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儒家气学大宗师 2016-01-28

  摘要:本文介绍了儒家“以德治国”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提出当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以德治国”观,并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方面分析了“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同时提出了笔者对“以德治国”的一些宏观构想和具体措施。本文指出落实“以德治国”关键是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只有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才能展现我国人民的新的道德水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以德治国 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这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1] “以德治国”的提出表明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21世纪的新时期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重要治国方略的诞生。“以德治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历代的治国之道,吸取国外国家事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管理国家事务,如何教育引导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结晶。

  一、儒家“以德治国”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中国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以德治国”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早期的周公。殷商的灭亡引发了人们对治国方略的深入思考。商朝的最高统治者自称是“天”、“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他们是受“天”保护的,他们的统治也是万世不变的,他们把自己的意志说成是“天”的意志,要老百姓对其统治逆来顺受。然而,奴隶的暴动,却使“天命改降于周”。这种历史的大变革使得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不得不反思其中所蕴涵的历史教训。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只辅佐那些有德之人。“德”在周公那里被提到治国安邦的高度来认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遂成为治国的重要方略,他不断告诫统治集团的人,特别是“天子”和诸侯国的“国君”,要以相应的“德”去证明自己是“天”、“上帝”在人间的合格执行者,是“天命”合格的承载者,为此,统治者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相当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当时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争鸣。最值得重视的是,儒家的鼻祖孔子曾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曰:“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还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认识基本上正确反映了德治不同于法治的特点,阐明了“为政以德”的独特作用。后来,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扬儒家的“以德治国”,唐朝史官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可以说是一部代表作。该书以生动真实、简洁明了的文风,运用对话加轶事的形式追记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的业绩与治国经验,以及他与有关大臣们所讨论的种种治国问题,进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如何“为政以德”的统治谋略。唐太宗正是由于头脑比较清醒,励精图治,纳谏任贤,轻徭薄赋,改革吏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德治思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了空前繁荣的“贞观之治”。------[3]

  总的来说,以儒家为代表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从根本上说,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服务的,我们对之既不能全盘否

  定,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移植,而是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进行具体分析,抛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

  二、当今的社会主义“以德治国”观

  我党的三代领导人,历来都是重视以德治国。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到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把道德建设提高到了“治”的地位,肯定道德是可以育人、可以治世的。首次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认识并加以阐述的是邓小平。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同时,反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以德治国的新境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确定了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措施,是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4]

  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此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道德水平,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来说,社会主义的“以德治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所说的“德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二,社会主义的“德治”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三,社会主义的“德治”,在道德建设上,强调“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第四,社会主义的“德治”,对党政干部,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三、以德治国的政治意义

  传统认为,以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各有其独特地位和功能。但是,我们在看到以法治国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的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德治在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进而为依法治国提供了保障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治理国家其基本含义就是,国家运用各种办法去引导、控制和规范社会成员的活动,以便维护社会的稳定并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通观古今中外历史,治国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国传统社会,其特点是“为政以德”,把伦理道德当作是治国之根本。另一种类型是西方社会,其特点是把法律看成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最早论述了法治胜于人治的观点,提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然而,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简单地把道德或法律视为治国之最高原则,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对此政治家们都在进行思考。当代西方著名学者T·W·舒尔茨就提出,社会需要由规则构成秩序,这些规则从纵向分析可分为行为准则、宪法秩序和制度安排,其中的行为准则指的就是从文化层面约束人们的道德与意识形态。西方一些国家现在都着手将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开展道德立法,例如美国国会1978年通过了《政府道德法令》。因而,法治与德治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人们的行为,德治以其教化性和劝导性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二者虽然性质有异,但其功能和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而,在政治上的角度考虑,没有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就不完善,达不到其目的。


四、以德治国的经济意义

  “以德治国”是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着深刻的意义。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的早期,即在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遇到市场经济的法则对社会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冲击、市场经济的逻辑对社会领域的渗透的问题。但市场经济毕竟在西方建立并发展起来了。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为何没有冲毁一切?是什么力量制约了物欲的激流?这应当说是资本主义发展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奥秘之一。西方思想家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宗教因素对市场经济的社会影响的限制做了深刻的阐述。在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以新教伦理为主体的道德因素和市场经济的理性因素是相反相成的辨证统一。这一重要的历史辨证方法,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借鉴。目前,我们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急需一种制衡的力量限制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以防止市场经济理性代替所有的社会准则。这种制衡力量就是道德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以德治国”正体现了对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的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的就是要进行信用的运作,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德治。不遵守信用,可能会获得短时的利益,但绝对不可能有着长久的发展。朔州出售假酒一案,最后使得山西白酒业差点遭灭顶之灾,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使得当年全国月饼销量锐减四成以上,这些事件表明信用缺失,是一种短期行为的普遍化,它必将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据统计,去年全国企业三角债逾1.5万亿元;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有一半以上有逃废债行为,致使银行产生大量呆坏账;因恶意违约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因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当年金融犯罪案件高达7000多起,涉案金额逾52亿元;消费者对虚假失信行为的投诉高达十几万件----------[5]

  信用的有无会对经济的产生巨大的影响。1987年,原商业部长胡平的女儿在武汉一家商场买了双新皮鞋,仅穿一天,鞋底脱胶,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日鞋”。女儿的不满,令身为商业部长的父亲颜面尽失。新华社记者即以此写了篇报道,商业系统开始打假。随着整顿深入,制鞋基地温州的假冒伪劣成为“千夫所指”,1987年8月8日,在杭州武林门广场上,愤怒的杭州人点起大火,烧掉5000多双温州的假冒劣质鞋。1990年,原轻工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温州产皮鞋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大量的“一日鞋”,让温州臭名远扬。与此同时,温州电器等产品也出现大量假冒伪劣,国人看温州,似乎“东西全是假的,人人都是骗子”。因而,温州的产品不能畅销,温州的经济受到损害。在这之后,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两次万人动员大会,第一次是1994年5月10日,市委、市政府在市体育馆召开“质量立市”万人动员大会。第二次是2000年1月19日,同样的一个再动员大会为“质量立市、品牌兴业”而举行。前两次大会的结果是:温州走上了质量振兴之路。1400多个产品获得了安全认证或者合格认证,7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到现在,温州已形成7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大批重质量、重品牌、重信用的企业。跌得最惨的地方,也是今日最精彩之笔:温州的头上,被全国权威部门戴上“中国鞋都”和“中国电器之都”的帽子。今年的6月6日,在“中国·温州现代商业文明论坛”上,包括温州鞋革业在内的30多个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共同发起将每年8月8日设为“企业信用日”的倡议。发起人在倡议书上说:15年前的“那把火烧掉的绝不仅仅是温州皮鞋,更是温州的信用,温州的形象”,“可以说,8月8日是我们全体温州企业界感到耻辱的一天”。也就在企业发出倡议的这一天,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建设信用温州的第三次全市性动员大会,其中,企业信用建设成为“信用温州”的切入点为首要任务。-------[6]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具要素,有着真金白银般的经济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亦是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因而,按照以德治国的理念,建设良好的信用秩序,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五、以德治国的文化意义

  以德治国在当前的建立先进文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7]先进文化既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又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因此,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要从总体上把握和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资源,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伦理道德。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表现形态中,传统伦理思想处于中心地位,起着支配作用。这种人伦观念,造就了历史上众多的公而忘私、舍生取义、品格高尚、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景仰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贤明,把社会、国家的兴衰寄托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要求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和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二者不能偏废。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目前各种道德观念的碰撞和冲突明显,比如自主性和独立人格、自由和公平的价值取向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的冲击,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碰撞,功利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尚义价值观的碰撞等等。我们要在整合这些道德观念冲突的基础上,加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总之,不进行以德治国,就难以真正创立先进的文化。

  六、落实以德治国的措施构想

  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纲要》,这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除了贯彻落实这一措施外,笔者还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要从“以德治党”、“以德治政”抓起。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道德面貌,不仅直接影响党自身的素质和执政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道德水平。邓小平曾经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8]如果党的各级干部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也就不可能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要向最广大的群众普及以德治国的理念,要着重研究能够覆盖全社会各种不同人群的道德传递的链条和网络。尤其是对于一些只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影响的人群,如流动人口、高收入群体、自由职业者、私有企业业主、离退休者等,要寻找合适有效的影响他们道德成长的方法。例如,在一些社区里,建立适合该社区的道德公约,规范社区人员的规范。

  3.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明确每个岗位的道德目标,把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建立科学的量化的工作目标管理和评价体系。要量化思想道德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用数据来评价,才能比较以德治国的进展和促进新的目标的实现。

  4.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阵地。以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5.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赏罚机制,以保障道德规范的落实。社会赏罚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与剥夺,使有德者有所得,损人缺德者有所失,让人们从扬善抑恶的赏罚中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公民。历史经验充分说明,社会赏罚分明,便会对社会大众起良好的督导作用。它犹如一种酵素,推动着人们按照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制止不道德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6.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道德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权力机关应进一步加快立法的步伐,特别是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而仅靠道德规范难以奏效的行为准则,通过立法予以规范,把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确实结合起来

  结语:



贯彻“以德治国”,关键是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党历来重视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教育全党,教育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提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在又明确地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可以相信,只要我们扎实工作,我们的民族也一定能以更高的道德水准展现于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2001年02月01日《人民日报》。

  [2],罗国杰 夏伟东,《论“以德治国”》,2001年第15期《求是》

  [3],王伟,《论“以德治国”》,2001年2月09日《光明日报》

  [4] 王联斌 李卫星,《重视道德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2001年04月29日人民日报第六版

  [5] 龚雯《市场经济需要诚信——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述评之一》2002年05月13日《人民日报》第五版

  [6] 吴焰 《“温州现代商业文明论坛”现场》,2002年06月14日《人民日报 .华东新闻》第一版

  [7]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07月0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7、124页)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

  2. 《求是》

  3. 《光明日报》

  4. 《邓小平文选》

  5.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6.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