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知识】——“功过格”是什么

 吾行的天涯 2016-01-31

道教知识


“功过格” 是什么

    功过格是道士用来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过格”。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道教以此作为道士自我约束言行、积功行善的修养方法,体现了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思想。


    功过格的具体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把日常行为中的各种善行与恶行分别给出相应的分数,使道德价值量化,用分数来判断善恶的程度。信奉者每天晚上自我反省,把自己每天的行为与相关项目进行比对,给善行打上正分,为恶行打上负分,分别记入功格或过格,只记载数字,而不注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每天都要作出记录,月底作一小计,每月一篇,装订成本,以后每个月都要重复这种做法,年底再将功过分数加以总结。以清初的《太微仙君吕纯阳祖师功过格》为例,这本功过格把日常行为分成伦常、仁爱、劝化、敬慎及节忍五类,之下还有分类,各有功格和过格,并按事态轻重分订一功(过)至一千功(过),甚至无量功(过)。


    功过格的各种功和过的规定,其特征就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崇信三宝(道、经、师),它是道教伦理思想的体现,也是宋明以来中国封建道德价值标准的反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