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解·山茱萸

 tangdatou 2016-01-28

山萸肉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药,如肾气丸、地黄丸、左右归丸、固冲汤、来复汤、变通小青龙,破格救心汤和生生不息汤等。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


一.《神农本草经》:气味酸平,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本草崇原》: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禀厥阴少阳木火之气化。


【解释】

1.手厥阴属心包,故主治心下之邪气寒热。心下乃厥阴心包之部也。

2.手少阳属三焦,故温中。中,中焦也。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而为血,血生于心,藏于肝。

3.足厥阴肝主之血,充肤热肉,故逐周身之寒湿痹。

4.木火气盛,则三焦通畅,故去三虫。血充肌腠,故久服轻身。


二.《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萸肉解:

1.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2.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

3.且敛正气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本经》谓其逐寒湿痹也。

山萸肉酸敛之性,以之止汗固脱,犹在人意中,以之治心腹肢体疼痛,诚出人意外。然山茱萸主寒湿痹,《本经》原有明文,凡心腹肢体有所疼痛,皆其气血之痹而不行也。



三.来复汤解中对山萸肉的认识:

来复汤:山萸肉二两 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 生杭芍六钱 野台参四钱 炙甘草二钱

治外感寒温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热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凡人元气将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依,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少阳与厥阴为表里)。为有寒热,故多汗。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


《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素问·三部九候论》: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1.收敛元气

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山茱萸通过补肝阴把欲脱之阳拉回来(坎卦二阴抱一阳),就能够使肝再度有序生发,生发了就能降,圆运动就能继续维持,生死之间要用山茱萸

元气将脱之兆:

1)大汗淋漓(头汗如油)

2)极度疲惫(肝为罢极之本)

3)发热不退(退烧针无效)

4)出现幻觉(魂动而神不应)


2.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

肝体阴而用阳,“乙癸同源”,山茱萸发挥乙癸同源之效,纳元气归肾,增强艮卦蓄势、萌发之力。既补东方之体(肝阴、肾水),又助东方之用(肝阳),使厥阴肝木能够和缓有序地生发。山茱萸对应东北方艮卦、东方震卦的一阳生和雷霆之力,对应万物萌芽的状态。


3.敛正气不敛邪气

可适应一切心衰虚中夹瘀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


四.总结,山萸肉有以下的特点:

  1. 味酸:收敛元气,固涩滑脱;

  2. 主寒热,色紫赤:符合厥阴肝体阴用阳之意,具有肝之条畅疏泄之性;

  3. 禀木火之气:故能逐寒湿痹;

所以,同理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李可老破格救心汤中山萸肉的作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