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方宗诚九间楼:桐城文章得传,九间书楼仍在(上)

 真友书屋 2016-01-26

“桐城文章天下传”,这句话已经被说烂了,我也就不再念叨了,但有一个人他致力于编辑桐城派作者的文章,使得散落在各处难以查得的妙文汇集在一起,这的确是件功德之事,而这个人就是桐城派的后人方宗诚。方宗诚还有藏书之好,因为这个原因,他就成了我的寻访对象。

方宗诚的父亲方松也是位读书人,虽然家里贫穷,他白天需要出去劳作,但夜夜读书,最喜欢读的书是《太上感应篇》和陈宏谋的《训俗遗规》。那时候,夜里读书肯定灯光昏暗,再加上他们家经济状况不好,油灯肯定点的也不亮,他肯定也没学会做眼保健操,所以到了中年,眼睛就不行了,再后来就基本看不清东西,但他仍然好学上进,于是乎,他就让自己的儿子方宗诚给自己读书,关于这做事,方宗诚后来有这样的描述:“闲居月下,尤喜颂《陈情表》、《泷岗阡表》、《秋声赋》、《赤壁赋》以泻幽忧之思。”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使得方宗诚对文章极有兴趣。方松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很可能有大出息,于是就咬牙凑钱给他请了位师傅,这位师傅名叫许鼎,他的很多话对方宗诚的成长影响较大,他曾经跟方宗诚说:“到处留心皆是学”,他同时教育方宗诚,即使在学问上做出了名堂,也需要含而不露。


方宗诚撰《柏堂集外编》


方宗撰《柏堂集前编》卷首

咸丰年间,太平军多次攻打桐城,方宗诚感到了危险,于是就在鲁谼山建起了避难所,此处房屋,方宗诚将其起名为“柏堂”。他在柏堂继续读书,可能是为了有经济收入,他也在这里开始教学,方宗诚说:“余避乱之室名柏堂,为诸贤聚晤之所。”、“避乱以后,颠沛流离,儿穷经学古不懈,每夜必至三鼓。暑热即偕诸友诸弟坐卧竹榻上,或水石之间,背诵经书古文,声朗朗彻山谷。”这真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种危险困难的境地,竟然坐在大山之中背诵经书和古文,这集体背诵的声音响彻在山谷里,难道不怕被太平军抓住?方宗诚说,这些贼人们确实听到了:“咸丰甲寅冬,臧牧庵孝廉之败于桐也,存庄窜至余家,时夜漏数十下,贼烽四逼入谷口,闻儿读书声,叹泣曰:此天人也!”

这些贼人们听到了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竟然感动地哭了。想想这一幕,真有画面感,这才叫真正的惊天地泣鬼神,噢,不应当称作“鬼神”,应当改为“泣贼人”。

方宗诚躲在大山里也不是天天教孩子们朗诵诗文,他也在写自己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就是《俟命录》。此书堪称方宗诚的代表作,据说此书是研究了天、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动乱的原因。他认为,士大夫阶层应当修身养性、遵守纲常,内容写的很是高大上。而此书的中心思想,按照方宗诚自己的说法则是:“大难之兴,虽曰玉石俱焚,然以余历观古今,真能为天地任参赞之责者,断不在劫数也。惟忠义之士,致身效事,然此乃支撑纲常、扶持正气,不得谓遭劫。若夫有学有守,有猷有为,出可以安社稷,处可以传斯道者,此天心所赖以常存,人道所赖以不息者也。自能历劫不磨,人可不自勉哉!”


《柏堂集续编》方宗诚题记


《柏堂集前编》,方宗诚序言落款儿


《柏堂集续编》卷首

方宗诚的这部《俟命录》后来被山东布政使吴竹如看到了,他认为这部书讲的很有道理,于是就写信给大学士倭仁推荐此书,倭仁也觉得这部书思想正确,于是就摘录此书中的内容讲给皇帝听,这使得方宗诚的名声直达天廷,京城的学人都知道了有方宗诚这么一位人物。到了同治元年,方宗诚成了河南巡抚严树森的幕僚,他在严幕中替严树森写奏折。再后来,曾国藩被任命为直隶总督,于是推荐方宗诚当上了枣强县县令。曾国藩为什么要推荐方宗诚呢?因为《俟命录》一书中有不少的地方都提到了曾国藩领导的湘军跟太平军作战的情况。

方宗诚在枣强县当了10年的县令,据说在当地政绩卓著。十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当了枣强县县委书记,曾邀请我到他的辖县一游。印象最深者,是枣强的年画,因为当地被称为年画之乡,我也得到了一大堆的年画赠品。说实话,枣强年画比桃花坞年画要粗糙很多,甚至也无法跟杨柳青年画相比,当时我并不觉得如何,后来渐渐明白了,这正是北方的粗犷之美。可惜,当时只记着跟当地的领导们探讨年画的观感,忘记问他们是否还记得有方宗诚这么一位有名的县令。


莫友芝刻《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卷首


莫友芝刻《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方宗诚跋

据说,方宗诚是位清官,在任回家时,当地老百姓赠送的礼品他一概不收,只让属下挑着四大担自己的藏书回到了家乡。然而回家之后,他的儿子方守彝帮他整理运回来的藏书,却发现这些书里面夹着许多金片和银片,儿子马上问父亲这是怎么回事,据说方宗诚支唔一番说不出话来,儿子看着这些金银片落了泪。方宗诚只好告诉他,这都是自己的下属还有好朋友御任时送给他的礼品,他不想要,但是朋友们一再劝他拿点钱回家去作生活用,并且他还有很多著作没有刊刻,也想用这个钱作为刻书之资。据说方守彝听到父亲解释之后,义正辞严地跟父亲说,不能这样做,因为你用受贿来的钱来印自己的道德文章,这会让书中的光辉思想受到污染。听到了儿子的话,方宗诚意识到了自己的一时糊涂,于是就问儿子怎么办。方守彝告诉他,应该把这些钱送回枣强县,在当地捐资助学。方宗诚听到了儿子的话后,特别感动,他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儿子是值得骄傲的事。这样想来,他这个儿子比他父亲还要有雷峰思想。

方宗诚回到桐城之后,就在勺园建起了自己的藏书楼,楼名叫“九间楼”。藏书楼建得不小,但可惜没有《藏书目》留下来,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么一座书楼里到底藏了哪些书。据说这个勺园“张宰相家的西宾之所”,后来桐城派的祖师之一刘大櫆曾在这里讲过学。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方宗诚看重了勺园,在此藏书、讲学、著述。九间楼的藏书量我仅查到了这么一句话:“传九间楼藏书上万册。”


《日知堂集》方宗诚序言

方宗诚在勺园中写了不少的书,其实在此之前,方宗诚已开始编辑《桐城文录》,咸丰二年他就跟戴均衡开始收集资料,后来太平军打到了桐城,当地的很多藏书都被焚,而这个时候,戴均衡也死在了外地,这使得《桐城文录》的编辑被迫中止,后来方宗城在鲁谼山避难之时仍然在编此书。再后来,他在朋友方宗屏和弟子萧穆的帮助下,终于编完了这76卷本的《桐城文录》。此书收录了83位桐城派作家的作品,成为了桐城派作品的集大成者,后来他的弟子萧穆又在此基础上继续搜集,用了30年时间编成了264卷本的《国朝桐城文征约选》。因此,方宗诚对桐城派在文章的编辑方面做出了挺大的贡献。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