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竹

 孺子牛512 2016-01-24

  
  张大模
  
  一次,陪朋友曾专程同游川西蜀道上最赋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地杰人灵英雄倍出的“洞天福地”——绵竹,一路上感受到了绵竹那母亲般的温情与秀美,让人浮想联翩,留连忘返。返程的路上,朋友老王突然问我:“你觉不觉得绵竹—九顶山,有着父亲般的威严而雄壮,热烈而豪爽,深厚而凝重,宏大而奔放?”是呀!我也惊叹不已……
  
  踏上绵竹的泥土,你就能感受到父亲般的气息。九顶山拔地而起直上云霄,掺天古柏其树高干粗叶茂,江河水从山中喷发而出奔腾而去,刻板绘制的绵竹年画上的风流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绵竹历朝历代各路弄潮男儿跃然于眼前,天上神仙尽在“天下第一禅林”的绵竹祥福寺落座,高楼大夏林立如笋,以绵竹城为中心的城镇夜晚灯火通明,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车水马龙,那喝不尽的绵竹酒,开缸启瓶后,仅空气中弥漫的酒的香气就能让人心旷神怡,美哉壮哉!
  
  当你走近绵竹,就像是来到一个巨人的足下。抬头仰望,九顶山昂“首”高高屹立,头顶蓝天白云,面向东南方,正看四川观全国展望着整个世界,似乎在显现绵竹人那种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和不卑不亢的民族心态。正面看去,云湖和天池尤如两只深不可测的大“眼睛”,茂密的原始森林好像浓“眉”与“美冉”长“须”,无疑是在彰显绵竹人那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内涵。环视左右,山脉像两条粗壮有力的长长“臂膀”一字伸展出去,敞开宽广的平原“腹”地,而展露绵竹人那博大的“胸”怀,真可以容纳百川!眺眼扫视,石亭江、绵远河、马尾河、龙蟒河等江河和奔流不息的江河水,恰似巨人体内的条条“脉管”和流动不止的“血液”,滋润着巨人千万年来的生息与繁衍。人随车走,目随景视,脑随物思,这山高水长地大物博的绵竹,谁说不是活脱脱的一个大男人!
  
  九顶山,绵竹最北面的一堵齐天高墙;远远望去,雄伟挺拔,峰峦叠嶂,九顶交错,浑然一体;雪峰高耸入云,终年积雪,像一顶古代武士银白色的尖顶头盔,放大若干倍后放在了山顶,日出迎着太阳,闪烁着道道银白色的光芒,清晰耀眼,从中透射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月光下,山体厚重威严,峰清雪明,仍然势不可挡,像一个为民守夜的哨兵。
  
  蹬上九顶山,如上九重天,仙景也不过此般。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遍布奇峰异树,飞洪流泉, 森森溶洞,茫茫林海,山花烂漫,内融云湖原始森林公园、将军岩、雪山草地、刘天官花园、一碗水等自然景观。珍禽异兽有国宝大熊猫出没。东宫湖一带,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林有200多处,银杏树林长达3公里,猕猴桃园1000余亩。据说海拔1500米的顶子崖, 是光武帝观日出、赏霞光的地方。明代刘宇亮赏景娱乐的棋盘石等遗迹至今犹存。
  
  九顶山中珙桐花开,似只只白鸽放飞,让人眼花缭乱;山北遥望九寨风光,观山望景,美不胜收;山南如织的农田像一张平整而巨大的镶花地毯,一望无际;山顶看日出,观日落,霞光初始,又另有一翻壮观景象。蹬过此山的人都说,值!
  
  九顶山从东至西还依次连着九龙山、马尾山、白云山……,群山起伏,跌宕蜿蜒。阔视雨后群山,其山高峰尖,错落有致,山峰或高或低,或尖削或圆钝,山色或黛蓝或灰白,山中似有游龙浮动,又似飞瀑落下,忽隐忽现,山间飞过几朵白云,留下风雨过后的道道印迹,真是一幅很有气势的群山峻岭图!
  
   “蜀中理学推绵竹,天下祠堂数柏林”。九顶山下,一大片黑压压的森林就是有名的张氏祠堂和柏林坝风景区。
  
  柏林坝由柏树林和水坝组成,因柏树林中有宋朝时名人张浚张栻父子的故居张氏祠堂和300余棵近千年的古柏树而远近闻名。原来筑坝而成的水库,如今也早已被改称为“湖”了。据当地人讲,方圆400亩地的古柏林坝,古柏林原先像一座阴森可怕的城堡,从前只有男人才敢闯进,女人和小孩都望而生畏,在没有男人引领的情况下,是不敢进入的;每年到开春插秧时节,数以万计的天鹅白鹤等候鸟从远方归来,在此栖息并生儿育女,早晚时分,伴随着日出日落的光辉与云彩,万鸟起落,景象十分壮观。如今,到此来旅游的人多了,每逢春暖时节,成群结队的人与鸟,一个从地而至,一个从天而降,像是在同争这片树林水坝,不知人与鸟能否自然永久相处?
  
  深入林中,让人既对千年古柏饱经风霜仍坚挺的活着而兴叹不已,又让人对那些枯死的古柏似乎在述说什么而感到痛心。棵棵古柏树干上都挂有一个制式标示牌,分别标明该树的序号、年轮、树高和树围等情况。古柏,有的树高数十丈,两人或三人一起牵手才能将树干围住,根似虬龙,行于地面,枝繁叶茂,摭天蔽日;有的残枝断干,突树独立,日晒雨淋,树死木朽,皮脱肉露,尽显风尘与苍桑;有的只见其根桩,枝干早已不知去向,留下一遍空白,而上面却像是开了一个个天窗,光亮像瀑布一样从上落下,再溅向四方,使原本黑洞洞阴森森的树林有了束束光亮,空地上已栽种着一片片数人高的小柏树,成为林中林,倒也成了别致的一景。
  
  下了九顶山,出了柏林坝,车渐渐地远离了绵竹,朋友们说的谈的却仍然是绵竹的山和水,绵竹的人和事。有的说,探蜀道,绵竹是进入古成都的最后的一道关口,也是出古成都走蜀道的第一道关口,他像一个威严的士兵站立在剑南雄关漫道的一端,日夜守卫着成都的北大门;有的说,逛川西坝子绵竹,品尝浓烈芳香名扬四海的剑南烧春酒——绵竹大曲、剑南春、杜甫酒回味无穷,家父摆盏举杯热情洋溢欢迎到家的客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有的说,访名人故地,西汉精通易理、通道学的严君平和精通五经的任秦宓、蜀汉尽忠殉节绵竹的诸葛詹父子、南宋抗金名将勤政爱民臣相的张浚、北宋著名理学思想创始人张栻、清戊戌变法 “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民国时期令人崇敬的革命烈士王干青……,通过他们睿智的头脑、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有力的臂膀和灵巧的双手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慨和创造出的丰富历史文化,真让人叹为观止,……。
  
  后来,朋友们每每说起绵竹,无不赞叹绵竹那大山的雄壮、柏林的高大、江河的奔放、平原的广阔、男人的英武,以及酒的烈、菜的辣、人的爽所呈现出的阳刚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