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碎语(十三)

 木香草堂 2021-11-11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组织与实施,无不需要依靠教师。国际教育领域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是: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要成为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61.读书

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子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感想: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教师自己不读书,培养不出会读书的学生来。当一名学生来到教师的书桌旁,看到教师的备课桌上、书橱里除了练习册、试卷之外,没有其他的书籍;当教师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除了作业、考试成绩之外没有其他的话语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在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图书馆里,有这样一幅标语:

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

你知道得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

你变得越聪明,当你表达思想或做出选择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量。

我一直坚持读书,现在越来越感受到书籍带给我的力量。

62.育人

在学科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在教育之中,因此教师普遍将育人看的很重;在学科分化之后,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在学科之中,因此教师普遍把教书看得很重。

感想:到过去的书院、孔庙、讲堂等场所参观,常常可以见到“明伦”二字,开始的时候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看得多了才知道这两个字揭示的是教育的核心内涵——学做人。明代大教育家王阳明在谈到兴办书院的目的时指出:“古圣贤之学,'明伦’而已”,“'明伦’之外无学矣”。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一两个老师带一个班级,要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品德等方方面面全面负责,教师虽然也关注学科的教学,但育人的目的依然牢记心中。

孩子到了初中及以上的学校之后,学科多了很多,教师也多了很多,每个教师只教自己的学科,忽然之间,学科知识的传授成了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育人的大事没有了载体,似乎成了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学校要反复强调“全员育人”。其实,通过政教处来承担育人之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推敲的事情。

分科教学之后,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升,反倒是少了昔日的天真与乐趣,多了学习的压力与功利。

63.有人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做一个人来看待。

感想:学生是以整个生命进入课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发展质量,不只是知识。

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话,是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举个例子:小学语文课学习生字。一个老师要求学生对照课后的生字表,将课文里的生字一个个地圈出来,结果全班同学圈的都是一样的生字;另一个老师对学生说,将课文试着念一遍,看有哪些字不认得,将这些圈出来,结果每个同学圈出来的都有差别,都是自己的生字。

学生的眼光非常敏锐,他能非常敏感地感受到教师眼中是否有自己,是否真正关心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唯有奉献出自己的真诚,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才会获得学生的爱戴。

真诚对待学生,就能意识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当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师时,教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才可能走到他们的心灵中去。

64.教学

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

感想:很多时候,教师总喜欢喧宾夺主,将原本需要学生自己来做的事情,替学生做掉。一个做典型的行为,就是总担心学生不懂,拼命地讲,不给学生留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时空。

一个人牙齿长出来之后,就不愿意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总喜欢亲口品尝食品的原味。学习也是如此。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很多事情他都愿意尝试去自主完成,不需要成人或者教师的“咀嚼”。但教师却总怕“咀嚼”的不够烂,反复的、来回的“咀嚼”之后再硬塞给学生,让学生难以下咽,食之无味。

65.兴趣

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容易的;要巩固学生的兴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管做什么事情,真正能够巩固兴趣的,一定是这件事情能够为你带来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具有可持续性的成就感才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

感想:成就感,是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一个学生如果在学科学习中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兴趣。

在现在的中考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是很难有成就感的。这是因为教学的要求太简单,考试的内容大都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只需要机械的记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才有可能产生成就感。

我的孩子在小学期间,正赶上“四驱车”比较流行,他购买了一些组件,自己在家里组装,不断改进组合的套路,来获得更快的速度。这件事情他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兴致盎然。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能这样,给出不同的组块,让孩子们自主进行“拼接”,是否更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组织与实施,无不需要依靠教师。国际教育领域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是: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要成为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61.读书

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子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感想: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教师自己不读书,培养不出会读书的学生来。当一名学生来到教师的书桌旁,看到教师的备课桌上、书橱里除了练习册、试卷之外,没有其他的书籍;当教师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除了作业、考试成绩之外没有其他的话语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在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图书馆里,有这样一幅标语:

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

你知道得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

你变得越聪明,当你表达思想或做出选择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量。

我一直坚持读书,现在越来越感受到书籍带给我的力量。

62.育人

在学科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在教育之中,因此教师普遍将育人看的很重;在学科分化之后,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在学科之中,因此教师普遍把教书看得很重。

感想:到过去的书院、孔庙、讲堂等场所参观,常常可以见到“明伦”二字,开始的时候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看得多了才知道这两个字揭示的是教育的核心内涵——学做人。明代大教育家王阳明在谈到兴办书院的目的时指出:“古圣贤之学,'明伦’而已”,“'明伦’之外无学矣”。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一两个老师带一个班级,要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品德等方方面面全面负责,教师虽然也关注学科的教学,但育人的目的依然牢记心中。

孩子到了初中及以上的学校之后,学科多了很多,教师也多了很多,每个教师只教自己的学科,忽然之间,学科知识的传授成了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育人的大事没有了载体,似乎成了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学校要反复强调“全员育人”。其实,通过政教处来承担育人之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推敲的事情。

分科教学之后,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升,反倒是少了昔日的天真与乐趣,多了学习的压力与功利。

63.有人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做一个人来看待。

感想:学生是以整个生命进入课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发展质量,不只是知识。

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话,是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举个例子:小学语文课学习生字。一个老师要求学生对照课后的生字表,将课文里的生字一个个地圈出来,结果全班同学圈的都是一样的生字;另一个老师对学生说,将课文试着念一遍,看有哪些字不认得,将这些圈出来,结果每个同学圈出来的都有差别,都是自己的生字。

学生的眼光非常敏锐,他能非常敏感地感受到教师眼中是否有自己,是否真正关心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唯有奉献出自己的真诚,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才会获得学生的爱戴。

真诚对待学生,就能意识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当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师时,教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才可能走到他们的心灵中去。

64.教学

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

感想:很多时候,教师总喜欢喧宾夺主,将原本需要学生自己来做的事情,替学生做掉。一个做典型的行为,就是总担心学生不懂,拼命地讲,不给学生留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时空。

一个人牙齿长出来之后,就不愿意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总喜欢亲口品尝食品的原味。学习也是如此。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很多事情他都愿意尝试去自主完成,不需要成人或者教师的“咀嚼”。但教师却总怕“咀嚼”的不够烂,反复的、来回的“咀嚼”之后再硬塞给学生,让学生难以下咽,食之无味。

65.兴趣

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容易的;要巩固学生的兴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管做什么事情,真正能够巩固兴趣的,一定是这件事情能够为你带来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具有可持续性的成就感才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

感想:成就感,是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一个学生如果在学科学习中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兴趣。

在现在的中考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是很难有成就感的。这是因为教学的要求太简单,考试的内容大都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只需要机械的记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才有可能产生成就感。

我的孩子在小学期间,正赶上“四驱车”比较流行,他购买了一些组件,自己在家里组装,不断改进组合的套路,来获得更快的速度。这件事情他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兴致盎然。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能这样,给出不同的组块,让孩子们自主进行“拼接”,是否更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