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时期谁最有智慧?

 邓超越梦想 2016-01-28



春秋战国四百多年,涌现出无数豪杰智者。这里不谈孔老庄墨等思想家,而是说说政治、军事领域,谁最有智慧?


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千差万别。很多人会想到孙子、吴起、管仲、伍子胥、范蠡、乐毅、田单、孙膑、李牧、王翦、蔺相如、百里奚乃至苏秦、张仪等人。


但我认为最有智慧的,是蹇(音剪)叔。


熟悉春秋的人肯定都知道百里奚,认为他的人生是一个传奇。如果没有他的辉煌,我们不可能知道蹇叔是谁。因为蹇叔之前默默无闻,如果不是百里奚推荐他为相,历史上根本找不到他的名字。


百里奚已经是罕见的智者和贤者了,但蹇叔更胜他一筹。


我们不妨站在蹇叔的角度,看看他的人生经历。


蹇叔,宋国人(现河南商丘一带),一生始终淡薄名利,志趣高雅,他很愿意过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是当时相当有名的隐士。


在他壮年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到宋国的流落乞讨之士。蹇叔见他相貌奇伟,就和他谈话聊天,这个乞丐对答如流,见识不凡。于是蹇叔对他刮目相看,问了名字才知道,此人叫百里奚。于是蹇叔将百里奚收留在家中,两人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从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蹇叔并没有因为对方是乞丐就看轻别人,而且他相当会看人。无论是从面相看人还是以后聊天,蹇叔都相当有水平。蹇叔还很仗义,让百里奚作为朋友(而不是仆人甚至奴隶)住在自己家里。


蹇叔淡泊,但百里奚却一直想做一番事业,俗称就是想当官了,所以一直跃跃欲试。当时的齐国正在内乱,公子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悬榜招贤纳士。百里奚很想去投奔,蹇叔就劝他:“襄公之子现在逃亡在外,公子无知的名和位都不正,以后必然不会成事。”百里奚也是从善如流的智者,所以就没去。后来成了齐君的无知出游,很多对他有怨气的人把他袭杀了。所以,百里奚听了蹇叔的劝告,免去了这次灾难。


但是不久,百里奚听说周厉王的弟弟王子颓喜欢斗牛,凡给他养牛的人都待遇优厚,于是就想到国都洛邑试试身手。临走时蹇叔告诫他说:“男子汉大丈夫,投奔人是很重要的事。投错了主人,离开他是不忠,跟他共患难是不智。


所以兄弟你这次去,一定要谨慎行事。”(“丈夫不可轻失身于人。仕而弃之,则不忠,与同患难,则不智。此行弟其慎之!”)。百里奚到了洛邑见了王子颓,颓也逐渐了解了百里奚的才能,决定重用他。


但是这时蹇叔来了,他和百里奚一起去见颓。回到住处,蹇叔对百里奚说:“王子颓志大才疏,他所信任和使用的人,一般都是态度卑贱之徒和善于讨好之辈,此人不可依靠,不如趁早离开这儿。”后来王子颓造反,失败被杀,百里奚又免于一难。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蹇叔更够朋友了。他非常担心百里奚跟错了人,所以在百里奚正式出仕之前,还陪他一起看看主人什么样。



百里奚是虞国(今山西南部)人,他离家数年想回家看看老婆孩子。蹇叔有个老朋友叫宫之奇,当时正在虞国做官。于是他和百里奚一起来到了虞国。蹇叔向宫之奇盛赞百里奚的贤能,在宫之奇的引荐下,他们见到了虞公。


回来之后,蹇叔又对百里奚说:“我看虞公爱贪小便宜,也不是有为之主。”但是百里奚由于长期贫寒,早就想当官了,可能对蹇叔也烦了,认为他过于小心谨慎,所以这次没听他的话,留在虞国做了中大夫。


不就,蹇叔的担心就变成了现实。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想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念国)国(今河南荥阳一带),给虞公送了厚礼。虞公贪贿,便答应让晋军借道。宫之奇很贤明,他劝阻说:“我们和虢国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唇亡就会齿寒,所以不能让晋国借道。”


百里奚也劝告虞公。但是虞公不听,宫之奇就把全家搬出虞国,离开前说:“虞国没救了,过不了年就会被灭。以后晋国不用再借道了。”并劝百里奚也离开。但百里奚贪图功名,不愿意走。结果晋国灭掉虢国,回师时又趁机灭掉了虞国,这就是成语“假途伐虢”、“唇亡齿寒”的由来。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蹇叔在事物完全未显现危险时就能察觉到;宫之奇可以及时察觉危险,并及时采取自保措施;而百里奚却不能及时察觉危险。虽然他也认为虞国不应借道,但并不认为这有多大的危险,至少短期内不会有。


另一方面,贪图荣华富贵或者想做一番事业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影响了他的判断。


如果他们玩股票,表现肯定不一样。蹇叔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中国股市基本上是个赌场,是为国家和权贵服务的,散户总体上是接盘侠,所以从一开始就不会参与。宫之奇则是一直在参与,但发现危险会及时逃跑。百里奚则会更加贪图利润,不愿意及时撤离,直至股市崩溃,深度套牢甚至套死,呵呵。


回到百里奚。面对灭国危难,很多人都逃走了,但百里奚却愿意陪同虞公到晋国当俘虏。由此可见,百里奚的智慧虽然比不上蹇叔和宫之奇,但他很忠诚,蹇叔和他交朋友,没有看错人,之前对他过于热衷于当官的担心也是对的。


成了俘虏的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后来做了晋国公主嫁到秦国时的陪嫁奴隶。换了主人,百里奚就逃走了,到楚国给人当奴隶放牧。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的贤名,不想大肆声张,就用五张羊皮把他换了回来,这就是“百里奚五羊皮”的著名故事。此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高龄,总算遇到了贤明的君主,可以做一番事业了。


做了高官的百里奚,人品比后来的李斯高出一大截(李斯不愿意推荐他的同学和好朋友韩非子,并陷害韩非子至死)。他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百里奚对秦穆公说:“我的结义兄长蹇叔见识高远,胜我十倍,乃当世贤才。请任蹇叔,臣甘当辅佐。”


当时列国纷争,秦国不算强国,所以秦穆公派公子絷(音直)扮成商人,带着重礼到宋国聘请蹇叔,并带了百里奚写的一封信。公子絷在农人的指点下来到了蹇叔的住处,拿出百里奚的信并送上重礼。但是蹇叔看完信说:“当时虞君招致败亡,就是因为不信任百里奚,听不进他的忠告。现在一个百里奚也足够辅佑秦公成就霸业了。我已隐居多年,不想再出去做事了,所赐予的礼币,还请悉数收回,请代我向秦公推辞致谢吧。”


公子絷一听就慌了,急忙说道:““百里奚大夫说过,如果您不去秦国,他也不愿一个人在那儿了。他也要像你那样去隐居了。”蹇叔听了此话,沉吟了半晌,最后才答应说: 

“百里奚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业,然而始终是怀才不遇。当今幸运地遇到了明主,我不能不成其之志。为了成全百里奚,这一趟秦国我只好去了。不过过不了多久我还是要归耕于此的。”于是,蹇叔把秦君所赠的重礼都分赠给邻居,同时嘱咐家人要勤力耕作,然后跟着公子絷来到了秦国。


幸亏百里奚没有在战乱中丧生;幸亏百里奚意志坚强,一直都没有死;幸亏秦穆公求贤若渴,重用了他;幸亏他胸怀坦荡,肝胆相照,推荐了他的朋友蹇叔。所以,蹇叔因为百里奚,他们两人都因为秦穆公,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我国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友谊是“管鲍之谊”。但在我看来,“蹇百之谊”更醇厚、更肝胆、更博大,更智慧。


到了秦国之后,蹇叔和百里奚一起做出了很多重要决策。两人的意见基本是相同的,纠正了秦穆公的很多错误,让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蹇叔,在分析问题时更加深入。如果穆公不听劝,事后证明蹇叔和百里奚也是对的,所以穆公更加敬服二人。蹇叔劝诫秦穆公不要攻打郑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公元前627年,也就是在齐桓公去世后第十七年、晋文公去世后第二年,秦穆公经过了二十多年励精图治,也想对外做一番事业了,他要秘密发兵攻打郑国,先征询蹇叔的意见。蹇叔的回答是这样的:


带领大军袭击遥远的国家,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军队很劳累,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怎么行呢?所以秦军的行动,郑国必然会知道。我们费了半天劲而没什么收获,军心必然不稳,别人恐怕也会乘人之危。何况我军要行军千里,不要以为行动很秘密,这种事谁会不知道呢?


(当时秦国和郑国并不接壤,中间还要经过晋国的大片土地)所以不可能达到奇袭的目的。(“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蹇叔的分析很到位,否定了“劳师以袭远”的行动。但是秦穆公并没有听,他非要派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白乙丙、西乞术(蹇叔的两个儿子)率军出征。


临行之时,蹇叔、百里奚都对着军队大哭。秦穆公很生气。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


二人私下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肴山的险要处。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后来秦军果然劳师无功,回来时在肴山被晋军伏击,全军覆没,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也被活捉。幸亏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他对新继位的晋襄公说:“穆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秦国国君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


晋襄公答应了。三位将军回国后, 秦穆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尽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于是对三人官复原职,更加厚待他们。


从蹇叔论战和哭师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蹇叔并不仅仅拥有智慧,他同样是忠直耿介之人。当然,这也是因为他发现秦穆公确实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所以才敢这么做。要是碰见袁绍之流的昏君(袁绍官渡兵败之后杀掉之前劝告他的田丰),以蹇叔的智慧,不仅不会劝,而且事先就不会辅佐。


所以我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智慧最高的是蹇叔。


蹇叔分析问题,首先是从“大道”上看。最重要的问题是执政者本人怎么样。执政者的性格、智力和胸怀,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势。政治决定经济,政治和外交策略,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生存空间。


所以对于最高决策者的分析,对于宏观政治问题的分析,是绝对领先于相对中观和微观的经济问题的。蹇叔见微知著的能力太强,他靠着高超的智慧,不必像百里奚那样,让自己的生命面临危险才能接受教训。


秦穆公显然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的智慧虽然比不上蹇叔、百里奚,但他能够任用贤能的人,也能从善如流,有错就改。所以蹇叔见了秦穆公之后,没有像过去那样劝百里奚离开,而是和百里奚一起尽忠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蹇叔的智慧,一点不比姜子牙差。但是姜子牙辅佐的西周,早已是商朝末年的西方大国,周朝又延续了八百年,所以在历史上,姜子牙的名声一直相当大。而蹇叔、百里奚辅佐的秦国当时并不强,何况东边还有晋国、南边还有楚国,这些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所以虽然秦国可以说从秦穆公时期开始强大,但毕竟不可能建立像姜子牙的功业,所以蹇叔的名声远不如姜子牙,也远不如后来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李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