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鳞鱼

 赵东华 2016-01-24

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m的山涧溪流中,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平流中见到。多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大型砾石底质的河段活动。最小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夫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

基本信息

 
  • 鲑形目

  • 拉丁学名

    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

  • 英文名

    Qinling lenok

  • 硬骨鱼纲

  • 细鳞鲑属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秦岭细鳞鲑      细鳞鱼_图片_互动百科细鳞鱼_图片_互动百科

中文别名:拉丁学名: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英文名:Qinling lenok      

界:动物界  

纲:鱼纲      

目:鲑形目  

科:鲑科      

属:细鳞鲑属  

分布: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口横裂,亚下位。上、下颌均具齿,腭骨齿1行,生殖季节成鱼有2行明显的舌齿。脂鳍大,与臀鳍相对。随栖息环境不同及个体生长体色变化较大。终年栖息于山涧溪流的群体,个体较小,体色较暗,称“山细鳞”;冬季洄游到大江越冬的个体较大,体色鲜艳,称“江细鳞”。

形态特征:体长17—45厘米,体重0.5—1.5千克。

常见个体多为150毫米左右,最大可达450毫米。

体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

吻不突出或微突。口端位,下颌较上颌略短,上颌骨后端达眼中央下方。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各有1行尖齿。舌厚、游离,舌齿约10枚,排列呈“∧”型。

眼大,鳃孔大。鳃膜不和峡部相连。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背鳍短,外缘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鳍基部具1长腋鳞;尾鳍叉状。幽门盲囊65-75个。

体背部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呈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斑缘为淡红色环纹,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具4-5个圆黑斑。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嫩江上游及支流、牡丹江、松花江支流、达贲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绥芬河、长白山系附近图门江、鸭绿江、浑河、太子河上游支流;汉江及支流、滦河上游及支流、潮白河水系、北京密云水库、秦岭地区水域、额尔齐斯河也有分布,国外见于俄罗斯东部、朝鲜、蒙古部分地区的河流中。

一般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涧溪流,要求水质清澈,富含溶解氧,常年水温不超过20℃。主要摄食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等,也捕食蛙类及小型的啮齿类。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因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多为大型砾石处。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干流中见到。

一年四季活跃摄食。极贪食,其胃内食物可占本身体重的10%左右,更能捕食为自身身体长1/2大小的鱼类。每天食欲最旺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其它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产卵后的食欲特别旺盛。一般在江河的深水区域越冬。

折叠食性

是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晚前后,阴天摄食活动频繁,全天均可见到。

折叠生长繁殖

最初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于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绝对怀卵量为2670-4510粒。卵沉性,一次排完。

折叠生理生殖

雌性个体4~6龄成熟,雄性个体较早。一年产卵一次。初春解冻时即上溯产卵洄游。产卵场一般位于水深1~1.2米,底质为砂砾的的急流中。产卵期为春末夏初,水温8~12℃。绝对生殖力1629~7420粒。产卵时亲鱼筑产卵床,繁殖后大量死亡,尤其以雄鱼为多。

卵沉性,浅黄色,卵径约4毫米。在水温较低的条件下发育较慢,水温3.5℃胚胎发育需50天,5℃时需45天,11℃需20.5天,仔鱼孵出后12~15天才可以摄食。仔鱼喜欢潜伏在砂砾空隙之间,不常游动,通常以小鱼、水生昆虫、岸边生活的小动物以及植物为食。

1龄体长7.2厘米,体重5克;5龄33厘米,360克。

折叠种群现状

秦岭细鳞鲑为中国所特有,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常见个体多为150毫米左右,最大可达450毫米。由于产区渔业生产极为落后,毒、电、炸的现象却非常严重,致使在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人口较多的地区,资源量急剧减少,所能见到的也多为2-3龄的未成熟个体,在海拔1200米以上人口稀少地区尚有一定数量。

折叠编辑本段应用价值

折叠使用价值

肉质细嫩,脂肪含量高,可作为新的养殖对象。

细鳞鱼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鱼类学和动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1980年以前数量较多,但由于人类经济活动、过度捕捞等原因,细鳞鱼大量减少,濒临灭绝。

经济价值秦岭细鳞鲑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亦称脑黄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宋代即为朝廷贡品。优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产的“虹鳟鱼”,1981年被列入定西地区名贵资源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保护研究

建立秦岭细鳞鲑等野生鱼类资源保护区,一方面通过采取划定鱼类保护区、设立保护机构和围栏禁垦禁牧禁伐禁捕等措施保护现存的珍稀动物秦岭细鳞鲑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水域生态与资源恢复,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科学措施,对秦岭细鳞鲑进行驯养和繁殖,通过放流和保护增加种群数量。达到保护濒危物种,减少人为破坏,逐步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功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再造山川秀美的家园。而且资源增殖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

2001年,漳县在县政协、财政局、畜牧局等部门的积极争取和协调下,筹集资金40万元,在殪虎桥乡车场村建成占地50亩的秦岭细鳞鲑驯化场,收集600条野生秦岭细鳞鲑投放到人工摸拟自然河道和池塘中,开展秦岭细鳞鲑驯养、孵化繁殖、苗种培育等研究工作,繁殖培育鱼苗2000尾,目前已培育成20公分的鱼种。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秦岭细鳞鲑的生活习性和部分养殖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资料。2005年批准成立了漳县省级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国家投资347万元建设。岷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入环评阶段。

折叠编辑本段濒危原因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漳县、岷县和渭源县秦岭细鳞鲑等野生鱼类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面临的形势令人忧虑。一方面,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及乱垦乱伐、乱挖滥采使草地、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水资源锐减,境内许多溪流和山泉干涸,河流水量减少,秦岭细鳞鲑等鱼类产卵场所受到破坏,自然繁殖受到影响,生存数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狂捕滥炸,资源利用过度,部分农民用电捕鱼器进行搜索式捕鱼,加上外地商人高价收购,严重破坏了秦岭细鳞鲑等野生鱼类资源,种群数量日趋缩小,生殖亲体出现退化趋势,朝小型化、低龄化方向发展。加之对野生鱼类资源保护的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执法力量薄弱,野生鱼类资源已到了濒临枯竭的边缘,对渭河水系自然生态环境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对物种、社会、经济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折叠漳县秦岭细鳞鲑市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漳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定西市首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2164.4平方公里,核心区900公顷,缓冲区2240公顷,实验区150公顷。保护区设置管理局站,隶属漳县人民政府管理。漳县已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秦岭细鳞鲑驯化场”。

折叠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批准建立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秦岭细鳞鲑及其水生生态系统为主要内容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陇县境内的关山山脉,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6′32″~106°6′11″,北纬34°35′17″~35°8′16″。保护区总面积为6559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376公顷;缓冲区面积为3197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986公顷。

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以秦岭细鳞鲑为主要对象的珍稀濒危物种,使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等生态系统得以改善。保护区的本底调查、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等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完成。保护区边界清晰,土地权属明晰,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划分合理,符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