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救命啊!”只见一位大妈搀扶着一位面色潮红、满身酒味的大叔正站在人群的最外围喊道。我赶紧吩咐:“快扶到床上,怎么不舒服?大妈急促的回答:“半个小时前,他说自己头晕、胸闷、心慌、想吐。” 我开始以为只不过这位大叔或许只是单纯的喝醉了酒,量个血压吧!结果血压只有80/48mmHg ,已经满足休克的诊断的标准!赶快做心电图,排除急性急性梗死等心血管系统危重症的可能。等我掀起大叔的上衣,却发现一块纱布豁然可见的贴在胸前!”这是什么?有外伤吗?“我问道。大妈慌忙的说:“前段时间在你们医院做手术的。” 估计又是用了抗生素后喝酒的,我心理想到。于是我又问:今天喝了多少酒?最近有没有吃了什么药?大妈的答案早在我预料之中,原来这位大叔一直在使用某种头孢治疗感染,今天因为聚会喝了某品牌一斤二两的白酒! 正当我大叔忙碌的时候,只听见120呼啸而至的声音。打开抢救室的大门后吗,被推进来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只见这位小伙子也是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反复的说自己胸闷不适。心电监护提示血压仅仅只有60/40mmHg,心跳120次/分左右。而陪同前来的家属乱哄哄的,你一句我一句根本理不出头绪。 他们却反复问我一句话:“会不会是上午输液的药有问题?”原来事情的真相是:这位小伙子一个月前在外地发生了车祸,出现骨折并住院手术治疗,今日上午才出院!出院之前还在静脉使用头孢抗感染治疗。中午为了庆祝大难不死,几个朋友聚会接风洗尘。不知不觉中喝了1.5瓶的白酒,而且这白酒是伏特加!这位年轻人的血压持续偏低,而且没有小便,这一切都提示着已经处于休克状态! 五年前的夏夜,天气很热。下班后我正在夜市流连忘返,享受着美食。突然接到老妈的电话,原来三大爷昏迷入院了。当时我想三大爷长期患有糖尿病,平时血糖控制还可以,这次昏迷会是什么?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这些常见可以导致昏迷的疾病从我得脑海中飘过。 第二日我前往医院探望三大爷的时候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他因为腹泻使用了一种叫做藿香正气水的药物,当晚又使用了几片所谓的“消炎药”。在服药一个小时后便开始出现心悸、全身出汗、胸闷,最后昏迷!而这种叫藿香正气水的药物里正是含有酒精! 以上三个故事中的患者共同病因都是在使用了抗生素后饮酒,出现了双硫仑样反应! 通过这三个故事,你还不能深刻的感受到使用头孢后喝酒的风险吗? 双硫仑样反应其实是指乙醇代谢障碍,人体内进入乙醇也就是酒精后,乙醇会分解为乙醛,乙醛会进一步分解成乙酸和乙醛酶,后者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有些药物刚好能够阻止乙醛进一步分解,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最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生活中最常见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就是头孢类药物,包括常用的头孢派酮、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等。特别是有些人感冒后喜欢自己购买抗生素,而又不能控制饮酒,此类人群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高位人群!其实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不仅不可以饮酒,最好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药物或食物。比如藿香正气水、酒心巧克力、血塞通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安定针、尼莫地平注射液、醋酸倍他米松搽剂等。甚至外用的消毒酒精也有避免使用! 你现在了解双硫仑样反应了吗?请记住使用头孢了药物后千万不要饮酒,而且是最少两周内不要使用含乙醇的物品。即使停药物后,也应在一周内禁止使用含有乙醇的物品。 如果你真的知道了以上这些,请你告诉身边的家人、朋友。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