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何必续写?

 江山携手 2016-01-28

红楼何必续写?

红楼何必续写?

张爱玲先生一直耿耿于怀《红楼梦》没有一个好的结尾,称之为人生三大恨事之一。可能每一个读《红楼梦》的人都希望这本书是全璧,天不遂人愿,只能在探轶和续写中安慰自己的遗憾。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冒出了一样一个念头,《红楼梦》没有结局真的太好了。其实,这篇小说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关注,原因就是这本书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迷宫,谁也没有办法完全解开,乃至有些人一生研究下去,也没有个到头的意思。

《红楼梦》跟其它小说相比,魅力就在于它有迷一般的多样结局,各人的阅历不一样,也就造就了结尾的不同遐想,可能写作者是受到了金圣叹先生的影响,有结局还不如没有结局完美。

金圣叹先生在中国评论界非常出名,我发现老先生最耐人寻味的就是喜欢腰斩一些文学作品,搞一些悲剧性的结局,增强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本以为先生腰斩了仅仅一部《水浒传》,没想到他还把《西厢记》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了,没有迎合一般人大团圆的念想,而是选择了以惊梦为结局,变成了理想中的悲剧。

先生这种处理办法在当时的文坛影响一定非常大,否则,腰斩的《水浒传》也不会代替全本成了大伙爱读的作品,进一步指导了人们怎样更好的表现作品的伟大意义。《红楼梦》的作者也不例外,只要看看他的合作者脂砚斋,评论《红楼梦》时就公开表达对老先生无比喜爱,这种影响对写作者和评论者而言,那就是骨子里的。

看看作者对古今传奇小说的那一番言论,俨然是以代金圣叹老先生立言自居,抨击那些写小说的人都是一路,假借汉唐,絮絮叨叨写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无非是卖弄自己的诗赋才华,从中穿插一些花脸人物,造就故事的曲折绵长,显耀自己的创作本领。

《红楼梦》偏偏跟这种套路唱反调,不喜欢搞一些团圆的故事满足大伙的庸俗愿望。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曹雪芹在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基础之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他非常艺术的把《红楼梦》的结尾谜语化了,小说没有结尾,也许是有意为之,可看前五回,小说又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吸引着无数读者为之着迷。

这时候,研究《红楼梦》就成了学问,人们在思索这部小说的结尾是什么,人物的命运到底如何?作者到底是谁?脂砚斋跟作者到底什么关系?哪种版本才是最接近作者的原味?……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在红学界争论不休,谁也没办法说服谁?即使你是什么权威,面对这部小说界的维纳斯,也不能非常肯定的下结论,许多人靠着它吃饭,断臂《红楼梦》真的挺伟大!

再看看其它的章回体小说,无论是明代的《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是清代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作品,谁也没有成为一门学问,让许多人为之着迷。翻阅这些作品,我发现,他们的结尾都不怎么令人满意,就像梁羽生写的武侠小说,前半部精彩无比,后半部索然无味,很难让人流连忘返,可见,曹雪芹的设计巧妙!

自从这部作品诞生以来,有许许多多的灵秀之士绞尽脑汁进行续写,读者并不认可,似乎离每个人心中的结局都有很大距离,这恰恰映衬了小说的无穷魅力。

也许这部小说本来就没有结局,正如梦幻般的人生,有谁能说自己大彻大悟,正因为如此,艺术的美才得以充分展现!(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