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养猪历史和猪文化

 田园牧韵 2016-01-27

中国养猪历史和猪文化

2015-07-07 

中国养猪业发展史



  畜牧业起源于原始狩猎活动。远古人群“拘兽以为畜”,现在的家猪就是从野猪经过漫长的拘养、驯化而来的。中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猪种资源众多,养猪经验丰富。中国是最早将野猪驯养为家猪的国家之一。


  在西安半坡、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距今六、七千年前家猪的骨骼,而在广西桂林甄皮岩墓葬中出土地家猪的猪牙和颌骨,距今已9000余年,这说明我国的养猪业已有近万年的历史了。


  约在3000年前,古代文献已有养猪的记载。殷墟出土地甲骨文中已有“豕”地象形字,并有阉猪的记录。全文中的“家”字,从“宀”从“豕”,《说文》的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表明当时养猪在居室内,无豕不成家,是早期家庭养猪的写照。


  西周时,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有咏猪的诗歌:“执豕于牢,酌之用匏(pao音跑,酒杯)”(圈里捉猪宰杀,杯中酌满美酒)、“言私其豵(zang音宗,小猪),献豣(jian音尖,大猪)于公”(自己留下小猪,大猪献给公家)。猪的“去势术”(阉割)是我国先民的发明创造,据《易经》:“豮(fen音坟,去势的猪)豕之牙吉”,是说阉割过的猪,性情变得温顺,虽有牙也不为害。春秋战国时期,养猪业已遍及各地,地处东南的越国,还开辟猪山、鸡山大规模养猪鸡,“勾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土”。(《越绝山》)是指大批养猪以供军事需要。


  两汉时,养猪业继续发展。早期农书《记胜之出》在“种瓠(hu音户,葫芦)法”中说:“破以为瓠,其中白肤以养猪致肥”。是说用葫芦瓤作饲料,能把猪养肥。据史载: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马后,有兄弟5人,都经营养猪业,当时流传这样的民谣:“苑中三公,门下二卿,五门嚄嚄(huo音祸,惊讶),但闻猪声”。足见养猪是一门易致富的热门行业。魏晋南北朝以后,养猪方法又有改进,从以放牧为主变为放牧与圈养相结合的方式。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著名的《齐民要术》中总结了当时的养猪经验(见后)。


  唐代经济繁荣,养猪业也日趋兴旺,官家与私人均养。官养仅长安司农寺(相当农业部)就有“官豕三千”,私养遍地皆有,不计其数,据《朝野合载》:“洪州(今南昌)有人养猪易致富,因号猪为‘乌金’”。诗经杜甫居川时有“家家养乌鬼”(四川称用作祭神的猪为乌鬼)的诗句,足见养猪业的盛行与普遍。


  宋、元时,养猪业仍有所发展。宋时已有印刷术,所出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多有记述。据《东京梦华录》:农村养猪户进都城开封卖猪,“每日至晚,每群万头”,可以看出当时经营养猪业及发展城乡贸易的盛况。元代统一中国后,也重视发展农牧业。三部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摄要》中都载有养猪经验的内容。对猪饲料,王祯《农书》说:“江南水地多湖泊,取萍藻及近水诸物,可以饲之”。北方陆地可种马齿苋,以及薯、芋、菜叶等喂猪,提倡因地制宜,广辟饲料来源。


  明、清两代养猪业又有较大发展。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牧养》中所总结的养猪法是:“猪多,总设一大圈,细分为小圈,每小圈止容易猪,使不得闹转,则易长也”。由于长期精心饲养,不断总结提高,培育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各有特点。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生育、兖、徐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生梁、雍者,足短;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嘴短;生江南者,耳小,谓之江猪;生岭南者,白而极肥”。当时四川的养猪业居全国之首,荣昌的白猪,松潘的香猪,都是闻名遐尔德特产。我国优良猪种,具有早熟、易肥、耐粗饲、繁殖力强等特点,早在2000年前,就被罗马帝国引进,改良他们原有猪种晚熟、肉质差的缺点,育成了罗马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道:“中国猪在改进欧洲品种中,具有高度的价值”。(《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清代养猪经验及技术又有提高,养猪文献也较多,如四川终身务农的张宗法所著《三农纪》,对猪的饲养、选种、医病及相猪等均有论述,内容比前代更加充实。当时还出现了治疗猪病的专著-《猪经大全》(见后)。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实验科学传入中国,也引进了先进的养猪技术,利用国外的优良猪种改良本地猪。如从20世纪初开始,引进巴克夏、波中等优良猪种,与我国北方猪种杂交而育成的新金猪、定县猪、具有肉质好、产量高的特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养猪业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自1959年,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养猪业的一封信》,提出猪应为“六畜”之首,养猪业又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养猪存栏超过了亿头。改革开发后,到2004年,生猪存栏4.8亿头,出栏6.18亿头,猪肉总产4701.6亿吨,均居世界首位。



养猪文献



  历代留传下来的有关养猪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古代的如《泛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便民图纂》、《豳风广义》、《马前农言》、《三农纪》、《农桑经》等农书中都有猪的内容,建国后所出版的养猪著作就更多,难以计数。经过披沙拣金出海钩沉,从中选出几种专著,并加简要介绍。


  1.《养猪法》


  是我国最早的养猪专著,约成书于2000年前。《汉书.艺文志拾补》认为:古代有两种《养猪法》,其撰者一为商邱子,一为卜式。《太平御览》引晋.张华《博物志》称:“商邱子有《养猪法》,卜式有《养猪羊法》”。据《汉书.卜式传》:卜式,西汉河南人,“以田畜为事”,由经营畜牧也致富,曾为贫民赈灾捐资,他的义举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命其在上林苑养猪牧羊,猪羊。他的经验是“恶者辄(zhe音折,就)去,毋令败群”。后擢升为宰相。商邱子史无其传。据传他年七十不娶,终身养猪,“好吹竽牧豕”,以养猪自得其乐。可惜,这两种《养猪法》均已失传。


  2.《齐民要术.养猪篇》


  北魏著名农学家所撰的《齐民要术》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14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全书92篇,其中58篇是养猪篇,是我国现存最早地养猪专著。总结出不少养猪经验,如“春夏草生,随时放牧”,“圈不严小,圈小则肥疾”,是实行放牧于舍饲结合地饲养方法。书中提到“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已开始注重猪种地选择。此外,《齐民要术》第7~9食品加工卷中,还介绍了用猪肉制作肉酱、腌肉以及蒸、煮、煎、炒、烤、炸等美食烹调法。


  《齐民要术》有多种版本。1982年缪启愉校释,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齐民要术校释》是较好的版本。


  3.《猪经大全》


  著者不祥。约成书于清末。开始以手抄本流传于四川、贵州等地区,光绪十八年(1892年)被发现出版。《猪经大全》是猪病医治专著。收有50种猪病(胃肠、肝胆、心肺、肾及膀胱、胎产、中毒、外伤等)治疗法。每种病均列出症状,提供处方,病附图解。尤其对猪的常见病,都提出治疗措施。如猪患肠风下血症,用黄连研末,灌进肠内,即愈,说这是“效验之神方”。


  贵州省畜牧兽医科研所组织专家对该书进行研究,诠释,1979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猪经大全注释》一书。


  4.《古今图书集成.豕部》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康熙、雍正年间由陈梦雷蒋廷锡编纂的大型类书(百科全书)。全书1万卷,约1亿6千万字,分为6汇编32典。其中,博物汇编禽虫典有“豕部”。内容广收博采,包罗万象,包括历代经、史、子、集、方志、诗文、游记、笔记、小说等有关猪的史籍资料。按类编排,分为:汇考、总论、释名、图、艺文、纪事、杂录、外编等项目,涉猎面广,检索便利。如“纪事”项中就收录宋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部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中可知晓宋时猪业兴旺、猪肉更宜等信息。


  《古今图书集成》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影印版。中国农科院图书馆有藏。


  5.《中国畜牧史科集》


  本书由张仲葛、朱先煌主编,198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总论、畜牧、兽医和杂项4部分,载文56篇。除总论、兽医、杂项三部分均涉及养猪内容外,“畜牧”部分28篇论文中,有12篇是专论猪及养猪的。有《我国猪的起源和驯化》(高式武)、《中国古代的养猪法》(刘敦厚)、《我国养猪业的几个传统特点》(马孝劬)、《我国历史上养猪情况简介》(许肈鼎)等。其中,张仲葛教授的《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文,全面论述了我国养猪业的起源、发展史以及猪种选育、饲养管理、饲料、阉割术、猪病防治、肉品加工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是不可多得、颇具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


  6.《中国实用养猪学》


  本书由张仲葛、黄惟一、罗明、甘孟侯4位专家教授共同编著。1990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14章,全面系统地阐述我国养猪业地发展史、猪种选育与繁殖、猪种资源、经济杂交、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猪肉品质与加工、生猪的流通与消费、今后养猪业的去向等。编著者根据数十年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并经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现实的养猪生产,付有指导意义。


  进入20世纪后,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我国传统的养猪业也开始向现代过渡。本书突出的特点是,既总结传统的养猪经验,也介绍现代化的养猪技术;既诸中国的养猪业,同时也介绍外国的养猪概况,古今兼备,中外融合,具有参考工具书性质,是诸多养猪学著作中的佼佼者。此外,该书“目录”和各章“内容提要”都译有英文,为国际交流及外国人阅读创造方便条件。


  7.《中国猪品种志》


  本书是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牵头,由全国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编辑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对我国各地猪品种进行普查而编纂的。作为“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系列之一,于198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品种资源及其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猪品种有300种,中国有近100种,约占1/3。《中国猪品种志》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论述我国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史、猪种来源、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猪种的特征及特性等;“各论”收集了地方品种48个、培育品种12个、引入品种6个,共66个猪种。其中,地方品种又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6个类型;每个品种又按其产地分布,品种形成、特征和特性,杂交利用、评价和展望等项加以阐述。


  书末附各品种公母猪的彩图167副。


  8.《亥日人君》


  民俗学家叶舒宪著。作为“中国生肖文化丛书”之一,于199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猪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家养动物,是我国十二生肖之一。全书分7章,除部分章节谈到养猪历史及饲养技术外,重点讲述猪与中国文化,从人类学、文化史、民间习俗的视角探讨猪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其内涵涉及猪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语言文字、民俗以及饮食文化等。书中提到,在我国原始社会中,有的氏族以猪为图腾,《山海经.北次三经》所载“彘身而载玉”、“彘身而八足”,就是对猪图腾崇拜的迹象。民间还流传“女娲造六畜”的神话故事:女娲第一天造鸡,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猪……第七天造人。有了人和“六畜”家族才能和谐兴旺。猪还是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族习俗,正月初四为逐日,禁止杀猪。《抱扑子》也提到:“山中亥日称人君者,猪业”。把猪视为‘人君’,即人上人加以崇拜。这也许是作者把本书名为《亥日人君》的缘由。


  《亥日人君》属社科图书,语言通俗,流畅,生动,加之配有插图,文图并茂,读来引人入胜,可读性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