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眼里学生事儿比天大 上班第二天,由于要值班,只能起个大早,不到六点十分就到校了,不为别的,我总觉得学生的事儿比天大。 每天在校园里可能发生许多事儿,这些事儿可能搅得人不知道东西南北,自然喜怒哀乐什么样的滋味都有,但只要走进教室,看看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你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会放下一切,全心全意与孩子在知识王国快乐遨游。 可能是面瘫稍有起色,到校上课过早的缘故,只要冷风稍微吹一下,耳后根就疼得厉害,原来的烫疤也肿起来,上课时,腿都有些软了,亏得时下的课堂,严格控制教师的活动区域,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否则,自己的身体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人就是这么奇怪,一个人呆在家里,愣是想着学生,可走进讲台,脚又不由自主地打着颤,看来,自己想要在课堂上立足,没有坚定的意志,真的很难办到。在上午写课时,父亲打来了电话,自然是安慰,说不必担心,可能是皮肤刚刚长好,太嫩的缘故,我也稍微有了点底气,课堂自然也变得轻松起来。 学校里,学生的事儿并不复杂,最最关键的是处理教师之间的矛盾。我发现,许多事儿本来不算事儿,可能是人的情绪不稳定,不由得变得复杂起来,着实让人伤透脑筋。难怪有人说,不在宦海沉浮,做什么事儿都是那么轻松,再说了,我只不过是小小的学校中层,又没有什么权势,完全靠着实干与人缘在做事,出现一些尴尬之事也没什么大不了。 这个世界,任何人都觉得了不起,似乎地球离了自己就不能转动,殊不知,世界上,任何人消失,太阳照样从东风升起,不会有多大的出入。人最可怕的是不能认识自己,只有认识到人在宇宙间的渺小,才会看淡一切,从而更好地迎接阳光的到来。 恰好七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我没有急忙讲什么说明文的概念,而是提前下载了纪录片《我们的宇宙》,孩子们看了整整一堂课,教室里没有一点声响,看来,孩子们被浩瀚无边的宇宙吸引住了。我想,人在世上行走,容易在名利的光环下,欲望渐渐膨胀,似乎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还是庄子说得好,大道在什么地方,不一定来自上天,有时候就在蓬草之间。小天地只有包罗万象的人才能够领略生命的意义,我与孩子们一起欣赏宇宙的广袤无垠,顿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心平气和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孩子的事儿可能小如尘埃,但只要大人不注意,说不定孩子就会在夹缝儿里看不到温暖的阳光,为啥社会上会有许多人容易走极端,恐怕与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错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大关系。许多孩子,如果成人世界不能给足幸福的阳光与雨露,整日里看待这个世界是灰蒙蒙的,你能指望其拥有一个平和的人生吗?我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幸福的精神指引者,然而,我们又会因为忙碌的事务忘记关注孩子身边的小事儿。为啥会如此呢,在许多大人的眼里,孩子的事儿都是鸡毛蒜皮的,没有什么必要大惊小怪,然而,在孩子的记忆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比天还要大,大人如果不注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就回忆自己曾经干过一件傻事,把弟弟喜欢的纸风筝无情地毁坏,等到年纪渐渐大起来,才后悔起来。 童年在一个人长大后,经历了世间的悲欢离合,才觉得特别的美好,哪怕是针尖那么小的一件事,也会异常珍贵起来,不信,你读读魏巍先生写的《回忆我的老师》,在细细揣摩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自然会觉得在这些伟大作家眼里,最美的莫过于童年的点点滴滴,可惜的是,大人们在回味童年时又在破坏孩子们的美好童年,这是再糟糕不过的事儿了。 孩子的事儿比天大,《小鬼当家》系列为啥那么多人喜欢,《哈利波特》系列为啥那么多人着迷,不就是在童年的世界里,充满着奇特的想象,只要你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美好的童年,否则,鲁迅也不会朝花夕拾,于漪更不会往事依依。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殊不知,在岁月的流逝中,正因为童年的不识愁滋味,才能够无忧无虑地享受大千世界带来最惬意的生活,只不过是身在其中,不知其中滋味是多么的耐人寻味。 我喜欢记录自己以及学生的点点滴滴,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不过是对生活的一种看法而已。也许有人说,整日里平淡无奇,有啥可写的呢?然而,只有你真正愿意着笔,才会发现其中的滋味是那么的回味无穷。我喜欢与孩子们一起写日记,不管春夏与秋冬,在相互的碰撞中总能够找到最美的契合点,有意思的是,自己写着写着,就会泉思如涌,洋洋洒洒,精神的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写日记是一种怀旧,我觉得,只有懂得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明白,生活的点点滴滴,往往在呼吸间,只有你有所思,都会在清新的空气中得到大自然带来的最美的思想。 我喜欢与孩子在一起,因为在孩子中间,我能够找到童年的味道。当然了,孩子们之间也会有许多纠纷,也会存在许多让大人闹心的事儿,但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够在这些小事儿中享受到童年的快乐。孩子们的心灵往往是细微的,只不过我们常常不愿意体会,往往是以无限的前程来扼杀孩子美好的童年,难怪李白会说,“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苏老爷子会老夫聊发少年狂,辛弃疾更是喜欢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此中滋味又怎么是皇宫大院里的李后主所能感受到的呢? 自古英雄出少年,然而,由于大人的不屑,许多孩子的英雄壮举都变成了无聊之事,殊不知,有时候,大人在创举上确实需要向小孩子学习,否则,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也不会那么的如雷贯耳,可以说,正因为这两部作品的存在,美国西部淘金运动才会那么的如火如荼。 我发现,人想要保持一颗童心,那是需要勇气的,金庸笔下的周伯通为啥在无忧无虑中武功天下第一,安徒生笔下戳穿皇帝新装的依旧是那可爱的小孩,如此,许多人都会无限怀念美好童年,觉得人活着戴着一副面具是多么的难堪!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事儿,我从来不敢马虎,哪怕一天下来,腰累垮了,也会不断地告诫自己,千万要挺直腰杆做人呢,否则,自己就有悖于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导师,真的,教师千万不能跪着教书,需要挺直腰杆做人,这是一种本分,更是自己坚守的道德底线。 尽管脸上还有伤疤,但内心是平和的,毕竟,与孩子们在一起,时刻帮助孩子们处理成长的问题,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处理事情来得幸福,哪怕是写上一句话? 上帝给了万物以生机,自己作为上帝之子,只有忍受痛苦,才能够真正成为人师。不知为啥,无论自己身体有多痛苦,上课,我总觉得千万不能坐着讲课,只有站起来,那才是英雄,才能够让孩子的事儿看得清楚,毕竟,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可复制,只有懂得珍惜的人,才会把孩子的事儿看得比天还要大。(钱永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