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省黄山市2016届[选考][]

 鲤鱼山九龙门 2016-01-27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特殊留学生

陶晶孙

被停了官费的无量,每月只有四十元来作他全部的开销了。除了付掉三十五元给客栈老婆子后,剩余的五元就做一个月内剃一回头,写几封信,买几本抄讲义的簿子,洗几回澡的零用钱。他也不能同几位同学交际了,他们有八十元官费,开一回欢迎会要五元,刊一本同学录要八角,无量多不能负担。

他的间壁,有一位在中学教汉文的老先生。他初会这老先生的时候,老先生是在院中扫地。

“邻家的先生呀,你的药瓶倒翻地上了。”

无量跳出来,原来是无量的一个脑筋,他从大学教室里他偷来的。偷来自有缘故,因为放在台上时酒精味太臭,他便把来放在外墙上,此刻这瓶东西颠落了。

“可是研究的材料不好拿出教室呢——不过——教室里的脑筋失去了一个,我想也不至于碍事。”

无量一面收拾,一面说:“对不起,对不起,搅扰你老先生了。”

“别要客气,别要客气,我也念汉文的。你也是汉人,我们是儒学徒,有暇请来谈谈。”

从此以后,没钱同中国同学交际的无量同这老先生做了朋友。

无量如此生活一冬天后,他得着日本外务省的庚子赔款中的特选生费了。一天夜里他肚里算算他的债务账,他向父亲讨来的也已经几百块了,上海的妹妹寄给他的也有二百块,又每上一次东京到处从朋友们借的钱也不少,就是从此每月省五十块钱下来还债,父亲的钱不算,朋友们的许多债,非两年不能还清,这样算时他得了特选费一百,也不能算是宽裕的了。

他又想,留学生中欲设法买博士文凭的中国人时有,欲留日本的的大学研究四五年的倒少。可是他不是要博士学位,又不是要用博士而谋什么职,他只要能得着自己所要学的就好了。

但无量觉得近来睡不酣而多梦,是贫病粗食的结果;赵现在的状态他已经是为求学而病了,他先要好好养养身体,所以他又想到家乡的大肉大面,他想到跟父亲上坟时候在一家乡下饭店吃的午饭的味道。父亲到对面剃头店去剃头了,一位乡下人和父亲谈起买田的事。无量正在想父亲在家中极力省俭而寄给他们兄弟姊妹上学钱的事情,所以也不想听下去,就回到饭店。他等了一会,父亲还不回来,太阳已照着壁上对联了,他走出饭店,就到剃头店里去寻父亲,但看见两个剃头师傅在剃两个顽童的头,他一看剃头师傅就逃出来——因为此刻的剃头师傅的一个,倒是他的父亲。

无量醒起来了。

醒起来是正月初一日,无量也没有什么事做,就拿出一堆稿纸一一看起来——原来前年底接到上海的朋友来信说要他的稿子,他有时也要写几篇短文。

午饭后汉文先生邀他过去。汉文先生到今仍是很穷,不过今天还要装虚弱招待一群客人,客人大都是年轻的男女中学生。他才进去他们就要他加入和歌牌戏,他因和歌牌太费脑力,就拒绝了。有一个漂亮的女生要他教中国麻雀牌的用法,他也拒绝了。

于是,他到汉文先生的书斋了,那里有一位白发白胡子的国文先生正打开一部书一张一张地看,忽然发现油污的一页了,就问汉文先生:“这个是雨滴么?”

“不是不是。”汉文先生说,他的父亲念这书时,念到这里必要哭,实在因这里写着儿子不孝的话。于是他们讲到了“孝”了。

国文先生说:“有个洛阳少年,在洛阳郊外看夕阳,逢着仙人教他黄金之处,他掘着黄金了,就拿黄金到洛阳城里去,不几日已用去了。他再到郊外去请仙人,得了黄金又到城里去消费去了。如此者不知几回。每回都比先前更穷困,于是他要仙人教他仙人的法子。仙人令他绝对不可开口说话。少年出去游历了,他受荒野虎狼的危险,又到地狱受火水的苦,均忍耐没有开口。后来他被拉到阎魔大王跟前了,阎魔大王因他不开口而发怒了:拉他的父母来,——拉来的是人面的两匹瘦马——少年仍不开口,阎魔大王指红鬼打印他的父母,母兽对少年说:‘你必定有所愿而不开口,如你有愿,我受什么痛苦也可忍耐的。’阎魔大王下令打母兽了,红鬼的烧红的铁棍将下来,少年不意之间大声叫了‘妈’——于是少年又坐在洛阳郊外的夕阳之中。”

国文先生又说:“大概我们的不孝也像少年的。”

两位老先生在感叹父母之恩了,无量今朝见父亲剃头之梦,本想也来填说他的梦。可是汉文先生大大地赞无量是陶唐氏的万世一系的子孙,此刻他梦见父亲算小利而图剃头钱,总不该讲的了。

他坐一会儿后就回家了。路上,他的肚里算起小利来了:“授东京的两张半稿纸,如能登出来,倒可以得七十五文钱的稿费。”

(有删改)

    注:①陶晶孙(18971952),江苏无锡市人。1906年随父亲去日本,1927年从日本回中国,一度主编《大众文艺》和《学艺》杂志。1946年去台湾。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擅长以琐细之事来刻画无量的人物形象,如无量的四十块钱怎么花,得到特选生费后如何还债等等,较为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定年代留日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

B.这篇小说与传统的写实主义相对立,不愿意单纯描写无量所处的外部现实,而是通过梦,通过内心独白,对人物的心理作细致的剖析,强调主观感受。

C.无量梦见父亲成了剃头师傅正在为人剃头,为了省下钱给他们兄弟姐妹上学。小说以一个梦境的描写,突出了慈父的吝啬和温爱。

D.这篇小说的情感基调是压抑的、激愤的,这一方面与无量作为弱国子民身处异国的屈辱处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作者偏爱感伤主义的审美趣味相合。

E.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语言浅近,但表达有时不够畅达,读起来拗口别扭。这种语言风格与作者长期身处日本如能,中文相对薄弱有关。

 

2)汉文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洛阳少年的故事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无量算小利结尾是否成功?请从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梦阳:沉潜“鲁”海四十载

于仲达

张梦阳大半生时间致力于鲁迅研究,清寂的书斋,尘封的书籍,却能让一个学者得寂寞,坚守思想。一个冷板凳一坐就是四十年,这份寂寞谁能忍耐?现在的学术界,也早已经不是一片净土了,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圈子,唯独缺乏“傻子”和“愚人”。张梦阳自称是“笨人”,自然做得是“笨事”。

从1982年至1991年,用了人生最宝贵的九年年华,主持编纂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1992年至1999年用七年时间写作了《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和《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两本专著,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鲁迅生前多次力主翻译的《中国人气质》;2000年至2003年写作了三卷本一百八十七万字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并输理了阿Q、鲁迅杂文等专题研究的学术史。近年构思和写作了鲁迅传《苦魂三部曲》,确实是功德无量。学院里每一个做鲁迅研究的,都已经把他的书当作工具书了。但也就是这种精神打动了我:在这人人争名逐利的年头,居然还有人把自己的时间贡献给鲁迅研究,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许多专业研究者感到羞愧与欣慰。

鲁迅逝世以后的70多年间,研究他的论文和文章,汗牛充栋。张梦阳仔细爬梳了鲁迅研究史,认真加以搜集、输理、分析和综合,将鲁迅当作20世纪的一种杰出精神文化现象,作出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结论。做这样的工作,无疑要具有一种耐得寂寞的精神,先不说做研究,仅仅将有关鲁迅的论文和著作加以搜集和阅读,就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再对它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又需要多少时间?人之一生,除了吃喝拉撒休息应酬以外,还剩余多少时间?张梦阳居室宽敞、舒适,收入不多但足够花用。女儿一家已定居美国,职业医生,处于白领上层,居住着两层小楼、前后草坪的“豪宅”,生活优裕、稳定,多次要给他办绿卡,到他们那里长期居住。但美国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物质,也没有能吸引住他。

40多年间,置身孤静斋忍受了多少清苦与寂寞?他在后记中写道:

又是一年秋风劲。北京出现了百年来最寒冷的秋天,尚未供应暖气,室内阴冷异常。而正是在这种难耐的环境中,终于写完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字。既觉得如释重负,又感到无限惆怅,写到最后时,竟禁不住热泪奔涌,顿有生命即将耗尽之感。

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不仅才气不大,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才气,还颇有点愚钝。我所采取的首先是清代朴学家式的笨拙却很实在的文献资料搜集梳理法。第一步,大量收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锐意穷搜,竭泽而渔,尽力做到没有遗漏;第二步,按照鲁迅学的方方面面和各个专题对论著资料进行分类;第三步,各类资料严格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依序细读,做成编号卡片,卡片要求提炼精粹,简要评说;第四步,反复阅读卡片,思考问题,梳理脉络,辨析类型,探索含义,权衡得失,找出症结,列出提纲;第五步,在电脑上写作各个时期与各个分支的学史。写毕,反复与资料原文校核、订正,力求准确。这一道道工序,有如煎药煨汤,一道不可缺少,而且只能用愠火慢煨,不可急火猛烧。这样,仅《野草》学史就积累三百余张卡片,耗时整整半年。这的确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对于这种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的书,只能这么办。因为这部书将来对于后世的价值,可能就在于文献资料的全面系统和确凿坚实。

可以想象,张梦阳完全是在经过长期孜孜砣砣、点点滴滴的愚笨准备后动笔写的,为了写作,他忍受住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不是出自对于鲁迅的真正景仰,是不会倾情付出的。聪明人,是断不会受此精神折磨的。

张梦阳出生于1945年,从197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鲁迅杂文辩证法研究札记》算起,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多年,他的大半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鲁迅研究。1973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河北农村教小学,行囊很小,被褥里包裹着的一套《鲁迅全集》却很重。小小的破屋里睡着三个人,寒冬的黑夜里,他只能从被窝里伸出头来,趴在床头前的一块木板上、借着一盏浆糊瓶做的小油灯读《鲁迅全集》,翻展的书页已经磨折得昏黄糙旧了。在这种艰苦环境中读书,激发了他顽强的生命意志,几年下来,他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一提到鲁迅重要的话,就能当场翻到出处。对鲁迅的思想本质也有了较深的领悟与理解。在艰难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往往有了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这两段名人(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名言,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最需要、最本质的东西,一切浮华终将在时间面前颜色尽失,留下的只是贡献给人类文化宝库的真正的思想艺术。

(张梦阳答朱自奋记者问)

②张著的价值不仅在于全景式地描述了20世纪中国鲁迅学史的全貌,让我们看到20世纪中国精神文化史的一个侧影;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科学学理精神和求实、正派学风之倡导与实行。

(程致申《读张梦阳的〈中国鲁迅学通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梦阳潜心鲁迅研究,其成果之一就是用九年时间编纂了五卷一分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B.张梦阳对鲁迅的思想本质有较深的领悟与理解,出自对于鲁迅的真正景仰而产生研究鲁迅的兴趣,进而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

C.张梦阳全部穷尽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排序,并依序细读,简要评说,再思考、梳理、辨析……每一道工序都不可缺少。

D.张梦阳不愿意去美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坚持在寂寞难耐的环境中从事鲁迅研究,显示了一个学者不慕名利,专心学术研究的精神风范。

E.张梦阳大半生时间致力于鲁迅研究,其研究成果已被很多人借鉴。他自己的行动和丰硕成果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2)张梦阳自称是“笨人”,做的是“笨事”。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张梦阳做了哪些“笨事”?(6分)

 

3)作为为人学者的人物评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作为一名专业研究者,张梦阳身上有哪些突出的品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11.(1)(5分)AE(选A项给3分,选E项给2分,选B项给1分,选CD不给分。)

【分析】A项是对小说选材和思想内容的概括,难度较大,选对给3分;E项是对小说语言特点的概括和分析,选对给2分;B项是对小说表现手法的分析,“与传统的写实主义相对立”,言过其实,本篇小说也有很多写实的部分,后面的分析是合理的,因此给1分; C项写父亲给别人剃头,是省钱给子女读书,不能说他“吝啬”;D项,是对小说情感基调的分忻,小说的基调显得压抑、沉重,但并无愤激之感。

2)(6分)①虽知无量把教室的标本偷来自己用的行为是不对的,但还是认可了无量的勤奋好学,也想到无量的困窘,可见是个通情达理的人。(2分)②人虽然很穷,却招待青年学生,可见是个热情好客而又要面子的人。(2分)③以儒学士自居,讲孝道,称赞无量是个孝顺的人,可见是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人。(2分)

3)(6分)①情节上有起伏,增强了可读性。前文写无量刻苦学习,节俭生活,感激父母供应学费;后面插入洛阳少年的故事,既是无量留学生活的写照,也是无量思想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故事本身感人,深化了父母之爱。(2分)

②人物形象塑造上,凸现和彰现无量的性格特征。洛阳少年与无量发生相互映照、渗透、补充的内在关系,由此巧妙勾连小说中无量与父母的关系,表现了无量留学生活的艰辛以及对父母的深切感激之情。(2分)

③思想内容上,能够起到生发、拓深小说主题意蕴之微妙效能。国文先生在异域他乡讲的洛阳少年故事,能够引起游子们的共鸣,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爱国精神。(2分)

4)(8分)

观点一:成功。

①结构上,为小说结尾开创了一种新的言说方式。这篇小说以情绪流为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而是把无量插曲式的生活片断作为基本单位进行连缀和拼接,诸片断之和构成一个整体,向一个意义中心聚集,暗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结尾处无量算小利只是诸片断中的一个。这样的结尾相对于中国传统小说而言,具有先锋性。(4分)

②从思想内容上说,以无量算小利结尾,进一步写出了无量留学生活的窘迫。但结尾的算小利又与前文不同,是无量听了洛阳少年的故事以后思想上的一个转变,即从节省费用还债到挣钱还债,是无量自我形象的一次超越。(4分)

观点二:不成功。

①从结构上说,首尾圆合的结构方式与整篇小说的结构不协调。这篇小说,尽量打破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而待之以无量的片段生活场景和情绪反映,这样的结构,尤其注重结尾的突转、飞跃、对比等,并借此深化主题,提高作品的意蕴。(4分)

②从思想内容上说,这样的结尾使小说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总是在有限的审美意蕴上徘徊不前。以无量算小利金额为凸现了他经济上的窘困,小说从开头“自我”出发,最终也只能回归“自我”,显得惆怅自怜,境界狭小,既缺乏对社会的思想穿透力,也没有批判现实的道德勇气。(4分)

12.(1)(6分)ED(选E项给3分,选D项给2分,选A项给1分,选BC不价分。)

【分析】A顶不完全正确,《1913—1983国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是张梦阳主持编纂的;B项颠倒因果,是读熟了鲁迅的作品,才有对鲁迅的思想本质的较深的领悟与理解;C项“全部穷尽了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与原文不符,原文只是说“大量收集”有关鲁迅研究学术的论著资料。

2)①在艰苦的环境中,用了几年的时间,把《鲁迅全集》读得烂熟。(2分)

②采取清代朴学家式的梳理法搜集鲁迅研究的文献资料。(2分)

③忍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用40多年时问研究鲁迅,取得丰硕成果。(2分)

3)①内容上,以叙述学术活动和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质为主,对张梦阳的生平经历只作概括介绍。(2分)

②结构上,采用横向式,打破通常的时间顺序,抓住张梦阳40多年潜心鲁迅研究这一突出精神,以散文的形式组织材料,安排篇章结构。(2分)

③语言风格上,夹叙夹议,渗透了作者的情感,强化了作品的思想感染力。(2分)

4)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将学术学问视同自己的生命。③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④科学的研究方法。⑤求真务实的学风。(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