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了2014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我国已经连续六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汪键说,监测表明,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直接影响了群众健康。其中,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过90%,HC和CO超过80%。按燃料分类,全国柴油车排放的NOx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PM超过90%;而汽油车CO和HC排放量则较高,超过排放总量的70%。 为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及国务院相关文件指示精神,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纷纷制定有利于机动车污染防治和减排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为减少汽车排放,改善生存环境,全球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将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新能源研发制造推广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有高额的财政补贴支持。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开发推广的形势一片利好情况下,我国的新能源发展不仅在销量上差强人意,而且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骗补门”现象,高额的财政补贴没有带来最初所想象的结果,这引起了相关部门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外的反思:政府如何使新能源汽车发展回归正轨?新能源车企如何应对“空壳”公司的抹黑,实现突破?此时,微型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却超越了高速车,并在2015年完成百万市场目标,吸引了政府和高速电动汽车企业的关注,众多传统车企也纷纷加码微型低速电动车,微型低速电动车成为推动环境发展的新动力。 微型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不是偶然,而是满足了国民需求的必然趋势。一、二线城市机动车趋于饱和,而三、四线城市的汽车需求潜力是巨大的。三、四线城市汽车多是短途行驶,比起电动车广告里那些保护地球、造福子孙等“高大上”的情操来,普通消费者们往往更为关心的是“能跑多远”“去哪充电”“多久充满”等最为现实的问题,目前的技术,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并且在三、四线城市,规划新能源发展的可行性更大。 因此,新能源汽车推广可以采取从下而上的方式:加大对微型低速电动汽车的关注投入,以推动高速电动汽车正向发展,并加速对三、四线城市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的规划,“积少成多”扩大全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覆盖率,让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发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