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星巴克”

 聽聼聴雪 2016-01-24


宋代整體的審美取向追求內斂之美,器物造型簡潔。一件南宋『龍泉窯斗笠碗連茶托』這只素身斗笠碗平平無奇,卻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由德川家族用上了好長一段時間,到了明治時代一直被收藏,近一兩年全球經濟轉變才流入民間。

茶如人生。

氣質迥異的人圍著喝同一壺茶,往往各有各滋味、各有各所思。收藏唐宋茶具一盞茶論人生,茶話其實更是茶禪。在『水滾茶靚』之外,泡茶蘊藏大智慧,但是多年來透過研究喫茶方法和收藏茶具,最令本人嚮往和竭力追求的,並非收藏的金錢價值,往往被古人的生活態度所熏陶,繼而追求不一樣的處世境界和精神生活。

一盞茶具代表一個小宇宙,當中蘊藏著歷史、文化以及工匠的心思,也沉澱了不同人的期望與追求,是一種抽象而不能言喻的個人體驗。宋人的生活讓我著迷,我的終極願望是開設一家『宋人茶室』,重塑千多年以前這無憂無慮的生活面貌與氣氛。

『一杯落手浮青黃,杯中萬裹春風香。』汪士慎的《詠普洱》蕩漾鬥室。茶香滿溢、風花雪夜。水滾,開泡...漫游杯中宇宙

人生如茶,苦澀回甘,中國人飲茶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在內憂外患、滌蕩起伏的宋代,卻是後世認為快樂指數最高的時代,也是本人最心儀的黃金年華。

『宋人無憂無慮,重視人文關懷,喫茶文化也是盛極於這個年代。』不過,民間大部分人對宋代的茶文化非常陌生,淡雅的宋代茶具往往被色彩更豐富的唐三彩及明清彩瓷比下去,以至一段五光十色的歷史被淹沒在時代巨輪之下。此外,社會現代化,即沖茶包,已另現代人淡忘點茶、餅茶和草茶的古意與浪漫,喫茶不單是“以茶會友”或純粹停留在舌尖上的滋味,甚至在乎於一餅普洱茶炒到什麼價位?一片茶葉,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承載著茶器中更深藏的民族精神與人文關懷。

蘇東坡在水調歌頭中:“兔毫盞裹,霎時滋味舌頭回。”說到的“兔毫盞”(即黑釉建盞)便是宋朝時流行的精美茶具。且讓愛茶之人穿梭於宋代歷史、文獻、茶器之中,重組當時的文化豐盛面貌,從而展現宋人的生活態度和風尚。

中國人“喫茶之風”,興於唐而盛於宋。隨著歷代茶製的不同,喫茶的方式亦不斷地轉變。茶器的確立與興起,始於唐末茶的煮飲方式,中唐以後,陸羽撰著《茶經》,

制定一套專為烹煮抹茶的茶器,正式奠定的劃時代地位。不過,說到中國飲用抹茶的黃金年代,非宋代莫屬,它是中國茶史與茶文化的重要一環。可宋代的喫茶記錄沒有《茶經》完備,無論是蔡襄的《茶錄》、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或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讚》,也只是紛陳鬥茶茶器,並沒有觸及方方面面的喫茶文化。

鬥茶七件事

其實,在廖寶秀著、台北故宮博物院出版的《宋代喫茶法與茶器之研究》,大家便可全面地透過歷史的茶詩、茶書、茶畫、茶器等不同藝術載體,輕易感受到宋代的喫茶形式較唐豐富,除了最為後世人津津樂道的鬥茶活動外,茶早已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社會不可一日無茶,甚至在俗諺所謂『開鬥七件事』,茶莊、茶肆、茶坊、茶館遍布城鄉。北宋王安石《臨川集》卷七十『講茶法』中也提及:『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

由此可見北宋建國時已茶風普及,上至徽宗幾位皇帝、中至達觀貴族、下至市井平民,由城邦至契丹、西夏無不愛茶,而後喫茶更已轉換為一種大眾文化。

宋代茶的重要性,可謂由市井延伸至國家關係。當時民眾慾買茶,須向官方商販購買茶券,不能私下交易,為防漏稅。茶稅是國庫的一大來源。另外,李焘《續資治通鑑長編》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六月為接好西夏,賜茶二萬斤,茶也是外交重視的禮品之一,甚至是國家議和的籌碼。

講到宋代茶的品種亦是相當豐富,根據《宋史 食貨志》、宋徽宗著《大觀茶論》、北宋熊蕃著《宣和北苑貢茶錄》等書記載,宋代名茶由九十多種,例如北宋苑茶、建安茶、龍鳳茶等等。茶多自然茶具也多,宋代茶具基本上沿襲唐代,但比唐代更精美講究。宋代茶具面前沒有身份貴賤的不同,上由所好,下必盛焉,最經典的是金銀質茶具和漆質茶具。這兩種茶具在宮廷里設立了專門的製作機構,同時城市中也有不是出售這些茶具的店舖。

宋代茶館的流行就像國外滿街的咖啡店由於茶館茶室多,宋代茶具已經極為普遍,根據《宋史 禮志》記載,宋代皇帝曾將茶具賜給大臣,文人雅士更是飲茶成風,吟詩賞畫、賞景時飲茶無疑起到了助興的作用,『惟攜茶具賞幽絕』,也是文人雅士品茗風尚的寫照。宋徽宗於《大觀茶論》提倡金銀茶具或瓷茶具,並推金銀茶具為茶具中的上品。

宋代的喫茶文化與宋人生活哲學的確息息相關。根據《宋代喫茶法與茶器之研究》所言,宋代理學、禪學盛行,影響後世。宋代繪畫的表現手法以寫實與合理主義見稱,瓷器則崇尚素雅的單色釉瓷,如青瓷、白瓷、黑釉瓷等,均能在宋代茶器上尋到蛛絲馬跡。宋人理學講平淡,禪家求枯寂,道家則是清靜無為,重視養生,茶具有此三家追求的特性,士大夫、文人等不斷追求這種茶道思想。宋代點茶擊拂的表現,在藝術上可視為一種浪漫主義的象徵。由點茶而言,此自宋詩茶抹湯花的描述,已概之其既浪漫又富有情趣。不過,今日茶人已不富古人精神內涵,二十世紀初,日本藝術評論學者岡倉天心便指摘現代人忽略了喫茶文化的真義。『茶對今日中國人而言,是甘醇美味飲料,缺乏往時的精神理想。變成了觀望主義者,相信自然規律或任命運擺佈,唐宋時代的浪漫茶湯文化,從此從茶盞中銷聲匿跡。』

宋代茶器是宋人藝術與智慧的結晶,由於沒有太多文獻支持,要重塑形而上的宋人生活態度,惟一流傳下來的作證,就是宋代茶器。現代化令喫茶也講求經濟效益,全以茶包代替,不復見有點茶餅茶,草茶的古意,以及其浪漫情趣,不止為古典文化的空白,亦為儒學、禪學生活方式的部分失落。

茶之道,不僅僅在乎於茶。

唐宋茶器欣赏

(本文來源茶雜誌創刊號 感謝撰文、攝影:泰華古軒)

茶品|茶器|收藏|茶人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