边缘较厚。它具有弹性和可塑性,在通过直径比它还小的毛细血管时,可以改变形状,通过后仍恢复原形。 人体的红细胞不断进行新生和破坏, 每小时要制造5亿新红细胞,其寿命为100-120天,每天有四-五万个老化的红细胞在脾脏及肝脏被破坏。 n 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n 成年男子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20-160g/L, n 成年女子为110-150g/L。
n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另外,红细胞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血液中氧含量丰富,呈现红色,这种血叫做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于氧分离,血液中含氧量少,呈暗红色,这血叫静脉血。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白细胞 白细胞(WBC)--- 白细胞呈球形、无色、有细胞核,形体一般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um。可以做变形运动,它们可以从血管内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了存在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害 在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及计数: n 中性粒细胞最多,约占总数的50-70%, n 淋巴细胞约占20-40%, n 单核细胞约2-8%, n 嗜酸性粒细胞占0-7%, n 嗜碱性粒细胞约占0-1%。 ☆我国健康成人白细胞数目为0.4-1.0万个/μl,血液中白细胞的数目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血小板 血小板-在染色涂片上形状不规则,是巨噬细胞解体的碎片演变成的,不具细胞基本结构,无分裂功能,直径约2-4μm 血小板的功能--- 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我国健康成年人血小板数量约为: 10-30万个/μl,平均为15.6万个/μl 血液中的非细胞部分—血浆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 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n 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 8-10%的溶质; 溶质为:血浆蛋白、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糖类、脂类、无机盐 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为1.6-2.4。 n 血浆的正常酸碱范围为(PH值)7.35-7.47; n 唾液的正常酸碱范围为6.8-7.5, n 尿液的正常酸碱范围为6.5-7.8, n 组织液的PH值7.0-7.5, n 细胞液的PH值7.20-7.45 , n 精液的PH值7.8-9.2, n 宫颈的PH值7.5-8.8。 血液中的非细胞部分—血浆的溶质 (一)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用盐析法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对维持血浆胶性渗透压具有很大作用。 ☆纤维蛋白原子量最大,跟血液凝固有关。 ☆球蛋白电泳时可再分为α1、α2、β、γ四部分,人体大部分免疫球蛋白是γ球蛋白,少数为β球蛋白,球蛋白与机体防御机能密切相关。 (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液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氨和胆红素等。临床上把这些物质所含的氮叫做非蛋白氮(NPN)。 (三)糖类: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健康成人空腹血糖浓度为70-110mg/dl,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四)脂类: 主要是指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五)无机物 血浆中所含的无机物中,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其中重要 的正离子有Na+、K+、Ca+、Mg+等,重要的负离子有Cl-、HCO3-、 HPO4-、SO4-等。各种离子都各有其特殊作用。 优质的血液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血液是生命的象征 很早以来中医就有专著说明血液的变化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被污染的空气、水源,以及有毒的化工制品悄悄地侵蚀着我们原本健康的血液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使本来纯净的血液惨遭污染……令我们的血液不堪重负 在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背后 血液“变酸”、 血液“变质” 、血液“变脏”、 血液“变稠”- 血液“变酸”—酸体乃百病之源 人体内的激素及蛋白酶必须在弱碱性的环境里才能保持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一旦血液PH值偏离正常值,将显著影响激素及蛋白酶的空间构象和生理功能 人活着就要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一个产酸的过程,而现代人的饮食又加重了酸性物质的积累。 研究表明: ☆人体PH值偏酸0.1个单位,胰岛素活力丧失30%。 ☆偏酸的血液对血管内膜刺激,使血管内膜蛋白质变性,内膜细胞不能正常代谢,加快细胞老化,形成血管硬化引发血压升高。 ☆癌细胞只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 血液“变质”-最可怕的是血液病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血液病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出血性疾病等。白血病又称“血癌”,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大量白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细胞的制造被明显抑制。 血液“变脏”-过敏、提早衰老及癌症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而人体自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制造场,比如肠道中的硫化氢、吲哚、粪臭素等,这些终末代谢产物全靠肝脏来分解。当自身产生的毒素加上生存环境给我们的毒素的量超出了我们肝脏的解毒能力,没有被分解的毒素就会在体内蓄积,使血液变脏。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癌症、过敏以及若干导致人体机能衰退的疾病,在相当程度上与血液遭受污染变脏有关。 血液“变稠”-血栓性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 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恶性肿瘤、肺源性心脏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肾病等等都与血液高粘稠有关。血液高粘极易引发血栓形成,而血栓的形成就犹如在血管里埋下了炸弹,当血栓增大或血栓突然脱落流入口径较小的动脉,就会立即阻塞血管,造成心脏、大脑、肾脏以及四肢动脉的栓塞,使依靠该血管供血的组织、器官缺血坏死。 人体运输血液的管道—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心脏是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 运输血液的管道就是血管 人体的血管是一个非常庞大“密闭”的管道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动脉血管:把心脏泵出的新鲜血液输送到身体内的每一个脏器和组织。 静脉血管:是将各组织和器官把用过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动脉中因含的是带氧较多的血,所以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因含的是二氧化碳,因此颜色呈暗红色。 毛细血管: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一种极细的血管。一个成年人的毛细血管总数在一千亿根以上,总长约11万公里,足可饶地球2.7圈。它们互相联接,组成一个个复杂但井井有条的网络,布满全身,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体循环、肺循环、微循环三部分完成 体循环(大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中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肺循环(小循环): 返回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微循环(末梢循环); 毛细血管是完成运输任务的“目的地”,所以又叫做“末梢循环”。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循环的目的:把养料和氧气送往全身,同时把身体各组织器官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输到肺、肾、大肠、皮肤等排出体外。 脑血管 正常的脑功能依赖于通过致密的血管网不断的运输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脑、脸和头皮的血液主要由两侧的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提供。 颈总动脉分为2个分支: 颈外动脉负责脸部和头皮的血液供应。 颈内动脉负责大脑前3/4供血。 椎-基底动脉向大脑后2/5小脑和脑干供血。 任意一条颈内动脉的血流减少都会造成脑组织的某些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侧身体的麻木、无力或瘫痪。 《人类衰老之谜有了新发现》 青少年人的血红细胞大都是圆润透亮、大小均匀、分散活跃的。 而大多数中老年人的血红细胞往往干瘪灰暗、结团成串、变异畸型,呈现出脱水衰老的状况。 这一发现揭示出人体的衰老与血红细胞的衰老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缺乏活力、变异粘连的血红细胞很难流过人体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和末端部位,造成微循环下降,从而一方面导致人体器官和组织细胞的氧气和养份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又会导致体内和血液中废物和毒素、杂质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种种衰老和病变现象的产生。 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通常只有3.5微米,而正常血红细胞的直径为7.2微米,比毛细血管直径大一倍的血红细胞要想顺利流过毛细血管,就必须圆润饱满、分散活跃、中间透亮,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 反之,变异畸形、干瘪灰暗、缺乏活力、粘连在一起的血红细胞很难流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和末端部位,从而造成微循环下降,导致氧气和营养成份供应不足,同时又会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杂质无法正常排解,进而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种种衰老和病变现象的产生。 当心肌微循环障碍时,人体可以出现心慌、胸闷、早搏、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 当脑微循环发生障碍,可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至面瘫、中风、痴呆等; 当肝微循环障碍时,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当肾微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当皮肤微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淤斑、老年斑以及手足麻木、身体上有蚁走感,全身不适等异常感觉;全身微循环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 人们说,微循环通则不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流畅则健康寿长。 一位著名医学家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我们通过大量研究和检测还发现,人体血红细胞的衰老变异一般都要先于其它组织细胞的衰老病变。人的组织器官发生衰老病变,往往都伴随着血红细胞的衰老变异。血红细胞的衰老变异是造成微循环障碍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血液与健康— 万病之源: 微循环障碍 毛细血管堵塞 血液中的垃圾废物过多
血液不净还导致:
人体运输血液的管道—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心脏是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 运输血液的管道就是血管 人类疾病的头号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 平均每12秒钟就死掉一个人22秒有一人瘫痪在床 危害健康的“头号杀手” 脑溢血、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平均每12秒钟就有一个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离开这个世界……
规律: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中,有一半以上同时患有糖尿病!
导至心脑血管疾病向我们逼来 高血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脑中风、冠心病等 不要等躺在医院病床上或等疾病来临的时才想到自己身体重要,而是需要平时生活中的保养 您注意保养过自己的血管了吗? 您想及早保养您的血液和血管吗? 让我们一起来帮助您保养吧! 我们选择一个什么方法来保养呢? 我们已经给您创造了这样一个 放心的保养方法,让您全身做次有效的
至善天然膳食大豆肽蛋白片出击,净化血液,疏通微循环。 拒绝“五高” 高血粘、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
生命多彩源于血液健康 让我们做一个“血液健康”的长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