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5,败 血 症

 学中医书馆 2016-01-29

245,败 血 症

  败血症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病原菌在血循环中可生长繁殖.产生内毒素、外毒素等.因此它既有菌血症,同时也有毒血症.临床上它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肝脾肿大等,并易导致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起病急,变化快,多有寒战,发热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伤寒”、。温病。.特别是外科的。疗疮走黄.,。热毒内陷。,。脓毒流注”等病证范畴.
  败血症的死亡率高,预后不佳,据现代统计,各种败血症的病死率平均为30--40 9b。国内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病死率为lo一30%,低于国外报道的30-50%;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中绿脓杆菌所致者的病死率最高.可达50%上;真菌败血症的病死率亦较高,达60%以上。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1981年报道.有原发灶者为6 %,无原发灶者为17.9%.
      [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同样症状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或急性热病.除外伤性或手术后挤弄疮疗者,大多无明显潜伏期可查。发病大多急起、寒战高热、头痛骨楚、汗出、口渴引饮、胸闷烦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膨满,四肢无力.皮肢紫斑瘀点,或黄疸.或咳嗽气喘、胁痛。溲赤而短,大便秘结。
   有疮疡者,可见局部掀红,漫肿剧痛.舌红或绛.苔黄,脉洪数或滑数或弦数.甚至神昏谵语,动风惊厥、斑疹紫黑紧束。若津伤阳气欲脱,则汗出肢冷,神萎气怯、喘促,脉微细欲绝。 ‘”
  各种细菌所致的败血症虽大体相同,但各有特点,兹分述如下; ,
  革兰氏阳性菌;①起病急,发热,大多为弛张热.不规则热,稽留热,少数为低热或体温不升,多伴恶寒或寒战。②皮疹形态多样化,以荨麻疹最多见,其次皮肤粘膜出血点,脓疮疹,皮肤瘀斑.红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等。③多有关节痛症状,以大关节较多.是早期的重要症状之一.④迁徙性病灶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以肺部迁徙损害最多见,其次为迁徙性软组织脓肿,化脓性心包炎,化脓性脑膜炎,多发性肝脓肿,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颅内海绵窦炎,脑脓肿.肾周围脓肿等。⑤少数病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革兰氏阴性菌: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归纳有;①发病前有局部感染灶:胆道感染(黄疸.上腹痛,肝肿大压痛).泌尿道感染(尿道刺激症状,肾区叩击痛).肠道感染
(腹泻。大便常规异常等)。在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诊治中.耍注意寻找原发感染灶,以求得针对性治疗.②发热,多弛张热,双峰热,或伴缓脉酷似伤寒,伴恶寒或寒战。③早期即可发生休克,这是区别于革兰氏阳性菌败血症的重要特征之一.多在发病后4一lO小时,血压急刷下降(收缩压<~90mmHg)神志模糊,呼吸,脉搏加快,冷汗.皮肤及四肢末端紫绀.合并休克.每易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衰,DIC,以及心、肝、消化道功能损害,即多脏器功能衰竭.
  厌氧菌败血症与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相似,但又有下列特点:①易有迁徙牲病灶(化脓性).以化脓性栓塞性静脉炎和多发性腹腔内脓肿最常见。②也易休克.③可见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平均3.8mg%,有黄疸.
     [诊断要点]
  ①有原发病或原发病灶,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者,或临床各种检查治疗术后。
  ②发病急.有发热发冷,寒颤,出汗,脉搏快、头痛,全身痛等中毒症状,重者神昏或休克.皮肤粘膜可有瘀点,瘀斑及其他皮疹.肝,脾常肿大.
  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核左移明显,有中毒血象。年老体弱或机体反应低下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减少.
  ④血、骨髓及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者可予确诊。
     [病机分析]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正气虚弱,感受外邪而致。引起正虚之因多端;饮食、起居不当、劳倦过度、素体不足、因病伤正.或用药欠当等等.均可伤及正气,无力抗邪,病邪侵入。他如严重烧伤,皮焦肉灼;或疡毒脓血.致气血津液损伤;或疗肿挤伤.局部气血功能障碍等,使正气受戕,都是促进病邪深入的致病基础。另外,阳盛之体,内有郁热.亦易仪邪入侵.而外邪入侵则是引起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外邪或从口鼻入侵.犯肺入胃,累及胃肠肝胆.或从肌肤、疮15感受疮毒,邪毒循经入里.均可致热毒内盛,充斥表里。犯及气血.外窜经络,内攻脏腑,而致表里,三焦俱病。如脾胃素虚,湿邪内困,外界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也可致本病的发生.本病初期,正盛邪实,多见热盛之实证。病至后期则多为正虚邪恋,阴阳俱伤之虚证;亦有正气不支.阳气外脱之脱证。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治疗本病必须重视整体观念.以祛邪与扶正为两大原则。初起病势急骤,多邪盛正不衰,以祛邪为主.选药宜量大力猛,直折病势;若邪盛正虚,则应扶正祛邪;若邪衰正亏.则当扶正为要.本病祛邪重在清热解毒.初起邪在气分,宜清气分热;但一般以气营两燔为多,故须清气凉营:邪入血分,则急以清热凉血;还应根据脏腑病位、病邪性质选方用药。热毒邪盛,最易伤阴耗液,故顾护津液极为重要.多用清热养阴之法.前人力主甘寒,为临床常用。又由于热毒易结于胃肠,故通下泻热,排出毒素,在治疗上应予重视。若阴损及阳,阴竭阳脱,当益阴回阳,救逆固脱。败血症可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根据其不同的表现,辨证施治.其常用治法如下:
      1.急性期 
  败血症系全身感染性疾病,甚于一般温病,病势凶险,应及时给药。对因高热昏迷。不能进服中药的,可用鼻饲法,以注射器把中药分多次注入.病重者可1 - 2剂,分多次给药.
  (1)清热解毒法;本法适于热毒炽盛。证见壮热恶寒,头痛身痛,痈疡疮疔,红肿热痛,及其他化脓性感染,舌红口干.尿短赤.大便干结.脉洪数或弦数。
   常用方药为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也有报道运用五味消毒三黄汤(黄芩、黄连、栀子、银花藤、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蒲公英、野菊花)效果亦佳。
   现代为了适应中医急症的需要,一些中药的针剂不断问世,如有不少清热解毒蓟物制成的针剂可以选月。可选用清气解毒针(鱼腥草、败酱草、虎杖、肿节风)、复方三黄注射液(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等肌注或静脉点滴。

  据现代药理研究,大多数的清热解毒药都有一定程度抗病原体作用,能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内外毒素及其他一切毒物毒素作用。如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鱼腥草、黄连、知母等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抗菌菹围和抗菌能力强度各不相同,临床应用时.也可针对性的选药。
  另外有些清热解毒药理研究的抗菌作用与临床不相一致的.如穿心莲的水溶性黄酮部分抗菌作用较强,但临床效果不好;而其内酯部分没有抗菌作用,但对菌痢却有良好的效果,因此临床选药时应注意这一点,并需进一步研究。

  (2)清气凉营,解毒开窍法:本法适用于热入气营、热毒炽盛、气营两燔。证见壮热口渴,烦躁神昏.斑疹吐衄,舌红而干,苔黄燥,脉细数。
   方用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连翘、玄参,甘草、丹皮、鲜竹叶)加减。  本方汇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之力,清热解毒凉血之力强。白虎汤清气泄热,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共奏气营两清、热除血宁之效.以直折病势.并配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或配用牛黄醒脑静10~-2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中静脉注射,或用清开灵注射液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淌注。

  (3)通里攻下法。适于热毒内壅, 积滞肠腑,气机不通.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疼痛.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舌苔黄燥,脉沉买有力。
   方用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加减急下存阴,
   本法非单纯通大便泻下,而是祛除病邪,畅通气机的积极方法,可使滞留在肠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起通腑护脏功能,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当病变过程中.如有腑实证候当尽早选用本法.即。温病下不厌早”。在用本法时可加用滋阴生津的药物.
   可选用北京友谊医院的。泻热汤”(大黄,芒硝、玄参,甘草).效果亦佳。

  (4)清热化湿解毒法;适用于湿热蕴结、阻闭于里。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或右黄疽,胸闷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纳呆便溏。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
   方用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合黄芩滑石汤(黄芩、滑石、猪苓,茯苓皮、大腹皮、白豆蔻仁、通草)加减.
   常用药,绵茵陈、山栀子,黄芩、滑石,薏苡仁、金钱草,车前草、泽泻、柴胡、郁金,枳壳。
   热重于湿合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湿重者合三仁汤(杏仁,半夏、滑石、薏苡仁、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加减, 或选加藿香,佩兰等;
   暑湿合新加香薷饮(香薷、厚朴、连翘、金银花、鲜扁豆花)加减;
   腹泻合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加诚。

  (5)清热益气法:本法适于热毒炽盛,伤津耗气。证见壮热头痛,口干舌燥.大渴引饮,面赤恶热,脉大无力。
   方用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
   白虎汤直折热势以祛邪,人参益气生津以扶正。方中石膏用于本证须重用,否则杯水车薪,不解燃眉之急。
   有记载名医李中梓治伏热,石膏用至3斤,水煎分三次服.病人通身发汗而愈。
  现代药理研究:石膏解热作用快而维持时间短,而知母解热作用慢而持久,和石膏配伍,疗效较好.石膏对大肠杆菌、金葡菌抑制作用较强。

  (6)益气扶正托毒法:适用于气血两虚,正虚无力抗邪,邪毒内陷。多见于患疮疡疔毒之人。证见身无热或体温反低,气怯神疲,口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或细弱。局部表现,疮色暗淡,肿势塌陷.脓水稀薄,不知疼痛。
   方用透脓散(黄芪、川芎、当归,穿山甲,皂角刺)
   或托里消毒散(人参.川芎、白芍,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金银花、白芷、甘草、桔梗、皂角刺)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山药,白术、银花、黄芩、白花蛇舌草、皂角刺,穿山甲。
    自汗肢冷可加用人参、附子(人参另煎冲服.附子先煎半小时).
    疮疡处用活血消炎散(乳香,没药、 大黄,青黛.王不留行、菖蒲)等分为末,鸡蛋清调敷。

  (7)益气生津,回阳固脱法:本法适用于热邪伤阴,阴损及阳,阴竭阳脱之趋势者.证见汗出肢冷,气短懒言,口干渴,脉微细而弱。
   方用参附汤(人参、附子)合生脉散(麦冬、人参、五味子)或用参附龙牡汤(人参、附子、龙骨、牡蛎)加五味广、沙参、麦冬。

  本法所治证型相当于败血症休克期,可配合针灸治疗.过去认为休克属虚证.以灸百会、涌泉穴为主,兼刺人中穴兴奋呼吸。近年来多用电针或针刺治疗.中山医学院报道用电针取穴合谷,足三里,有显著的升压抗休克作用,并认为此二穴感应较强,升压快.病人痛苦少。如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则可再加涌泉穴.并通过对比发现电针和针刺升压的效果不同,电针比针刺的效果更好.有报道用生脉注射液(每10 毫升含生药红参1克.麦冬3。12克,北五味子1.56克),首剂给lo一20毫升,加入5一10 9b葡萄糖注射液10—20毫升.稀释后推注,后改为静滴。治疗24例病人观察,发现在稳定及回升血压、促进病情好转、改善全身机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2。恢复期
  (1)甘温除热法;适用于败血症后期出现持续高热。证见发热不退,自汗,纳差便溏.面色少华.少气懒言.神疲肢倦.动则气短,舌质淡.舌体胖嫩.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濡软。
    本法温行中气,扶正祛邪.方用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加减治之。多用于败血症经治疗后,血培养转阴而发热不退。
  (2)益气养阴清热法:适用于败血症后期气阴两伤,余热不清.证见发热, 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烦不寐,口干纳呆,舌红,苔薄白,少苔,脉弦细数。
   方用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合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药,,厶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加减。
    如阴虚热甚.夜热早凉可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口干不欲食加天花粉、石斛;干咳无痰加麦冬.沙参.
  本病饮食护理也很重要.食物以清淡为宜.病趋恢复,胃气渐复.则逐渐增加荤食.认真加强口腔、皮肤等方面的护理.并防止受凉.再感外邪,引起反复.皮肤有疖肿者,切忌挤压;疮疡脓已形成者.应及时切开引流.清疮敷药.

奇效良方之败血症10方

败血症

热高,烦燥,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大便胶滞不爽,小便短赤。

1、玄参30 生地 连翘 麦冬 二花 丹皮各10 黄连 甘草各6 犀角3(磨未冲服)。日服一剂。

2、生地 二花各30 连翘 地丁 玄参各15 生大黄 丹皮 紫草 黄芩各9甘草5。日服一剂。

3、生石膏100 半枝莲 知母 黄芩 二花 连翘 公英 地丁各20 生地 玄参 党参 桂枝 生姜各10。日服一剂。

4 、治脓毒败血症

二花 青蒿 大青叶 公英 地丁各100 生地 玄参麦冬 生石膏 赤芍各30 黄芩 黄柏 丹皮 知母各10 黄连 甘草各5。日服一至二剂。

5、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生石膏 二花各30 连翘 生地各12 广犀角 赤芍 当归 丹皮 黄连 黄芩 栀子 知母各9 桔梗 薄荷 大黄各5(后下)。一剂。

6.败血症偏方
侯淑艳献方 材料: 刺菜的叶子
用法:
      有嫩的刺菜叶时,将其剁碎包饺子陷,或者熬汤喝。刺菜叶老时,用其熬水喝。每天都吃点刺菜的叶,连续吃半年以上,此病就能治愈。献方人称,刺菜在农村有的是,田间地头到处都长。

方药7:
  犀角粉0.5克(冲服) 生地30克 金银花30克 赤芍12克 黄芩12克 黄柏12克 丹皮12文 连翘15克 栀子9克
黄连6文 蚤休9文 大青叶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三次。用于热毒炽盛、寒战、高热、神昏、脉洪数者。
方药8:
  茵陈30克 黄芩30克 滑石30克 竹茹15克 藿香15克 银花30克 苡仁30克 白豆蔻10克 地丁30克 栀子15
克 龙胆草15克 车前子30克 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湿热蕴结,恶寒发热,头重身 痛,恶心呕吐。
  方药三:
  银花50克,连翘30克,山栀15克,黄芩30克, 蚤休30克,黄连10克,公英30克,石膏50克, 大黄
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三次。
  出处:《中医中药偏方选内科部》 。
9、变应性亚败血症

间歇性弛张热型,寒战。表现为寒热往来。抗菌素无效

槟榔 连翘 生地各12 玄参 知母 赤芍 麦冬 丹皮 紫草 黄芩 二花 青蒿各10 柴胡8 龙胆草 甘草 广牛角粉(冲服)各6。

若热毒盛而大便秘加大黄5 羚羊角粉(冲服)0.3;

倦怠便溏,舌苔腻加藿香 厚朴各10;

久病体虚去广牛角 紫草 龙胆草 加黄芪 当归各12

日服一剂。

10、变应性亚败血症,发热,烦燥,谵语,表情淡漠,皮疹

白茅根 芦根 荷叶各30 人参 佩兰叶 桑叶 蝉脱 银柴胡各9藿香叶6。日一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