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肌群、小肌群训练的区别 健身中,我们会给肌肉进行分类,最直接的就是:大肌群、小肌群。 比如胸肌、背部肌群就属于大肌群,而二头、三头就属于小肌群。 本文要讲解的,就是大小肌群训练的区别。 其他补剂文章,更多详细的健身知识、健身计划,请移步我们的微信号:sszzhh49。 一、大小肌群的解析 我们先看一下大小肌群的解析图,即便不喜欢解剖学但是适当了解一下肌肉图谱,对于训练本身还是很有帮助的。 1、就大肌群而言 大肌群拥有更大的肌肉量,所以在训练中需要我们尽可能觅集更多肌纤维,这个时候很多复合动作也就必须占据训练的主要部分了。 胸肌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肌群,而背部、腿部是相对复杂的肌群(由多块肌肉组成),所以很多人靠卧推卧推卧推这一个动作都练出了厚实的胸肌,但是背、腿不可能靠一个动作练好; 2、就小肌群而言 二头肌、三头肌是对抗肌群,决定训练效果的是其伸缩的幅度(比如当大臂在肩胛骨之后时,二头肌长头完全拉长,刺激剧烈,但如果你只是高速的甩二头肌,不好意思,你那没有任何作用)。 比如下图,这个动作是最容易借力、并做成“高速弯举”的,不好意思,你不是在健身,只是在搞笑。 然后三角肌呢 三角肌的特殊点在于的分布是环绕肩关节的,因为肩关节的特殊性,我们不建议采用大重量、快速度的训练模式,毕竟相对肌肉,关节更重要。 而且,你用了大重量、快速度,三角肌压根就不受力。 3、综述 大肌群必须以复合动作为主,不太方便进行孤立训练,所以消耗的体能也相对多一些,我们所知道的深蹲、卧推、硬拉,就是三大基础动作,也就对应了三大肌群的最典型训练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你绝对不能把复合动作理解为单纯锻炼某一个肌群的动作,比如硬拉,很多小伙伴认为“它练背”,实际上硬拉过程中,不仅是背部(竖脊肌、斜方肌等),下肢肌群(臀部、股二)都会被刺激到。 我们强调了很多遍,复合动作的溢出效应——这就是典型的例证。 而小肌群的话,孤立训练的可能性相对比较高。 但是小肌群,千万不能做成:快速度、短位移、无顶端停顿的训练! 比如斜板弯举对二头肌的孤立刺激,侧平举对于三角肌中束的刺激,都是典型的案例。 但是,你也要理解一点,孤立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怎么理解呢? 我们说弯举孤立刺激二头肌,但实际训练中,小臂肌群肯定会参与一定的发力,这无可厚非,你去纠结这个就没意义了。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在于夸张的借力! 我不止一次见到很多人大重量“甩”二头肌弯举、上半身“压迫”三头肌下压、斜方肌借力前平举...... 也许大肌群你可以考虑大重量的冲刺,小肌群还是用自己可以驾驭的重量,耐心挤压吧! 经常有人问我:索队你硬拉极限多少啊? 我说:具体多少不是很清楚,一般都不会冲刺极限。 他说:为什么啊?那你的力量怎么涨啊? 我反问:我肌肉受到刺激,超量恢复肌肉生长、控制力提高,我的力量怎么可能不涨?难道力量必须依靠“冲”才能涨吗?更何况我是健美又不是力量举..... 肌肉刺激决定你的训练成果,而训练成果+饮食+睡眠,决定你最终的成果! 二、我给大多数人的建议 我今天会先给新手一些建议,至于进阶方法,我们明天再给。 新手阶段 有一些大神,会建议新手阶段“打基础”,只做三大项(深蹲、卧推、硬拉),从训练的进阶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毕竟这三大项目已经可以刺激到大部分肌肉,同时也可以让新手恰当的学好发力技巧。 我给的建议是: 1、每周训练3-5天,其中3天必须是三大肌群,并且以复合动作为基准; 2、剩余的时间,可以进行体能训练,保持身体的体能增长,而不是光注意肌力。 我们给一个方案,作为参考,具体组数、次数,谨遵自己的体能安排,建议组数4-6,次数8-10。 训练日1:胸肌 平板卧推,上斜卧推,下斜卧推,哑铃夹胸 训练日2:背部 引体向上/高位下拉,杠铃划船,屈腿硬拉 训练日3:体能训练 训练日4:腿部 深蹲,箭步蹲,腿举,直腿硬拉,夹腿 那么话说回来,如果你小肌群的力量太小,那势必会影响大肌群训练,所以对于部分需要强化小肌群的新手,我也提供了下面这个方案。 (太TMD贴心了有木有) 1、每周训练3-5天,其中3天必须是三大肌群,小肌群跟在大肌群之后训练; 2、这个阶段属于新手阶段,请不要考虑太多“长肌肉”,先打好基础。 我们给一个方案,作为参考,具体组数、次数,谨遵自己的体能安排,大肌群建议组数4-6,次数8-10;小肌群建议组数6-8,次数10左右。 训练日1:胸肌+三头肌 平板卧推,上斜卧推,下斜卧推,哑铃夹胸 双杠臂屈伸,哑铃颈后臂屈伸 训练日2:背部+二头肌 引体向上/高位下拉,杠铃划船,屈腿硬拉 站姿哑铃弯举,斜板弯举 训练日3:体能训练 训练日4:腿部+三角肌 深蹲,箭步蹲,腿举,直腿硬拉,夹腿 杠铃颈前推举,哑铃侧平举,哑铃俯身飞鸟 以上就是简单的新手训练方法,进阶训练的方法,我们明天详细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