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酸背痛,苦不堪言!

 whhpzyy 2016-01-24

今天这个病例最大的特色莫过于连鉴别诊断都带图啦,还有比通过片子对比诊断更实在的吗?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放射科 黄聪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临床资料】


女性,55岁


胸腰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乏力1月,加重15天。


专科查体:步行入科,脊柱生理曲度存在,右小腿肌肉明显萎缩,L4~5棘突及椎旁压痛、叩击痛明显,左肩胛骨下缘局部压痛明显,无放射,右膝关节以下感觉明显减弱,右下肢股四头肌肌力约4级,胫前肌、胫后肌肌力2级,左下肢感觉正常,股四头肌、股直肌、胫前、胫后肌力约4级,右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未引出,左侧跟膝腱反射减弱。


【影像图像】


MR T1WI Sag


MR T2WI Sag


MR STIR Sag


MR T2WI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儿童,以脊髓上段常见,较少累及马尾、终丝,常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横断位常偏心生长,一般累及2~3节脊髓,也可更广泛,甚至脊髓全长,强化方式多样,可不强化或跳跃性强化或多灶性不规则强化,强化幅度不及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多见于成年人,肿瘤中心性生长,边界清楚,增强明显强化,


MR T2WI Sag 室管膜瘤


MR T2WI+C Sag 室管膜瘤


急性脊髓炎:病变范围长,肿胀多较轻,均匀一致,无囊变,外缘光整,一般不强化,或呈轻度斑片状强化,在结合急性脊髓炎发病急、病史短、临床有发热、感冒和腹泻等前驱症状的特点,诊断不难。


脊髓内室管膜瘤肿瘤范围长时脊髓增粗多较显著。外缘可不规则,凹凸不平,容易出现囊变,或近端和远端脊髓空洞,增强明显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少见,胸段好发,肿瘤有丰富血管网,可沿神经根、终丝伸到髓外,硬膜外;肿瘤血管多,且常合并血管畸形,可见蜿蜒走形的留空信号,60%发生囊变,囊壁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有时小的结节伴广泛的水肿及囊肿形成,二者不成比例,增强时明显强化,肿瘤结节明显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


【最后诊断】


星形细胞瘤(WHOⅢ级)


【讨论】


星形细胞肿瘤占所有髓内肿瘤的40%,恶性程度较脑内低,76%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仅占24%。


起源:脊髓星星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尤其在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甚至累及脊髓全长。


常见于颈段和胸段约占75%,脊髓远端(20%)和终丝(5%)25%。


脊髓明显增粗,表面可有粗大迂曲的血管,肿瘤与正常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上下两端呈梭形,38%发生囊变,有时合并脊髓空洞。


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与病变范围的大小往往不成正比。


临床表现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50%~75%),20%~30%有下肢僵硬和痉挛,也可有感觉障碍和肠级膀胱的功能障碍。


文献报道髓内肿瘤引起疼痛的原因可以是肿瘤浸及后角细胞,或肿瘤压迫脊髓丘脑束的纤维,或因脊髓局部缺血肿胀等所致。


病理


微镜表现为:脊髓增粗,脊髓纹理消失,血管稀少,脊髓呈灰色,一般星形细胞瘤连同脊髓一起变硬;囊性肿瘤则囊在瘤内,囊壁为肿瘤,与脊髓无任何分界,瘤内囊壁常偏心,小而不规则。


髓内星形细胞瘤囊腔形成①:瘤内囊,与肿瘤本身坏死有关,其囊壁由肿瘤细胞组成,囊内容物由肿瘤血管漏出液、肿瘤细胞降解产物以及陈旧性出血等组成,蛋白含量较高,在T1WI上信号成都可高于脑脊液,


②:脊髓囊腔(髓内囊),包裹中央管扩张和肿瘤头端或尾端的囊变,肿瘤两端的囊变多由于脑脊液回流受阻级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脊髓缺血、变性、坏死而形成,其囊壁由角质细胞组成,囊内蛋白质含量也高于脑脊液,增强后囊壁一般不强化。


头端和尾端肺肿瘤性囊变区在星形细胞瘤常见。


MR表现


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高,由于水肿缘故,T2WI显示病灶范围较T1WI大。


肿瘤由于出血、坏死、囊变信号不均匀,出血在T1WI上呈高信号影,坏死囊变在T2WI呈高信号影,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有些低度恶性肿瘤血脑屏障较完整,早起不出现强化,但延迟后扫描仍可见明显强化。肿瘤周围水肿和坏死囊变不强化。


增强能确定肿瘤术后是否有残存或复发,并能发现小肿瘤。


常位于脊髓偏侧,使脊髓非对称性扩张,脊髓后部常见,并可由部分呈外生性生长。


投稿邮箱:yxjguke@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huanbal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