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篆刻到底应该如何入门和提高?

 檸檬橙 2016-01-28

前面的章节,写了篆刻史上的一些大家,介绍了篆刻的一些源流掌故,本来应当把文彭、何震之下的篆刻大家们一个一个地介绍下来,想了想,那样就记成流水账了,看上去没意思,今天写个篇外篇,爱看就进来瞅瞅,觉得无趣的,扔下,改天有内容再看。今天说说:

学习篆刻到底应该如何入门和提高

篆刻,虽被很多人说是匠人手艺,但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时代篆刻大师的钻研与实践,已经被更多的人认可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因此,越来越多的篆刻爱好者开始学习篆刻,我也是一个初学者,但因为学得时间长,到底还是有些可以说的,因此,说下去:

1、买点便宜的石头,动手勤刻。

不管你研究多少篆刻史,看多少本《篆刻学》,读完多少篆刻资料,你不动手,便提高的不快,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买石头,动手刻。石头不用买太贵的,去网上买几块钱一块的就非常好,或者,你当地有书画商店,或者你在北京,去潘家园、琉璃厂很方便,那就去花上二十块钱买几方普通的青田石头,再买一套或者两把永字牌的刻刀,大致就可以上手了。最开始,不要想着一遍刻出多好的作品,刻了再磨,钤完觉得不好,再修,修完觉得还不好,磨了重刻,都是学习的过程,不怕刻得不好。

学习篆刻到底应该如何入门和提高?2、真的从汉印入手,多临摹。

汉印平和中正,多是白文印,一般情况下,网上很多汉印的印谱,如果方便,上节讲到的《集古印谱》在网上也可以找得到,找其中的汉印,白文印,放大了,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反文上石,一方一方地学刻,刻到跟印谱上的字大致相仿,力求相似就好。这个过程,其实是提高审美,提高对刀的掌控能力,熟悉刀法,熟悉石性的漫长过程,看得多,艺术欣赏能力就高,就能从印谱中找出杰出着,用来模仿。刻得多,就能熟练掌握刻印的刀法,不管是冲切,都能心手相应,心到手到。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刻印的刀法掌握其实也是一种肌肉记忆,用多大的力,在什么样的石头上,能刻多深,刻完后,在钤出来是什么效果,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守的。

学习篆刻到底应该如何入门和提高?3、寻到一家自己觉得好的名家的篆刻作品,临摹。

跟书法学习一样,从历代的大师里找出一个脾气相对的篆刻大师,跟着他的印谱,一方一方的学刻,这个阶段,你应当是有几百方的汉印刻过来了,对于刀法已经熟练到自己想表现的,基本可以表现,所谓的心到手到了。甚至通过对名家篆刻作品的临摹可以对印章的章法布局等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4、学习一下篆书,同时学习一些篆刻理论。

不要想着这个没有用,我在现场观察过好多刻印者,拿出石头来,铅笔上石,甚至签字笔都拿来上石写字,不考虑对笔画的理解,要刻什么字,马上翻出篆刻字典来,或者在电脑上查出来,按照模样,依样画葫芦上石,开刻,最后完结成一方作品。这本无可厚非,但倘不了解篆书的规律,不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常用偏旁的变形规律等,很难进入艺术创作的大门。不过是字库里有的字,堆在一起而已。因此,要亲自动手学一下毛笔字写篆书的感觉,直到写出一手像样的篆书毛笔字。你会发现,篆刻你基本入门了。在这个阶段,可以系统的拿《篆刻学》一类的书,从头到尾打通篆刻的“任督”二脉,既有理论研习,又辅以创作实践。

学习篆刻到底应该如何入门和提高?5、多看作品,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不管是汉印,还是任何时代的篆刻作品,或者名家的篆刻作品,其笔画的伸缩,布局的处理,粗细的处理,边框的雕琢,边款的刻写,都传递着作者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当你认真去钻研一方印时,你会发现,作者为何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处理,为何要这一笔伸长,为何要留这么宽的底边,为何要留这么大的空白,为何要对印面进行敲击等,都饱含艺术创作理论中写到的审美情趣,你越看越爱,甚至心痒欲刻,这算是你与篆刻名家形成艺术共鸣。此时,其本可以进行独立创作了。

学习篆刻到底应该如何入门和提高?6、多欣赏其他艺术门类作品。

艺术大都是相通的,“印中求印”的汉印钻研,“印从书出”的明清篆刻,“印外求印”的进一步发展,最终都会发展到创作者本人对石性,对刀法,对书法,对艺术的全面理解,一个篆刻大师,一定是在艺术理解上有过人之处和有着深厚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的积累者,而不是一个照猫画虎,邯郸学步的抄写者。多多钻研各艺术门类,是篆刻创作者向艺术大师迈进的门径。

综合说一下:大致是这样吧,不必多奢华,普普通通的石头,普普通通的刀,通过汉印打打基础;稍下点本钱,对篆刻名家进行一下学习以掌握章法、篆法;再多多领悟和学习,进入自我创作与拔高。学习篆刻大致可以这样走。下功夫的时间越久,成功的机会越多。

(关于篆刻的闲言碎语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