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与之相关的过节习俗也随之热闹起来。比如,家家户户都会上街买一幅春联,有雅兴者还会自己铺纸泼墨挥春,一来妆点自家的门面,同时也借春联上的美好寓意,表达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春联起源于桃符﹡﹡﹡ 那么,这个过年贴春联的习俗究竟是从哪里而来呢?这还要从一个神话说起。 神话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 (左神茶 右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于是,每年到了春节之时,人们就会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王安石笔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而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史书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也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作为春联最初的形式,起初民间只是流行在门口挂“桃符”(就是两块桃木板)来趋吉避凶。 到了公元964年的除夕,后蜀国君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提写对句,以试才华。
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副,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副最早的春联! ﹡﹡﹡纸质春联的流行﹡﹡﹡ 由于在木板上题字有诸多不便,再加上将木板贴门上也不是很美观。所以,到了有宋一代印刷术发明后,民间就将桃木板改为纸质春联,但习惯上还是称为“桃符”。 而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某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除了王侯将相,据传,朱元璋曾微服出城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亲自为那阉猪人写了这对叫绝的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一幅不俗的对联在哪里﹡﹡﹡ 春联虽短短数字,却凝结着诗歌的韵律,书法的魅力,以及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来年好运的美好寓意。所以,春联上书写的内容,谁的笔墨,就大有讲究!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晒几幅来自大师们的对联,希望这些飘着墨香,饱含心意的祝福,为你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尺寸: 110cm×24cm×2
尺寸: 28cm×136cm
尺寸:144cm×39cm
尺寸:136cm×33cm×2
尺寸:135cm×33.5cm×2 登录易拍全球官网,发现全球珍品,参与全球拍卖会在线竞拍! 关注易拍全球官方微信 epailive,成为文化收藏达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