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浅谈武则天与狄仁杰

 杂谈奇说 2016-01-24



近段时间,看了几集电视剧《少年神探狄仁杰》,就不再看了。感觉还不如梁冠华主演的那几部“神探”系列剧。各种逗贫与胡编姑且不说,连核心人物气质都没展现出来。


不过,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杂谈奇说倒是想谈谈这两个人。




武则天能成为一代女皇,能力毋容置疑,当然还有诸多有利的客观条件。唐朝由于胡汉融合,社会风气与文化是相对比较开放的。唐朝女性的地位相对于中国各个朝代是比较高的,女子即便出嫁之后,作为一个家庭主妇也拥有较高的地位与发言权,什么三从四德、饿死是小失节事大,是在宋朝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观念,唐朝不讲这些,社会各阶层的妇女在夫死之后改嫁也是家常便饭,二嫁、三嫁都不稀奇,甚至会主动跟丈夫离婚,唐朝公主们改嫁的不少,守寡反倒很稀奇。唐朝中后期贵族妇女甚至会穿着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袒胸露臂装,虽然漏的没有现代的短裙来的多,但综观中国历史,已经是很高程度的暴露,可见当时风气的开放。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给武则天提供了机会,而她本人又有野心与政治才干,在丈夫唐高宗在世期间就显露出她对政治的能力,高宗本人乐于在政治上让武则天参一脚,武则天在某方面而言简直是高宗的参谋。高宗在位后期由于体弱不能视事,许多政务就交给武则天直接打理,武则天作为高宗的皇后,逐渐有走向政治前台参政的机会与空间,甚至与高宗并称二圣,在高宗上朝时,武则天就跟着在大殿上垂帘听政。



简单来说,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登位为女皇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她在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让朝臣集天下人见识到她的政治手腕与能力,所以在高宗之后登基的两个皇帝(中宗、睿宗),都是活在武则天这个强人母后的阴影下,而比起中宗与睿宗这两个能力不足的皇帝,大臣们更愿意信任武则天能够稳当的治理国事,乃至于造就了武则天的称帝。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时期还彻底改变了大唐对吐蕃这个西域霸主以守为主的被动局面。长寿元年,武则天组集大军出击,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领兵“大破吐蕃,克复龟兹、于阗等四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这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不仅使唐朝重新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地位,对于吐蕃的政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这些事实,恰好证明了唐朝与吐蕃的百年格局并不是像有些文章所认为的那样:“强大的唐王朝只能与刚刚兴起的吐蕃战成平手,而且是长期处于守势”,准确来说,唐朝是在武则天即位前处于守势,而武则天收复四镇至安史之乱的半个世纪,唐朝在西域地区一直保持着优势。唯一遗憾的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后,逐渐沦为了西域看客。




众所周知,狄仁杰在唐朝历史上评价颇高。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各种有关他的神探剧或电影才会纷至沓来。狄仁杰镇守魏州抵御契丹有功,很快就得到升迁,武则天任命他为幽州都督,为了表达对他的奖赏,或是对他无辜入狱的补偿,武则天特意赏赐给狄仁杰紫袍龟带,紫袍上特意绣了12个金字:“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紫袍是最高权位的衣服,这是狄仁杰再次担任宰相的信号,果然过不了多久,公元697年,狄仁杰被任命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第二次担任了宰相,时年67岁。




狄仁杰确实有能力,武则天同样深知并赏识狄仁杰的能力。只是狄仁杰很厌恶武则天之外的其他武家成员,因为狄仁杰在与武家子弟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这群人基本都属于小人或政治暴发户一类的货色。而狄仁杰正是耳濡目染武氏家族子弟们的种种令人不齿的行为后,才意识到不能把国家的未来交到这些人手里。所以,晚年的狄仁杰开始谋划李唐复国,但整体来说,狄仁杰对武则天的能力是钦佩的,对武则天同样是忠心的,用一句“君明则臣忠”来概括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关系是比较贴切的。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