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们永葆向上生长的能力

 大漠胡杨968 2016-01-30

不知不觉,我已步入教师生涯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我遇到了许多令人尊敬的杏坛前辈:他们善良热情,勤勉敬业,心态开放,乐于学习并愿意和他人分享。与之相反,有一些教师凭借年纪和资历,紧紧依附于行政权力,苛刻同事,他们的言谈永远缺乏对于优秀的认可,反倒是透着奇怪的酸味。面对自身,他们拒绝承认缺陷和不足,百般遮掩与回避,面对他人真诚的建议,却视为不敬与冒犯。

和对前者的满怀敬意相比,我又该如何面对后者呢?如果说当初年少气盛,对于后者更多是愤怒与不屑,但已为人父的我,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我理解并同情他们内心的自卑与恐惧,虽然我并不认同。但我不得不自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我怎样才能不这样?

一个教师,如果想当然地认为年纪的增长等同于持续的生长,把对环境的被动习惯等同于智慧和经验,面对身体的衰老,精力的衰退,日益变化的时代,不完善的制度,学生丰富多姿的生命,同事的努力与创造……在自我认同的本能之下,他的内心依然存有自我认知的困惑与迷茫。可惜的是,这样的想当然常常使得教师无视环境的变化,把教师职业应该具有的热爱与创造替换为恐惧与重复,使得教师无法体会教育的真正意义。而这又使得教师的内心分裂,无法获得职业的尊严感和自我认同。更有甚者,为了强行获得自我认同,有些教师无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同事的努力与优秀,封闭自己的内心,拒绝理解一切不同于自己的想法与行动,武断地给他们贴上“怪异”的标签。最可悲的是,有些教师对优秀甚至产生恐惧,觉得他者的优秀是自我生存的巨大威胁。

其实,一个真正的教师,他的优秀不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之中产生的,而是意味着他有一种持续生长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长。何谓生长?在我看来,生长就是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地自我超越,就是认识自己永远都有局限与不足,所以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听得别人的意见,修复自己的不足。而教育的生长,不仅仅指向受教育者,也指向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双方一起走向生命的饱满和勃发。

没有一个教师,在他走上岗位的第一天就完美;没有一个教师,不需要面对自身缺陷的恐惧。所以可怕的不是不足和缺陷,而是拒不承认,自我分裂。一个真正好的教师,他不会惧怕自身的弱点,他会意识到这是生命的必然。但他从不会止步于这种必然,而是永葆一种开放和谦卑的心态,持续地生长,努力地自我完善,而不是惯性的麻木和习惯。

步入中年,我们应该如何为师,如何生活?我们的身体会衰老,我们的精力会衰退,我们会感到时代变化太快,学生与我们代沟太大,但这些没有关系。是的,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心怀敬畏,直面自身,我们就会去学习,跟上时代的变化,去修复完善自己,在爱和创造中感受教育的意义。

因为对这个世界饱含温情和敬畏,对生命充满热爱和赞美,更因为我们对自身的爱惜,所以我们永远渴望超越自己,那就让我们永葆一种向上生长的能力,永远走在通往美好的路上。哪怕岁月让我们变得白发苍苍,哪怕日子让我们通往命运的无常,但只要葆有这种向上生长的能力,我们就能触摸生命的意义。



(原载《教师博览》原创版2012年11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