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藏书阁

 东佳书堂 2019-09-02

​东佳书院藏书阁

东佳书院的起源 唐元和至大和年间,陈旺携全家占籍于江州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艾草坪(今江西九江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 唐中和四年(884)陈氏昆云渐众,仍合族同居,“击鼓传餐”, 人口达二百余,过着原始共产生活,耕读传家,且以义而著称,名 闻朝野。唐僖宗首旌其门,御封“义门陈氏”,并赐御书数十卷, 从此“义门陈氏”名震江南,誉满海内。名宦雅士,文人墨客无不慕名来访。因访者众多,义门陈氏故地艾草坪(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难以应酬,必须建筑一座专门接待来访的公寓,唐中和五年 (885),义门陈第三任家长陈崇与其子陈衮等四处卜察,东行二十里, 而至紫岩山麓,见其赤壁高悬,紫岩列嶂,一 岩如堡,临空北悬,平堡后有一帘洞穴,泉流浩涌,平堡外飞瀑百丈,真乃绝佳秀美之地,于是陈崇父子与族人商议决定在平堡上建一座楼阁,名“寄咏舒”,并附筑廨院(宾馆),寄寓来访宾客。由于此地山水佳秀,又处于义居之东,故名东佳“寄咏舒”。“东佳山”也由此得名,原名“寄咏舒”后又改名为“义门东佳别墅”。 义门别墅廨院等设施的建立,很快被誉为江南名胜,四方之士无不慕名而至,于是车马盈门,文武接踵。随着来游来访者日增。小小别墅难以适应延四方之士的需要,还得建筑更大的寓楼,于是于唐龙纪元年(889),在别墅东一里处的山脚下建筑起了一座大型的“东佳书楼”。此楼雄伟古朴,典雅秀 丽。楼分三层,上为御书阁,中为百科书斋,下为文范堂。“东佳书楼”四字悬诸于中。东佳书楼大量的藏书,给义门陈氏子孙提供了读书和求学的机会,为了让全族后代受益,义门陈氏又以书楼为中心建起了一所书堂(学校)和宿舍,名“东佳书堂”。 原来义居(常乐里艾草坪)的“东皋学堂”分为两级,童子七岁入学,在义居的“东皋书屋”读书,叫“蒙学”,读到十五岁,有能者到东佳书堂就读,为将来参加科考作准备。“东佳书堂”的开设,大大吸引了四方学子,各地来此求学的学子源源不断,后来家族决议,干脆对外开放。江南江北儒士的拥至带来了陈氏书堂的迅速发展,从堂舍上扩建,从院田上增广,增至“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并“置田二十顷,以为四方游学之资”。自龙纪元年(889)以来,族子登进士第者数人,四方游学者不少人一举成名。人才辈出使陈氏书堂的影响在社会上进一步扩大,陈氏书堂创建者的声誉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唐天祐元年(904),哀帝李柷赐陈衮诰赦一道,受到旌表。南唐昇元元年(937),李昪重旌门庭并赐立义门,赦筑旌表台。两代帝王的连续旌表,大大地提高了义门陈氏的声誉,东佳书堂因之增光添辉,各地学子比以前更多了,进而使东佳书堂正式转化为书院。延至宋初,东佳书院已形成较大规模,逐步成为“兼亭台楼阁,耸延四方”,所藏书贴号“天下第一”的著名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