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给腺样体宝宝做推拿——2.平衡体温堵住疾病的源头(下)_鲁豫

 可儿mmbb 2016-01-25
  好,上节我们说到,给孩子通了鼻窍了,孩子也能睡的好, 但是这样只是治了标,没有治孩子的本。 腺样体肥大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在中医看来,就是孩子经常性的感冒,发烧,鼻不通,再加上现在很多加长给孩子吊瓶,打抗生素多了,孩子的身体调节紊乱,孩子的体温不均衡,经常性的偏高,久而久之的刺激,孩子的淋巴组织经常肿大,慢慢就变成了腺样体肥大。上海有个缘缘老师说主要是肺热,其实不仅仅是肺热,还有很多发热的原因, 总之,经常性的发热是本病的罪魁祸首!

  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样了,家长都是害怕孩子着凉感冒,总是穿的很厚,体温一升高第一想到的就是孩子是不是受凉发烧了。还有就是给孩子吃的东西很多,一天不停的喂,总觉得孩子能吃是好事。其实,最好的喂养孩子的方式是“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话不是说要家长有意去饿孩子冻孩子,而是在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要学会第一要按时间吃饭,第二不能吃太多,给孩子胃肠空间去消化。而体温上,孩子本来就是新陈代谢非常快的,体内非常容易积热(这个机车一个道理,发动机转动速度快,产生的热量就非常高),就不能总是把孩子给唔得严严实实的。要给孩子一个空间去和外界完成体温交换。

  孩子因为吃的多,脾胃这个阶段是很见嫩的,哪里能承受这么多食物的负担啊,所以,到了晚上就不消停了,家长只要注意摸摸小孩子的手心脚心,如果是热的,那基本上就是食积有热了。还有小孩的肚子往往比较热,孩子晚上喜欢趴着睡觉,要不就是经常的蹬掉被子,家长反反复复起来给孩子盖小被子,很容易感冒,这样就非常容易感冒发烧,这样下去就自然而然的有呼吸系统的病了。还有家长给孩子做小睡袋,唉,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于是给孩子弄了个保温箱,本身体内就有热,外面再弄一个严严实实的睡袋,长期下去,孩子就成了温室植物,对外界的刺激抵抗力特别差,不生病才怪呢!

  好,回过头来,我们来说体温, 其实,只要孩子的体温没有超过38度5,家长都不要很着急的带着孩子跑医院。也不要动不动就用冰敷的方式给孩子降体温,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发烧是很多种疾病的开始症状,如果去盲目吃药退烧,会掩盖真实的病情,延误孩子的治疗时间。

  小儿体温在35.5-37.5℃之间都为正常,37.5-38℃间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40.5℃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孩子体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尽快去医院就医呢?

  1. 体温超过38.5度:

  由于孩子的病发展非常的迅速,所以超过这个体温去医院就医会避免因为其它原因导致的发烧被误诊。孩子发烧还要注意孩子的精神,如果精神头好,吃饭也行,哭声也比较响亮,家长就不必过于焦急。去医院看病,也不能急切的主动要求医生打吊瓶降温,都要看实际情况,尊医嘱,孩子吃了药也不能要求迅速降温,因为药效的发挥还有个过程。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一发烧就怕孩子烧坏脑子,所以往往自己给药吃,其实孩子高烧达到42度,才可能出现烧坏脑子。所以,遇到孩子发烧,家长不能一味的寻求退烧,很多时候发烧是一些疾病的先兆,退烧会掩盖疾病的真实情况,会造成医生对病情判断失误。

  2.低烧超过一周或反复发高烧:

  像肺炎、心肌炎、气管炎、脑炎、败血症、风湿热、肾炎、结核病及传染病中的伤寒、猩红热、水痘、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都不一定表现为发高烧,但这些病通常会发烧5-7天不等,所以低烧超过一周一定要来医院验血并做相关检查。再者,有些孩子第一天发高烧后用退烧药烧退了,可第二天又发高烧,这也需要及时就诊,针对病因治疗。

  3、体温在24小时内骤然升到39℃以上:

  这种情况不一定是有很严重的疾病,但由于宝宝大脑发育不完善,难以适应体温的骤然上升,很容易引起“高热惊厥”,即俗称的“抽筋”,表现为意识丧失、脸色苍白、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抖动。这个时候,一定赶快去医院。

  4、只要孩子有过一次惊厥,便可能形成习惯性的高热惊厥

  若6岁前发生高热惊厥在3次以内,6岁后还可彻底痊愈。但若发生4到6次高热惊厥,则今后发低烧孩子也会惊厥。若反复多达6次以上,即使不发烧也会发生惊厥,孩子则需要按照癫痫来治疗。因此,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孩子体温上升过快要立即就诊,有过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更是一发烧就应赶紧找医生。

  好,以上的情况都没有发生,这个时候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式给孩子平衡体温。小儿推拿的退烧方法可以说经常是立杆见影,很多时候,给小孩做完推拿半个消失,孩子就不烧了,推拿的效果非常神奇。

  在推拿之前,家长懂得一点小小的判断孩子热的经络的情况,就可以快速找对穴位给孩子推拿,现在介绍几种孩子发热的情况。

  几个小步骤就能判断孩子发热属于那种情况!

  1.肺热:孩子感冒发烧,肺部先受邪,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肺经都会处于和邪抗争的阶段。只要是感冒引起的热,通常都热在皮肤,摸摸孩子的手背,有时候非常烙手,摸摸身体的体温也发烫,不仅仅是额头和腋窝下发热。 肺主皮毛,肺经有热就会在全身的皮肤上表现出来。

  遇到肺热,家长就可以大胆的使用:

  1)清肺经:肺经在宝宝无名指的螺纹面上,清肺经可以从螺纹面向指尖直推(北方的清法),也可以从指尖直接推向指跟(南方的清法)。一般1岁以内的孩子清1分钟左右,大点的孩子次数可以延长。

  2)清大肠:肺热的时候,孩子大便往往也容易干燥,因为在中医里面,肺和大肠是相表里的,清肺经的同时可以清大肠,让热邪随着大肠出去。

  3)揉二马:热盛的时候,可以观察孩子的小舌头,如果舌面干燥,皮肤也很干燥,这个时候就是热盛伤阴了,需要揉二马来滋阴清热。

  4)补肾经:孩子感冒有风寒(流清鼻涕)也有风热(流黄鼻涕),但是很多小孩刚开始清鼻涕,很快变成黄鼻涕,也有一开始是黄鼻涕后来是清鼻涕。这个时候,都可以加上补肾经(从小手指根部推向指尖)5分钟。这个穴位既可以温肾阳散寒退热,也可以补肾水滋阴清热。

  2. 心热:孩子心热最明显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看孩子的小舌尖,如果舌尖特别的红,那就是心经有热,心经热盛孩子烦躁不安,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哭闹不停。另外就是小手心也会很热,小便也会比较黄赤。遇到心热,家长可以选这些穴位操作。

  1)清天河水:天河水性微凉,可以退心热,一般1岁以下的孩子1分钟以内,其它孩子可以适当增加。清天河水,不仅仅可以清心热,更能除烦热,如果孩子胸内或者鼻腔干燥,痰粘难出,清天河水还可以除燥痰。

  2)清心经: 心经在宝宝中指的螺纹面,清心经可以是从螺纹面推向指尖(北方常用),也可以从中指尖推向指跟(南方常用),什么时候适合使用清心经呢,就是宝宝不仅仅是舌尖红赤,而且两个颧骨腮边都通红,这个时候,清心经很快就可以看到红色消退。时间也是1分钟作用,但是宝宝很娇嫩,很多时候肺气虚,如果宝宝精神差,有气无力的,呼吸都比较轻微,就是用天河水。孩子如果突然高热,在就医的路上也可以给孩子清清心经。

  3)揉内劳宫:宝宝握拳时,她的中指尖位置就是内劳宫,主要作用是清热除烦,孩子热的时候,尤其是年龄小的宝宝发热还没有汗,心烦爱哭,口舌生疮的时候使用效果非常好。掐揉只要10-30次就可以。

  4)清小肠: 心经的热往下移到小肠的时候,宝宝的小便很短颜色黄赤,这个时候就要加上清小肠。清小肠5分钟,小肠经在宝宝小手指的外侧缘。由指跟到指尖直推就是清小肠,清小肠可以清热利尿,帮助把心经的热随小肠排出去。

  5)揉或捣小天心:心经有热,宝宝容易烦躁不安,甚至惊悸抽搐,为了防止宝宝高热抽搐,就需要揉揉小天心。小天心穴位在宝宝手掌的大小鱼际交界之处,家长用拇指揉(5分钟)或者用中指捣小天心(50下,年龄大的孩子可以增加),这样做不仅仅可以清泻心经之热,更能够让宝宝可以定惊安神,除心经烦躁,让宝宝睡个踏实的觉。

  6)揉二马:热的很厉害的时候,都会耗损孩子体内的水液,揉二马2分钟,可以滋养孩子的体液,让体液上升浇灭心热。

  3.食积胃热:这种热往往热在手心和脚心,还有小肚子发热,孩子晚上睡不好觉,爱踢被子,爱翻身,喜欢趴着睡,小鼻子两边有时候是红的,孩子体温总是有点高,但不怎么烧。有些孩子要么是厌食总不想吃东西,有些孩子是吃的很多,大便总是臭臭的,甚至嘴巴里呼出的气都是臭臭的,这个时候孩子就是吃下去的食物在胃里塞满了,不怎么好消化,停留的时间久了就生热,尤其是晚上吃多了,就容易食积,小肚子也有些胀鼓鼓的,常言道”胃不和则寝不安”孩子睡觉就不消停。有时候,因为有胃热,年龄小的孩子还容易呕吐,吐出来的食物酸臭,更有些孩子会长口疮,上牙龈红肿。

  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家长可以使用这些穴位:

  1)清胃经:清胃经主要在孩子胃气上逆,不仅手心脚心热,有低烧,还有呕吐恶心,或者嗳气,气味酸臭的时候使用,清胃经可以2分钟,配合推天柱骨100下,可以止孩子的呕吐,有清利湿热的作用。清胃经,家长从孩子的大拇指掌跟直推向大拇指指跟部。

  2)补肾水:肾水既可以温阳健脾消胃部食积,也可以滋阴清内热。可以揉5分钟(操作方法见上文)

  3)清板门:板门穴功用很大,可以清胃热止口臭,退热除烦躁凉血。宝宝发烧通常都会影响到胃口,清板门对于伤风感冒,高热不退,或者阴虚内热,或者宝宝疹子出来以后的低烧都很有效果。可以和补肾水一起使用,各5分钟。如果孩子长口疮还上牙龈红肿,可以加上退六腑(2分钟)。板门穴在孩子大拇指掌腹于手掌内的生命线肥厚肉部分。从虎口向手腕横纹推为清。

  4)逆运内八卦:内八卦是消食积内热的重要穴位,逆运可以降胃气,消食积,止呕吐恶心,更可以化痰。腺样体肥大的宝宝,在反复的炎症刺激下,加上感冒咳嗽,很容易有痰积,鼻腔里的鼻涕也属于痰。所以逆运内八卦可以化痰。 方法是:把宝宝的中指弯曲到手掌,在弯曲点(内劳宫穴)和中指根部的2/3处(靠近中指根部), 以内劳宫和此点为半径画圆,这个就是内八卦圆,逆运内八卦是从兑运到乾(从小鱼际靠手指端沿着四指根部起运)。此穴位还经过科学测验,无论是孩子吃的太多,容易饿,还是食欲不振,逆运内八卦都可以调节胃消化功能。过于兴奋的可以平静下来,过于厌食的可以兴奋起来。

  4.肝胆热:宝宝经常是肺脾不足,肾虚,而心和肝则有余。 肝胆有热的宝宝面黄,口干很爱发脾气,眼睛红,有时候眼屎多,会吐黄水,大便干。出现危象的时候面青目直,甚至是牙关紧闭,神智昏迷,这个时候要去紧急就医。

  但一般情况下,宝宝肝胆湿热的情况还是不多,遇到广州的炎热天气,也容易出现。这个时候往往孩子身上不止一种热,往往还有心热,胃热,尤其是胃热向上熏蒸到肝的时候,孩子会很不舒服。这个时候可以清肝经和清天河水一起做。

  1)清肝经:肝经位置在宝宝食指的螺纹面。从螺纹面推向指尖为清(北方多用),从指尖推向指根也为清(南方多用)肝经不能补,只能用清法。可以解除宝宝烦躁不安的状况,还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好像也有老大心事,这个也可以使用清肝经,帮助解除郁闷。在多数情况下,如果肝胆热盛,也可以用清心经和清天河水来代替。清的时间为1-2分钟。

  2)清胃经或清板门:肝胆湿热往往是胃热薰蒸造成的,所以也要配合清理腹部的胀满。

  3)清天河水:泻心火热(详细介绍见上文)

  4)推清大肠:推清大肠,也可以疏泄肝胆湿热(尤其是大便出现粘腻难出的时候要使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来回的推。通常3-5分钟。

  5)搓摩胁肋:肝气郁滞的时候,孩子往往会闷闷不乐,感觉胁肋疼痛,有时候还会腹胀,有些孩子体内有痰也难咳出来。这个时候就要搓摩胁肋50-100下。胁肋是宝宝腋下到天枢穴的一条直线,家长可以用两个手掌从腋下搓摩到腹部肚脐眼处。这个穴位除胸闷腹胀化痰的效果很好。

  5.阴虚内热:其实什么是阴虚内热,家长一头雾水,说个形象的比喻。孩子体内心主火肾主水,水得到肾阳的温暖就会上升到心火处滋润心火,这样体温就能平衡。而心火遇到肾水,遇冷则凝,这个水又流下来到肾水,这个水是温暖的。宝宝的体液全身都有,当肾水不够的时候,或者是说因为身体长期发热,心火很难降下来,不仅仅是蒸腾宝宝体内的水液,而且还造成了肾水的不足,因为没有冷凝的水从心火降下来。这样一来,孩子的小脸尤其是颧骨容易红红的,小舌头一伸,上面也缺乏水润。到了晚上吧,因为体热,还容易出汗,到了 睡醒,寒又没了。这些就是典型的阴虚内热。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做下面的推拿方法:

  1)揉二马:在宝宝手背上,第4和第5掌骨小头后面就是,和手面的掌小横纹基本相对。一般掐3-5次,揉50-100次,它的作用主要是滋阴清热,利尿消肿。宝宝尤其是干咳没有痰的时候使用效果比较好。还有宝宝晚上睡觉说梦话咬牙(排除肚子有虫)效果也很不错。还有孩子尿道痛,用这个穴位效果也非常好。还有孩子上火牙痛,咽喉干痒都可以使用这个穴位。

  2)揉或涌泉:在宝宝的脚底,从涌泉直推向脚尖方向,也是滋阴清热的重要穴位,不仅仅可以滋阴,还可以清心安神,让宝宝睡的好。孩子咽喉痛,舌头很干,甚至声音嘶哑,足心很热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这个穴位,但是注意当孩子腹泻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还有痰特别多的时候,宝宝还呕吐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穴位。一般是掐3-5次,推100-300次。

  3)补肾水:详细见文章内介绍部分。

  6.其它清热之法的使用法则:

  1)退六腑:相比较清天河水,退六腑主要是解毒清热凉血,尤其是发烧温度高,长时间不退。宝宝特别烦躁,口渴明显,口舌生疮,便秘,咽喉肿痛的时候可以使用。但是都不能时间长,宝宝平时容易腹泻的也要少用这个穴位。 一般2分钟左右。

  2)推脊:从大椎穴推到龟尾穴,这个是推脊,清热效果也比较好,有时候宝宝晚上烦躁不安,哭闹不停的时候,妈妈可以把宝宝放在肩头,用手轻轻从脊椎往下推,过一会宝宝就可以睡着了。

  3)推天柱骨:

  4)擦大椎:
r>Tips:宝宝发热饮食提点

  ① 吃高热能、高维生素的流食,如蛋花汤、鸡蛋羹、米汤、绿豆汤等,既可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又可清热、解毒,还易于消化吸收。

  ② 补充充足的液体,保证水的摄入,适当喝西瓜汁、鲜梨汁和鲜苹果汁。西瓜汁具有清热、解暑、利尿的作用,促进毒素排泄;鲜梨汁具有清热、止咳的作用,适用发热伴有咳嗽的患儿;鲜苹果汁能补充大量维生素C,还可中和体内毒素。

  ③ 少食多餐,每日6到7次为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