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哲学(上)

 思想与生活家 2016-01-24

二元论

 

森林中的一裸树倒下了,可是周围又没有听其声音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倒下的树产生声音了吗?它的答案之一是,这裸树当然产生了声音—为什么不呢?不管附近有没有人听见,这裸树都会产.生声音。而且,即便没有任何人在附近,可是松鼠、小鸟和虫子一样能够听到它哗啦一声倒下的声音。还有另一个更加精致的答案,它的不同版本已经在一代又一代的本科生中流传很久了。一裸树在倒下时会产生一种可以用球形的方式向外部辐射的声波。假如这种声波被一个人的耳朵(也可能是非人的感性动物的耳朵—尽管这么说容易引起争论)所截获,那么它们就会作为一种倒下的噪音而被听见。假如这种声波未被察觉,那么它们便会逐渐消失。至于一裸倒下的树在没有被感知到的情况下是否会发出声音,则取决于你所说的声音一词的含义。如果你指的是“被听见的噪音”,那么这棵树便(在松鼠和小鸟旁边)安静地倒下了。反之,如果你指的是“在空气中可以被分辫出来的球形冲击波模式”,那么这裸树在倒下时便发出了声音。

 

这就是心物二元论的一个基本论断,即认为心灵事件(听到声音)和物理事件(空气分子的振动,冲击波)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类事件。物理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符合因果律,能够被他人所观察到;而心灵事件只发生在大脑中,不必符合因果律。心物二元论的观点最早由笛卡尔提出,他认为心灵事件和物理事件发生交换的地点是在大脑里的松果腺。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松果腺只是个功能腺体,分泌褪黑素,调节生物钟和合成其他激素,并不能转换物理事件为心灵事件。

 

是想,树倒下了,撞击了地面,石头震动,使得空气分子震动,产生了声波。声波通过外耳,传递到内耳,使听小骨震动,然后产生了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并没有心灵事件,心灵事件是怎么产生的?如果不能找到心灵事件与物理事件的交换点,心物二元论就只是个假说。

 

同一论

 

同一论认为一个大脑状态对应一个唯一的心灵状态。也就是说心灵现象就像是影子附着在物体上,附着在大脑状态。大脑是由若干个神经元组成,某些神经元活化,产生神经冲动,就产生心灵现象;而另外一些神经元活化,产生另一种心灵现象。

 

但是,假设你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看到一辆红色的双层巴士从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上辘辘驶过。那么这时你具有一个关于红色巴士的视觉经验,你听到了它,很可能还闻到了它,而且通过你的脚掌感到了它的驶过。你的有意识的经验的这些性质是生动的和难忘的。然而,假如我们在此刻打开你的头盖骨并观察你的大脑的活动,是否有人真的会认为我们将发现这些性质呢?而假如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设想你的经验仅仅是你的大脑中的过程呢?

 

显然,开颅医师只能看到一堆豆腐样的脑,并不能看到你看到的景象。也就是说,心灵现象即使是大脑状态的派生物,我们也不能靠对大脑状态研究来发现心灵现象是什么。而更复杂的是,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有临床案例发现,失去手臂的人,脑区会重塑,原接受手臂感觉信号的脑区会接收其他脑区的信号,让大脑误以为手臂还有信号在传送,于是有了“幻肢”现象。也就是两个人的大脑状态相同,但心灵现象可能不同。这会使得同一轮难以检验。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又称为逻辑行为主义,这种观点认为并不存在心灵,我们可以摒弃心灵的概念,比如把悲伤表达为有哭泣的行为倾向,最出名的论证来自维特根斯坦:

假如每个人都有一个装着某种东西的盒子:我们把盒子里的东西叫作“甲虫”。每个人都不能看别人的盒子,所以每个人都说只有看自己的盒子才知道甲虫是什么样子。—也许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每个人的盒子里的东西各不相同,而且这件东西还在不断变化。假如“甲虫”这个词在这些人的语言中有着一种用法呢?—如果有一种用法,那么它不会充当一事物的名称。盒子里的东西在语言游戏中没有任何地位;把它当做某种东西的地位也没有:因为盒子甚至也可能是空的。是的,人们可能把盒子里的东西“除尽”;它消去了,不管它是什么。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根据“对象与名称”的模式来解释感觉表达式的语法,那么对象将作为完全无关的东西而被排除在考虑之外。

 

维特根斯坦用这个例子,来证明“私人语言不存在”。尽管感觉可能是私人的,但感觉的表达是习得的,是公共的。人对肚子疼痛的表达都是“哎呦”地呻吟,用手捂肚子。这是行为主义的一个例证,行为主义认为心灵(类比上述的“甲虫”)存在与否不重要,行为本身才重要。但是,日常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在别人指派下做某事与我们自主去做某事的心灵状态是由差异,即使他们有相同的行为倾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