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独法(三)——抓证法

 悬壶道医 2016-01-26

参考。


抓证总纲:

无热恶寒发于阴,发热恶寒发于阳。

太阳恶寒并发热,少阳寒热来复往。

阳明但热不见寒,背寒即合太阴脏。

第一句“无热恶寒发于阴,发热恶寒发于阳”,这是阴阳总纲。第二句“太阳恶寒并发热,少阳寒热来复往”,是指太阳病恶寒发热,少阳病寒热往来。第三句“阳明但热不见寒,背寒即合太阴脏”,是说阳明病是但热不寒,如果其背恶寒者加人参,即白虎加人参汤。

太阳脉浮少阳弦,阳明在经大脉现。

沉而有力是腑实,无力而沉附子见。

“太阳脉浮少阳弦,阳明在经大脉现”,这是讲脉的长宽高,脉位高的是浮脉,是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少阳病是脉长,长度增加,摸着是弦脉,如循长竿;阳明脉大,摸着脉很宽。这里脉的长、宽、高,分别指弦脉、大脉、浮脉,就是代表了少阳病、阳明病、太阳病。

“沉而有力是腑实,无力而沉附子见”,阳明病可见到沉脉,如果沉脉有力的是腑实。摸到沉而有力的脉,首先看有没有便秘,要通大便,没有大便那是肿瘤。无力而沉附子见,这是少阴寒化附子证。无力而沉是因为少阴阳虚,不能托脉以外出。


太阴浮大缓无力,少阴沉迟并微细。

微细欲绝是厥阴,弦而无力即肝虚。

“太阴浮大缓无力”,太阴病的脉可以是浮脉,可以是大脉,可以是缓脉,总的特点是应指无力。太阴病的脉——浮、大、缓,见于《伤寒杂病论》的太阴病篇和虚劳病篇。桂枝汤证和建中汤证,主要就是这三种脉象。

“少阴沉迟并微细”,说的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微为阳微,细是阴细,微是阳虚,细是阴虚。有人疑问细有阳虚吗?厥阴病篇的细脉就是阳虚,当归四逆汤证的脉细欲绝,那不是有寒吗?寒性收引,脉可以细。微为阳微,细是阴细,这是大的原则,临床要灵活。同时少阴病还可见沉迟脉,沉迟无力是少阴寒化证。

“微细欲绝是厥阴”,不管是微脉、细脉,只要摸不清楚,有欲绝之象(《伤寒论》讲的脉不出,无脉),就是厥阴病。“弦而无力即肝虚”是什么意思呢?《伤寒论》六经为病的脉证提纲中有五经给了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此五经都讲了脉。为何厥阴没有脉?厥阴有脉啊,当归四逆汤和厥阴死证,都讲了微细欲绝,欲绝之脉就是厥阴病,这是第一条。第二条是什么呢?《伤寒论·辨脉法》讲:“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我们这里讲的“微细欲绝是厥阴,弦而无力即肝虚”,就是说厥阴病的脉含有两个,一个是欲绝之脉,一个是弦而无力之脉。那么弦而有力是哪经病?有力是少阳,无力是厥阴。


太阴手足自温之,少阴厥阴四逆始。

若有少阳阳气闭,疏肝泻火皆可治。

前面第一条是总的原则,第二条、三条是讲脉,从此条开始讲证,这就是脉证并治。“太阴手足自温之”,太阴病是手足自温的,是不会出现手足冷的。如果出现四肢冰冷,首先就要考虑至少到了少阴经,所以“少阴厥阴四逆始”,四逆证始自少阴经。为什么呢?《伤寒论》条文讲“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所以太阴病是不见四逆的。我反复举这个例子,如果一个病人,不能吃凉东西,就用理中丸;如果一搭脉,发现他的手背是凉的,那就用附子理中丸;用了附子理中丸,再不见效,兼见弦脉,那就应该是丁附理中丸。前者在太阴,后者在少阴,最后在厥阴。

“若有少阳阳气闭,疏肝泻火皆可治”,这是讲少阳阳气郁闭不达于四末,就是四逆散证。疏肝泻火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少阳夹湿证。少阳病有夹湿、不夹湿,不夹湿的用四逆散,夹湿的用龙胆泻肝汤。曾有个病人怕冷,夏天穿棉袄,用附片怎么弄都不见效,用了龙胆泻肝汤,一吃马上怕冷就缓解了。这不是我治的,那时我还是学生,这个患者是我的恩师段光周老师治疗的,他非常擅长治疗这方面的疾病。


自利不渴属太阴,渴是少阴不化津。

厥阴消渴兼久利,龙雷火升夜半饮。

太阴病的特点是“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自利不渴,就是说病人大便稀溏,不口渴。“渴是少阴不化津”,因为少阴肾主蒸腾气化,渴是因为肾不能蒸腾气化,运化津液。如果渴,病就到少阴经。厥阴的消渴,可以久利,也可以不利,但是有一个特点:半夜渴醒。


腹满而吐是太阴,欲吐不吐少阴经。

吐而冲逆属厥阴,痛烦胸满吐涎清。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这是讲什么?消化不良。但是在少阴病就不一样了,“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少阴是欲吐不吐,就是恶心。这种病人常常用手按在心口作呕,多心烦不舒服,所以叫恶心,多形象。一般来讲恶心跟呕吐是并见的,先恶心后呕吐,但是有的病人只恶心,不呕吐。这在肿瘤科很常见,打完化疗以后,病人老恶心,但看不见他吐,那种病人就是属于少阴。

“吐而冲逆属厥阴”,厥阴呕吐伴有冲逆的症状,比如头痛、烦躁、胸满,或者呕吐涎沫,这些症状是呕吐时寒气上逆所致。半夏干姜散治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也治干呕、吐涎沫,但是两个处方的治证是不一样的,吴茱萸汤证伴有头痛、胸满和烦躁。我跟大家分析完这两个处方,就很好理解了。干姜是一个抑制分泌的药物,吃了干姜会口渴,所以半夏干姜散抑制分泌,口水就少了。吴茱萸也是抑制分泌的,所以这两个处方都治干呕吐涎沫的。但是有一个区别,吴茱萸汤证伴有冲逆,半夏干姜散证没有冲逆,两个处方不在同一条经上。


劳宫汗出为桂枝,反此阳明腑气实。

手心为桂手背附,表里浮沉虚实知。

劳宫汗出就是手心劳宫穴的位置汗出,那就是桂枝证,最典型的就是什么呢?桂枝汤证、小建中汤证,这在太阴病篇和虚劳病篇都讲了很多。所谓劳宫,治虚劳嘛。如果劳宫汗出不是虚证,那就是阳明腑实证,大便燥屎已成,就是“手足濈濈汗出者”,燥屎已成。阳明病的特点是,日晡潮热在气分,伴手足濈濈然汗出的,已从经证转为腑证了。

“手心为桂手背附”,是讲我们平脉的时候,要摸一下病人的手,摸到手心潮热多是桂枝证,摸手背寒凉多是附子证,一个用桂枝,一个用附子。

什么叫表里浮沉虚实知呢?太阳病、太阴病只要用桂枝都可见到浮脉。用附子见到的是沉脉。这是表证或者里证,表证可以用桂枝汤,里证就是用建中汤或者四逆汤等。伤寒中风表虚证用桂枝汤,太阴病里虚证用建中汤,都是用桂枝,这是浮脉。里实证——阳明腑实用承气汤,里虚证——少阴寒化用四逆汤,这是沉脉。


三阳抓独取少阳,三阴独取少阴经。

前者为开后者阖,咽喉便是截断形。

这条的内容在聚类法中已讲过,后面截断法课中还要详细讲解,这里不再重复。



重要通知:我们在文章底部已经开通评论功能,您可以把您的感想反馈给我们!感谢您的关注!


I無門医述宗旨:

光大创新,发扬国粹;传道解惑,有教无类。

医乃仁术,非真不传;团结友爱,止于至善。

I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