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截断法(一)——六经传变

 悬壶道医 2016-01-26


六经传变:

一、五大方式

六经的传变规律有三种,或者说有五种,为什么说有三种呢?因为第一种是循经传,第二种是越经传,第三种是枢机传。为什么又说有五种呢?因为越经传里面还有两种独特的传变方式,即表里传和开阖传,加上循经传和枢机传即五种。

第一种循经传经传是指外感疾病按照三阴三阳的规律,由“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逐条经往下传,当然会细的区别,这里我们只说大的方向。总的规律是三阳传变,三阴递进。所谓三阳传变,指的是如果太阳传少阳,少阳证备,则太阳证罢,完全传入少阳则不见太阳证;少阳完全传入阳明,则不见少阳证。而三阴是递进关系,太阴传入少阴,同时具有太阴和少阴的症状;少阴传入厥阴,同时有太阴、少阴、厥阴的症状。

第二种越经传越经传就是不按照“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规律去传。越经传是隔一条经,比如太阳传入阳明,阳明传入少阴,少阳传入太阴,都是中间隔了一条经,我们称之为越经传。越经传又有两种特殊的方式,第一种是表里传,第二种是开阖传大家可能比较清楚表里两经相传,包含了两种方式,其中阳明传太阴是循经传,大家看下图就能明白;而少阳传厥阴与太阳传少阴都是越经传,都隔了一条经——少阳传厥阴隔着太阳经,太阳传少阴隔厥阴经。所以,少阳厥阴、太阳少阴的表里传是越经传,而太阴阳明的表里传是循经传。还有一种特殊的传递方式是开阖传,因为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阖,所以阳明传太阴就属于开阖传。这就有了四种传经方式。

第五种传变方式我们叫枢机传,是指少阳、少阴之间的相互传变。



二、四大规律

这五种传变方式决定了外感疾病有四种基本的传变规律。归纳如下:

第一种是寒体人,由太阳传少阳,少阳传阳明,传入阳明以后寒化传入太阴,太阴传少阴,少阴传厥阴,按照“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传经。这是正常的六经传变的渠道,最后从厥阴转出少阳。这种寒性体质的人,传入太阴以后,是寒化的。

第二种是热体人,由太阳传少阳,少阳传阳明,传入阳明以后热化传入少阴,少阴传厥阴,按照“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的次序传经,最后还是转出少阳。我们可以发现:热性体质的人不传太阴。为什么不传太阴?在标本法课中已讲得很清楚: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从其本,所以太阴无热证。太阴热证是气虚生大热,本质是寒。因为病人是一个热体人所以不传太阴,从阳明直接传入少阴,这就是我们讲的越经传。这种热体人发生温病的时候,其基本的传变方式是“太阳-阳明-少阴-厥阴”。

第三种是郁体人,郁即肝气郁结,是少阳体。上面讲的第一种寒体人是太阴体,第二种热体人是少阴体,第三种郁体人是少阳体。郁体人先是得太阳病,从太阳病传少阳,传少阳以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传入太阴经,这是越经传。然后由太阴经传入少阴经,少阴经传入厥阴经,按照“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传经,转出还是少阳经。这是第三种传变方式。

第四种传变方式是伏邪温病。由太阳传入少阳,少阳内陷少阴,然后又由少阴转出少阳,按“太阳-少阳-少阴-少阳”的次序传经。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四种传变规律,即所谓的“寒、热、郁、伏”

第一种传变方式——寒体人。体质偏寒的人感受寒邪,伤在太阳,太阳不解,传入少阳。在太阳传少阳的时候,非常适合用柴胡桂枝汤截断。少阳之后又传入阳明,在少阳传阳明的时候,首先考虑用大柴胡汤截断。寒体人从阳明经以后,就直接寒化转入太阴。为什么会寒化转入太阴呢?是因为太阴从本无热证,所以寒化证直入太阴。众所周知,治疗阳明证都要用一些寒凉的药,对那种体质偏寒的人,尤其容易转入太阴经,所以在出现白虎汤证的时候,要用白虎加人参汤截断。体质偏寒的人如见白虎汤证,即所谓的“其背恶寒”,我们使用的处方是白虎加人参汤,以防止用白虎汤热退以后,病人出现一派寒象,出现理中丸证的表现。

太阴不解进一步转入少阴,如理中丸证不解,就成了附子理中丸证或者四逆汤证。寒化由太阴传入少阴,后天累及先天。如果少阴寒邪非常重,会由少阴传入厥阴,我们讲“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这就是四逆加人参汤的意义所在。厥阴最后厥热胜复,如果热气来复,转出少阳,这时候该用白通加猪胆汁汤。猪胆汁即少阳胆分泌的胆汁,只不过使用的是猪的胆汗而已,也可以用其它的中药代替猪胆汁,比如牛黄、熊胆,等等。这是阳虚的人感受寒邪后的传变方式,也是《伤寒论》中最经典的传变方式。

第二种传变方式——阴虚人。少阴阴虚的人得了伤寒后是怎么传变的呢?阴虚之人发生伤寒以后,是太阳转少阳,少阳转阳明,阳明热化传入少阴,不传太阴。标本法讲过,太阴无热证,所以从阳明直接传入少阴,这就是我们讲的越经传。传入少阴热化以后,少阴传入厥阴,厥阴最后转出少阳。这是阴虚内热之人得了伤寒之后,完全热化的传变过程。

如果阴虚人发生温病的时候,其基本的传变方式就是太阳转阳明,阳明传入少阴,少阴传入厥阴,厥阴最后转出少阳。相当于热性体质的人感受温邪后,不存在通过走半表半里化热的过程。上面说的第一种传变途径是太阳伤寒麻黄汤证、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经过小柴胡汤证最后传为白虎汤证和承气汤证;而第二种传变途径是银翘散和桑菊饮证,不经过小柴胡汤证,直接传入阳明病,这也是一种传入渠道。其实详细划分这二条渠道:一个是伤寒,一个是温病;伤寒要经过少阳半表半里传入阳明热化,而温病可以直接从太阳传入阳明经;最终热化的转归,都是从阳明越经传入少阴、从少阴传入厥阴,都从少阳转出。

第三种传变方式——郁体人,即我们讲的少阳体人。这种人得了疾病怎么传呢?第一,先发太阳病,前面讲过,可用柴胡桂枝汤截断。这种人在发生太阳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使用柴胡桂枝汤,而不是使用桂枝汤。第二,从太阳传少阳,传少阳以后发生越经传,没有传入阳明,而直接传入太阴,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第三,从太阴传少阴,传入少阴以后出现动血(如上消化道出血),也可以传入厥阴,出现动风(如肝昏迷),最终还是从少阳转出。

所以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或胆结石的病人,如果发生外感,我们首选的处方是柴胡桂枝汤而不是桂枝汤,把病截断在太阳经、不传少阳经。如传入少阳经,小柴胡汤中有人参、生姜、大枣、甘草,此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治脾”之意。如果有脾阳虚,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里的牡蛎、天花粉起什么作用?《伤寒论》很多处方中都有牡蛎,用来治肝胆疾病的胁下痞硬。天花粉有保肝作用,治疗肝炎时,一味天花粉就可以保肝降酶,复原活血汤用天花粉就是此意。后世发挥出用天花粉来保肝降酶,就是从柴胡桂枝干姜汤里发展而来的。我们看《伤寒论》里的处方,天花粉不只是一个养阴的药物,天花粉既养阴又利尿。小柴胡汤里也可加天花粉,如“渴者,去半夏用天花粉”。

如果太阴不解就传少阴,为什么传入少阴呢?肝硬化的病人,雌激素灭活障碍导致高雌激素水平,导致男性病人的阳痿,这就是太阴传少阴的征象。肝硬化的病人出现生殖器的萎缩,阳痿不能同房,这在临床上很多见。传入少阴动血,即上消化道出血,传入厥阴动风,即肝昏迷,最终仍然从少阳经转出。因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出现肝炎活动,肝炎一活动就有少阳经的症状,肝炎没活动就是厥阴病。如果病毒复制,肝炎活动,出现黄疸,这是病又转出少阳经;如果病人的DNA是阴性的,肝功能是阴性的,所谓处于免疫耐受期,即病停在厥阴经。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炎症活动,西医认为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医认为是少阳病的正邪相争。

第三种传变方式——伏邪温病的传变。伏邪温病首先病在太阳,如果太阳不解传入少阳,邪气就潜伏在少阳经,比如咽喉。随时可以内陷少阴,然后转出少阳,这是我们咽喉截的思路。

大家看图就会明白,伏邪伏于哪里?伏于少阳、厥阴两条经。一条经是伏于厥阴经,伏于厥阴转出少阳,可用青蒿鳖甲汤和蒿芩清胆汤(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就很典型)治疗;还有一个就是伏邪伏于少阳经,内陷少阴,然后由少阴转出少阳。


三、传经必缺

观察一下六经传变图,外面是一个大圆,里面是六角形。但是大圆有缺陷,六角形有缺陷。为什么?因为厥阴经转出的不是太阳经,而是少阳经,这在临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厥阴转出少阳,而不转出太阳,就导致外面的这个圈差一环。然后里面也差一环,差在太阴不传厥阴,因为三阴传变是递进关系,太阴病传经首先是出现少阴病的症状,最后再出现厥阴症状,所以里面又差一环。由此可见,“传经必缺”,即传变是有缺经的。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那不就是太阳传入厥阴经吗?但是典型的太阳证有传入厥阴的吗?临床上有从太阳直接传入厥阴的吗?叶天士的这句话对还是不对?叶天士指的是什么?“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发于太阳,传入阳明经,阳明不解,随后出现少阴、厥阴的表象,其实还是讲的这个传变规律,并没有直接传入厥阴经,这个值得深思。




重要通知:我们在文章底部已经开通评论功能,您可以把您的感想反馈给我们!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