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取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史荐精典 2016-01-23



 

虽然张同学的数学成绩并不差,但在数学课堂上他始终打不起精神,对教师的提问也不踊跃回答,如果数学教师真的让他起来回答,一般说来他给出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本来数学教师也蛮喜欢张同学的,毕竟他的数学成绩还是挺吸引人的;可时间一长,数学教师就感觉不对了,总觉得张同学是不是对自己不满,所以才会在数学课堂上消极抵抗。当笔者和张同学有一番长谈之后,终于明白张同学为什么会对数学有着如此消极的态度,可以肯定的是他对数学教师并没有什么不满的,而是因为他对数学这个学科不满,他认为数学过于严谨,过于按部就班,不能发挥人的想象能力;相比于历史等人文学科来讲,他更喜欢这些富含人的思想的学科,尽管他的历史成绩并不好,但他对历史却非常有感情。当我把这样的结果告诉他的数学教师时,数学教师很委屈地说,谁说数学没有思想呀,数学也很有意思的呀,他为什么就没有体会出来呢?

 

数学真的很有意思吗?说实话,在中小学学过的所有学科中,我对数学的感情最为淡泊,也觉得数学是真没有乐趣的。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学到高中三年级,在如此漫长的十二年里,虽然天天都要与数学打交道,但一直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来。之所以还能够坚持把数学学下来,并不是因为自己学得数学有意思,而是因为数学教师总是强调数学很重要,事实上在历次考试中数学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难道数学就真的没有意思吗?我想不见得,在我遇到的六七位数学老师中,至少有两三位数学教师都醉心于数学,在他们的眼中数学不敢说是生命的全部,但至少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亮色。正因为有了我这样对数学少有兴趣的学生,这些数学教师才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正因为有了他们这样对数学如此投入的教师,我才觉得奇怪,为什么数学教师只会教我们数学知识,却不能把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传染给我们。

没有了对数学的兴趣,不管是上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听课,亦或是下课后的练习,数学只是不得不面对的任务而已。那个时候幻想得最多的,就是有人突然宣传,以后的高考或者中考不再考数学了,当然幻想永远只是幻想,数学不但仍然在高考和中考中出现,而且它所占的比值永远是最高的。要不是一直对升学抱有希望,那我最想舍弃掉的学科肯定是数学,尽管我的数学成绩也算不上差,但数学除了带给我或好或坏的成绩之外,的确没有带给我多少值得高兴的事。与之相应,我到是一直蛮喜欢化学的,觉得化学变幻无穷,但却又万变不离其中;化学变化很多,但元素守恒、能量守恒、化合价守恒,让人觉得它特别的完美。事实上,正因为自己喜欢化学,所以在化学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最多,在其他的同学看来,我在化学上吃的苦肯定比数学要多。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只要你喜欢这个学科,你就愿意为这个学科投入,哪怕是没有回报的投入,你也认为值得;可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学科,哪怕你投入了,也只是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而已。

到目前为止,数学和化学都已经不再是我的专业,也逐渐远离了这两个学科。但这两个学科给我留下的遗产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这段时间日子过得比较紧张,那晚上做梦一定是梦到明天要参加数学考试了,而自己根本就没有准备好。可一旦让我想到化学,我就会觉得特别有自信,在去中学听课的时候,我也更乐意于选择听化学课。这么罗嗦地讲这两个学科与自己的故事,并不是为了卖弄自己的历史,而是想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科教师究竟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这们学科的知识,还是教学生如何感受这们学科的乐趣?既然有了这个问题,也就顺带产生了另外两个问题:学科知识究竟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还是教师教会的;与之相应,学科兴趣究竟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还是受教师教学影响出来的?

   

对学生来讲,如果热爱上了一个学科,学好这个学科就是一项使命,为了学好这个学科的投入就是一种幸福;如果没有喜欢上这个学科,那学好这个学科就是一种任务,在没有外在的监督或者强制的情况下,他是丝毫不愿意为这个学科做更多投入。对教师来讲,如果你的学生热爱上了你的学科,那你就麻烦了,当你上课没有把知识讲清楚时,下课后学生一定会缠着你不让你走,除非你把这个知识讲得让他明白了,当你布置的作业太少时,或者你布置的作业太浅时,学生一定会提出抗议,觉得你怎么能够如此轻视他在这个学科上的发展潜力。可是,如果你的学生没有喜欢上你的学科时,你就更麻烦了,虽然学生上课不一定听懂了你讲的知识,但他们还是希望你早点下课,对他们来讲上课并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虽然你布置的作业也不少,他们也照样能够完成,只是完成的质量让你放心不下,对与错到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只按照你讲的方法与思路来解题,丝毫看不到他们自己对这些作业有什么个性化的解读。

只要假以时日,那怕没有学科教师,学生也是有可能掌握学科知识的;之所以还要为学生配备学科教师,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学科教学,加快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进程。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师采取什么方法来加快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进程。如果教师通过帮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和督促学生操练学科知识来达到加快的目的,学生一定会因为自己只是学科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排斥学科知识,一定会因为自己被学科知识奴役而反抗学科知识;如果教师通过展示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方法来达到加快的目的,那学生一定会因为学科知识的价值而喜欢上这个学科,一定会因为掌握学科知识的方法而富有学习成就感。虽然学科教学的目的都是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但教师采用的方法与途径不一样,到最后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对教师自己来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付出与收益之间的比例也完全不一样;前者让教师事倍功半,后者让教师事半功倍。

学科教师究竟应该向学生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还是应该向学生强调自己学科的趣味性,我相信这是一个值得学科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当学科教师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时,虽然学生的确会因为学科的重要性而更加重视这个学科的学习,但也会带来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个学科时承受更大的压力。事实上,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之前,对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并没有切身的体验,当教师一味地强度这个学科的知识多么重要时,真正给学生带来的是外在的学习压力,而不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当教师向学生强调自己学科的趣味性时,可能会让学科教师觉得这有失学科的规范性与严肃性,但当这个学科的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学习趣味时,学生就会主动投入这个学科的学习,随着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数量越来越多,掌握学科知识的深度越来越浓时,规范性与严肃性将不在是教师的教学要求,而是学生对“自己的学科”的内在要求。到了这儿,还是要回到吸引大家看这篇文章的标题上来了,其实前面讲的这些道理,估计很多教师都是明白的,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如何争取学生热爱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呢?

 

热爱你自己所教的学科,是让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学科的前提。热爱是一种情感,而情感的来与去都是无影无踪的,但却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让一个人去爱别人都不喜欢的东西,这个人一点要有足够的勇气,在这种情况下,那怕他非常爱这个东西,他也不得不表现出并不喜欢这个东西的样子出来。同样的道理,当大家都喜欢一样东西时,要讨厌这样东西的人也是需要勇气的,在这种情况下,那怕他真的讨厌这样东西,他也不得不表现出喜欢这样东西的样子出来。当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学科时,如果教师自己特别喜欢这个学科,那站在教师边上的学生就不由自主地要表达出对这个学科的喜欢,那怕他自己心里并不是特别喜欢;可当学生在教师面前多次表达对这个学科的喜欢时,他就会在自己心里慢慢喜欢上这个学科,否则他将不得不承担言行不一致带来的伤痛。如果教这个学科的教师自己都不喜欢这个学科,那就很难保证学生还会喜欢这个学科了。毕竟学生并不是只学一个学科,在其他学科教师的吸引之下,学生很容易放弃这个学科而投奔其他教师的学科。很多教师可能会想,我在课堂教学中也表达出自己对所教学科的喜欢呀,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不喜欢这个学科呢?这有两个问题存在,一是学生判断你是否真的喜欢所教学科,并不是通过你的语言,而是通过你在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表现,尤其是你对学科教学的投入程度,更重要的是你投入的感情与激情;另一是你对所教学科的喜欢,只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学科的前提而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你坚持下去。

展示你所教学科的趣味性,是让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学科的敲门砖。对于一个初学者,或者对于一个你所教学科的业娱爱好者,你不要急于展示这个学科的强大实力,因为这会吓坏了他们,觉得这么重要而又高深的学科,并不是自己学习能力所能学得会的,从而更早地放弃了对这个学科的学习。作为这个学科的初学者,作为这个学科的业娱爱好者,他暂时还不愿意对学好这个学科承担责任,吸引他走上学科学习这条路的,往往是这个学科好玩的地方。而且这个学科好玩的地方,包括学科知识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更重要的是学科知识内部有什么好玩的。可能学科教师会生气了,哪个学科是建立起来好玩的呀?您别急着生气哈,我也知道没有哪个学科是建立起来好玩的,但只有学科专家和学科教师才是靠这个学科吃饭的,而初学者和业娱爱好者学习这个学科的初始动机,就是来玩的,我也知道这种学习动机不纯,但如果这一点你都做不到,那你就永远没有教育他们的机会了。

让学生在你教学科上获得成就感,是让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学科的吸铁石。要粗粗的玩一个东西,那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要把一个东西玩得有水平,那就相当不容易了。要让学生喜欢上你所教学科,那是要用点诱饵的;但要让学生热爱上你所教学科,只是诱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你教学科上有成就感。这儿的成就感可能和他的学科成绩有关系,但这个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我理解的成就感,还包括你作为学生心目中的学科专家对他的肯定与认可,在这儿要提醒的是,不要用优等生的水平去要求每一个学生,更不要用学科专业的水平去要求每一个学生,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上有成就感。只是外在的评价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或者体验到这个学科带来的成就感,这就不是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所能够实现的了,它需要的不是教师如何去赠予学生学科的内在成就感,而是教师如何提供机会与营造氛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索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在发现和探索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才可能感受到或者体验到这个学科带来的内在成就感。

木易风雨欢迎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