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子的钞票:几张日本军票的简单赏析

 红豆居士 2016-01-23

鬼子的钞票:几张日本军票的简单赏析

日本侵华历史早在清朝就有,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日军就曾在华发行军票,只是当时发行并不多,而且日方均有对军票进行回收工作,因此那时的军票存世量极低。

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日本方面为了支付高额的军费,开始再度发行军票。开始是直接在印钞厂印好军票随战争带到中国散发,但这种方式无疑让日军在华的扩展拖了后腿。于是在发行甲号票后,日军直接在原有的日本银行兑换券涂抹原有文字,加盖“军用手票”字样并注明“此票一到即换正面所开日本通货,如有伪造、变造、仿造或知情行使者,均应重罚不贷。”的字样,这就是乙号票,就是图上的那张拾圆军票,后来日军为了更加过度地滥发军票,直接在钞票印版上印出没有加字的钞票,然后通过加印红色油墨的“大日本帝国政府军用手票”字样来大量散发军票,这就是丙字票,如下图。

鬼子的钞票:几张日本军票的简单赏析

鬼子的钞票:几张日本军票的简单赏析

而随着战争的深入,激增的军费使得日军不得不不断地增发军票以支持战争,为此,日军开始印制了新军票,这种军票是完全重新设计的,上面写有“大日本帝国政府军用手票”字样,票面有龙有凤,做法和傀儡政权的货币如出一辙,就是为了本土化,方便在日占区使用,不至于像使用日本票加字那样显得不伦不类。这种军票就是丁字票,主要流通于华中地区,但或许是出于对“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已经认定自己占领中国的领土就是日本的领土,因此很快日本人就修改了该军票上的文字,并在丁字票的基础上加印票号,制成了戊字票,如下图笔者收藏的这张拾圆军票。

鬼子的钞票:几张日本军票的简单赏析

鬼子的钞票:几张日本军票的简单赏析

这些钞票均由日本政府内阁印刷局承印,虽然只是应急所制,但从中可见该钞票仍然有很高的印制水准,而且每张钞票均使用水印纸,可见当时的日本政府也是有考虑到防止有人也印制假军票扰乱占领区的资源掠夺。而这些钞票越到后期越是把钞票做的和普通本地钞票那样在中国流通,尤其是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的战场扩大到了东南亚及太平洋,日军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印制不同的英文军票,且军票也根据不同地区所使用不同的货币单位而印制不同的货币单位投放到不同的地方。

鬼子的钞票:几张日本军票的简单赏析

比如上面这张笔者收藏的英文版东南亚军票,抬头为JAPANESE GOVERNMENT,下面则有“大日本帝国政府”字样,币值为FIVE RUPEES,即五卢比,根据冠字BB判断,该币是日军投放到缅甸的军票。据悉这是日军为了"以战养战",在腾冲成立"大东亚低利银行"所发行,其票面不仅仅保留有大藏大臣的印章,还特别设计了富有东南亚特色的票面,可见日军在侵略之时还不忘加强本地化的融合以做到更好的殖民。

据1940年日本正金银行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杭州湾登陆起到1939年底止,只甲、乙、丙、丁四批军票的总发行量已高达3429590000元,回收销毁不足469100000元。可见这批军票散落中国民间数额之巨。后来日本为了维护傀儡政权,开始逐步收回军票使用,改为使用傀儡政权如汪伪政权的“中央储备银行券”支付军费。相比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和解放区政府均有回收这些伪政权货币和军票不同,香港在抗战胜利后港英政府恢复使用港币为当地合法货币,并没有对日本军票进行回收,这使得很多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手上的钞票瞬间变成废纸。史料记载,当时剩余在香港的军票总额约为19亿日元以上。战后不久,被日军销毁或被英军没收的军票,估计约为7亿日元。因此,估计在市场内流通的剩余额约为12亿日元。如此巨大的资产使得香港人不断地向日本方面要求赔偿,甚至成立了“香港索偿协会,以期兑换回手上的军票。不过日本方面常以中日联合声明中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为由,以及以日本国内无赔偿法案而拒绝给予赔偿。

可见中国民众要想以此对日索偿,前路漫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