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四六、升官不易辞官亦难
【今日推荐】 ☆ ※中外名著※※ ☆ 世界名著 ☆ 四大名著 ☆ 白话古籍 ☆ 古代侠义 ☆ 古代公案 ☆ 三言二拍 ☆ 忠烈将门 ☆ 经典诵读 ☆ 武侠小说 ☆ 法律大全 ☆ 家庭教育 ☆ ※中外名著※ ☆ 名人传记 ☆ 百家讲坛 ☆ 健康保健 ☆ 教育故事 ☆ 蒙学丛书 ☆ 汉译学术 ☆ 世界全史 ☆ 中国全史 ☆ 细说中国 ☆ 宫廷艳史 ☆ 抗日战争 ☆ 通史演义 ☆ 意林故事 ☆ 十大元帅 ☆ 思想家传 ☆ 神仙传奇 ☆ 意林丛书 ☆ 唐诗鉴赏 ☆ 宋词鉴赏 ☆ 古文观止 ☆ 成功励志 ☆ 诺贝尔奖 ☆ 少儿文学 ☆ 三十六计 ☆ 二十四孝 ☆ 红学专题 ☆ 西游全书 ☆ 水浒全传 ☆ 三国演义 ☆ 名家文集 ☆ 中外童话 ☆ 历史演义 ☆ 二十四史 ☆ 白话古籍 ☆ ※中外名著※ ☆ 福尔摩斯 ☆ 红色经典 ☆ 话题作文 ☆ 作家辞典 ☆ 十三经注 ☆ 经营管理 ☆ 文化百科 ☆ ※中外名著※ 进之难非难进之谓也。凭人力以求进,必好为其难,往往天不可以人胜,徒有失已之悔,此其故。难难言之。至退亦不易;则非及之者不能知也。不获乎上,万无退理。然遇上官宽仁体恤、转得引身以退。幸而获上重其品者,欲资为群僚矜式①,爱其才者,欲藉为官事赞襄,责以匪懈之义,不可偷安,督以从公之分,不宜避事,病则疑为伪饰,老则恶其佯衰:感恩以恩縻②之,惧威以威怵③之,非平素无牵挂之处,必临事多瞻顾之虞,须客得官轻,立得身稳,方可决然舍去,嗟乎!是岂一朝一夕之故哉! 【注释】 ①矜式:敬重和取法。 ②縻:牵制、束缚。 ③怵:恐惧,害怕,提心吊胆。 【译文】 升官的难处并不是指难以升官,凭个人的努力升官晋职,这恰是许多人喜欢做的。然而,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扭转官场的法则的,弄得不好就只有使自己伤心而已。这里面的原因是很难讲清楚的。即就是辞官不做,这也是不容易的,没有这种体验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要是上司不同意,那就绝对退不出官场。要是遇上上司宽厚仁爱,体恤下属,那就熊够从官场中抽身出来,得以引退。这些人中,有的幸而被上司看重他的品德,想借他来作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有的因上司爱惜他的才能,想让他作为助手参谋,上司就用为国家服务的道义来责备他,告诫他不能松懈,不能偷安;用为公的名义来督促他,告诫他不能够躲避公事。要是他生病了,便会怀疑他是假装的;上了年纪,也会讨厌他假装衰老。那种感恩的下属,上司便用施恩惠的方法留住他。惧伯权威的下属,上司便用权威来恐吓他。如果不是平常就没有什么牵挂的话,那就会在面临这些事的时侯,产生许多顾虑。总之一条,一定要把做官看得很轻,自己立身处事要稳重,这样才能够毅然地离官而去。哎!这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评语】 人入公门,身不由己。即就是对官场不满意,想辞官去职,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或者说,今朝为官,明天就可能削职为民。当官时一定要多行善事,才能保得住日后的安定。一旦失权失势,会连平民都不如。往日门前车水马龙,出门前护后拥,实在是因为趋炎附势之辈在阿谀权势。如果平时作威作福惯了,又如何能适应失去权势后的寂寞。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自: DonaldKing2589 > 《官经》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梁山108好汉,活得最明白的就这15个,结局说明一切
梁山108好汉,活得最明白的就这15个,结局说明一切。《水浒传》是一部开头很痛快,结尾很憋屈的小说,不为别的,就为梁山好汉的结局。从...
狄仁杰《宦经》
狄仁杰《宦经》狄仁杰《宦经》为官必明势也。官者忌孤,智者忌名,忠者忌直。官不依技也,位不由德也,功不为善也。能者,官之基也。恃者,官之秘也。运者,官之要也。求利非德,为官灭性,才者碰壁,...
上官尚光为什么杀了司马光?
上官尚光为什么杀了司马光?虽然上官尚光在官场上和司马光由于政见不合,派别不合,甚至闹得想要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但是辞官后上官尚光能够摒弃官场的不合,用实际行动来感恩司马光对自己的救命之恩...
董其昌——艺术上的巨人,人品上的小人
董其昌——艺术上的巨人,人品上的小人。领头的几个人,趁机拉起了倒董的大旗,几十万客商和民众彻底董其昌的府邸前前后后围住了,见领...
揭秘:《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陶渊明是如何生活的呢?
陶渊明是如何生活的呢?《晋书·陶潜传》有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做人的规则
做人的规则。提到规则,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潜规则,而提到潜规则,几乎人人痛恨并喊打。有些潜规则也因此大摇大摆地成为“明”规则,让人不知所措。但我们需要规则,能让人向善守法有效率的好规则。...
迎来了咸丰帝,本想辞官躺平的曾国藩,大显身手的时机来了!?
迎来了咸丰帝,本想辞官躺平的曾国藩,大显身手的时机来了!?在这份奏疏的最开头,曾国藩还拿出道光皇帝作为例子,他大胆指出,道光皇...
论拍马
如今的老爷们可不这么麻烦,先窥探一下上司的口气,完全不谈那隔得较远的两策,只献出和上司意见相近的一策,使上司以为你只有一策,这一策又和自己的如此地“英雄所见”,因而大加激赏。记好:上策放...
不与魔为伍:是什么让郑板桥毅然退出官场?
不与魔为伍:是什么让郑板桥毅然退出官场?此外,郑板桥得不到上司的赏识,也与郑板桥的个性有关。郑板桥弃官南归,又作了一幅竹图赠郭...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