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分真相

 动静之动 2016-01-28

如何区分真相

学鬼谷子,不管是纵横捭阖也好,反应权谋也好,很显然,能够区分真相是一切策略的基础和根本。

很多时候,我们被事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被他人表现出来的信息所迷惑,被自己以前的经验习惯所迷惑。而看不到人心乃至客观事件的真相。这给我们处理事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失误

任何事物的真相只有一个。

和这个唯一真相不相符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假象。

区分真相是一种能力,也需要必要的方法。因为看到真相的前提是你有能力去接受真相,否则就会被自己的主观意愿所过滤。其次是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支持看到真相。

看到事物真相,首先要懂得人心的真相,思维的客观规律是什么。鬼谷子在《捭阖》篇里提到圣人的一个条件是“达人心之理”。这个人心之理,首先是我心之理。我认识到我是怎么思维的,去掉其中的具体内容,就可以推演别人是怎么思维的。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真相,往往被以下三种情况过滤:

情绪

判断

演绎

情绪在我们认知事实的过程中,是个很要命的东西。不管是哪种情绪,都会让我们去到非理性,欢喜,激动,愤怒,恐惧。这些情绪都会成为我认知真相的过滤器。在有情绪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会被情绪带着走,而很难去到理想。

判断是对看到的人或事带有结果性的直接评价。

比如我看到一个人,我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判断他能不能把事情做好。我探讨一件事,我判断这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判断会走到哪一步等等。

问题在于,判读往往带有主观性,跟判断的人有关系。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件事判断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人的标准必然不一样,在不同的标准衡量下,结果当然不一样,就像用不同规格的尺子来衡量长度,得到的刻度肯定不一样。所以任何判断都和判断者有关。

而一个人之所以会这样或那样判断,和他的学识有关,和他的过往经验有过,和他内在的价值观有关,还和他的角色看问题的角度有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学识、经验和价值观。这造成了不同人判断标准的差别。

而且人对事物的判断往往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因为我愿意是那个样子的,所以我觉得他应该是那个样子。---人们有这样一个倾向,就是喜欢把愿望当事实。这才处理问题过程中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样的主观往往会成为区分真相的障碍。去掉这样的主观才能真正看到真相。

显然去掉这样主观的方法就是《鬼谷子》里说的无为,“无为以牧之”的意思就用无为的方式驱动人与事。这是一种智慧,同时也是方法。这样的好处就是去掉了自己的主观部分,从而看到真相。从事实出发处理问题。

因为无为就没有了欲望,没有了贪婪和情绪。清空了自己意识上的这些东西,眼睛也就变得明亮了。

第二种障碍我们看到真相的东西是“演绎”。

演绎就是基于一个事物来进行下一步的推断。

显然,这样的推断也带有自我的主观性。只要是和主观性有关的,就不免带有个人因素。就无法去到真相部分。

比如送礼请人办事,往往带有一个演绎是:我送礼了,他就会帮我办事。这是一个推断。这个推断是你自己的出来的,不代表对方的意愿。所以得出的结果也就不一定准确。

再比如,我的产品好,就一定能卖出去。这也是一个演绎。实际上一个好的产品必须在多种因素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畅销的商品。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眼睛看到的只是自己认为的世界。蒙蔽你的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内心里。

区分真相,就是把自己认为的部分拿掉,而直接看到本质。这样的方式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为无论你怎么办,都很难彻底清除自己的意识进行的判断和演绎,所以就要清晰,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除非是绝对的客观事实,只要你带有自己的意识去看问题,就只能无限接近的看到真相,而很难看到绝对的真相。

更准确的说,即使那些我们所谓的客观事实,也只是我们以为的客观事实。

这里并不是说判断和演绎不好。实际上我们的判断和演绎一直在保护着我们。比如:根据以前的经验,我知道老虎是吃人的,那么看到类似老虎这样的动物我就判断他也吃人,我就会跑得远远的,不让它伤害我。

但同时,自己的判断和演绎也会自己设限。比如:以前有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和他在一起不会开心。很多年以后,我们都长大了,见到他一样会得出以前的判断:和他在一起不开心。

而真实的情况是,这么多年的变化。他和很多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是不是友好,和他在一起是不是开心,只有去做了才知道。

有价值的是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具备拿掉自己判断和演绎的能力。从而区分出真相。特别是在社会行为中就更加重要,我不判断也不演绎,看见即所有。

去掉自己的判断和演绎,当然是区分真相的第一步。但学习鬼谷子这显然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区分别人表象背后的真相。因为人的直接目的或者意愿往往因为某种原因而不愿意直接表达,或者不方便直接表达。

比如:

孩子说“那个玩具真好看,太好玩了”。他可能要表达的是:我想要那个玩具。

你邀请别人看电影。人家说:那个电影不好看。真相往往是:我不想和你一起看电影。

无为以牧之,就是不掉到对方语言本身描述的事件里,而能跳出来看到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