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秘书故事|要想群众“买账” 自己先要“还账”

 Purefact 2017-02-03


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服务县委领导和各单位各部门。至于说服务群众,也是应尽之责,但实际工作中与群众直接接触不多,总觉得并不是那么重要。可是,前不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我反省了自己的观念。


春节前,县里组织开展“送温暖”,根据安排,县委办公室每三名党员包保一户农村困难家庭。考虑到快过年了,单位研究决定每名党员自己掏腰包出100元钱,三名党员一共300元,给困难户买些实用的年货,如大米、饺子粉、食用油等,同志们也都认可这一决定。但是,当我们去粮油批发市场购买慰问品时,却遇到了一件事情,让我纠结很久。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过路的老大爷,可能看我们穿戴整齐,就问我们是哪个单位的,还问:“你们公家发福利了?”我听后一怔,忙解释说:“我们是去走访困难群众,自己掏钱买的。”然而,老人却说了句让人“添堵”的话:“我就很困难,怎么不慰问我啊?”说完骑电动车走了。老大爷这句话,把我弄得哭笑不得,心想他一定是误认为我们“顶风违纪”了。


事情过后,我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自己掏腰包慰问群众,出发点是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却被群众误会、“找茬儿”。群众怎么就看不到我们的正面呢?我们努力改进作风,群众怎么就不“买账”呢?真让人“堵心”!


其实,回过头来仔细想想,群众心中自有一本“明白账”,能清清楚楚地算出干部表现与他们期盼的差距。曾几何时,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凉了许多群众的心,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对工作不“买账”。现在,各级各单位各部门服务联系群众比以前做得更好了,但是转作风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片面地认为“多为群众送温暖”就是改进作风,却忽视了改进作风最忌讳急功近利,要想赢得群众的赞同,就必须把以往作风建设的“欠账”还上。


认真反思我在县委办公室的工作,首先自己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工作性质决定了服务领导多”“服务领导就是服务群众”,这就是一笔思想上的“欠账”。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贴近群众少、联系群众少、服务群众少。回想春节前的这次“送温暖”活动,到困难户家里只是放下油米面,简单寒暄几句,凳子还没坐热就走了,困难群众的家常话、烦心事没听进,更别提把群众当亲人。这就是行动中的“欠账”。这样的“欠账”日积月累,也就令基层群众产生了我们“高高在上”的感觉。


要想自己不“堵心”,先要暖群众的心;要想群众“买账”,自己先要“还账”。作为基层党办人,必须着力转变思想,清醒地认识到“三服务”中“服务群众”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只有思想上真正尊重群众,才能保持公仆本色、关心群众冷暖,进而转变服务群众的态度。当然,要让群众信任和满意,决不能仅仅做些面上的事情,要带着诚意与群众常见面,带着感情为群众办实事。


群众是通情达理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锲而不舍地改进作风,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我想,群众是会“买账”的。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作者:曹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