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期间,领导干部要有“三观”

 超越梦想之上 2016-01-22

春节期间,领导干部要有“三观”

映象网 2016-01-22 11:40

年终岁末,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千头万绪,既要抓好全年工作的收尾,又要抓好下一年工作的谋划,但笔者认为,此时更需要领导干部能够静下心来、沉下身去,在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年各项指标的圆满完成和明年工作的开好头、起好步的同时, “三观”不能忘。

一是“清廉观”。居官当知年关险。春节期间,领导干部要把“年关”当“廉关”,心中要有“清廉观”。 严格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切实加强自身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莫在浓厚的“拜年”氛围和频频的“红包”面前,为“情”所困、为“情”所惑,因放松警惕而失足铸错。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端正自己的态度,筑牢为民执政的理念,时刻警醒自己,用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自觉做到清正廉洁。领导干部在节日期间还要严格要求配偶、子女、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教育家人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及时提醒、纠正亲属的错误言行,做到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让亲属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坚定支持者。

二是“民生观”。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深情地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今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关爱困难群众,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困难,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工作。春节期间,领导干部看望困难户、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要怀着对群众的真感情,做到“精准”慰问,要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不能脚步匆匆,凳子还没坐热,就忙着递上慰问金,送上慰问品,然后,急急“奔赴”下一户。对群众的语言是程序化的,笑容是职业化的,握手是象征性的,而要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仅仅是走访,还要“走心”,只为群众送去物质上的帮助还不够,还要从情感上给予群众关心和慰藉,要能坐得下来,俯得下身子,沉得下心来,倾听群众的心声,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心里想些什么,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把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和“慰问品”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这样的“民生观”,才是心中真有民,才能知民情、解民忧,与群众心连心。

三是“责任观”。权利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更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即使放假,但责任“不打烊”,尤其要有作风建设的“责任观”,领导干部要履行 “一岗双责”,既要推进事业,也要带好队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批评,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注意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该提醒的要及时提醒,该批评制止的要坚决批评制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在春节前为他们打好“预防针”,假期里要装上“防腐罩”,确保他们在春节期间不违纪,能够自尊自重,清廉过节。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领导干部只有心存“三观”、做好“三观”,自己能过好春节、群众能过好春节、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能过好春节,如此,才能形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欢乐、祥和“中国年”。(乐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