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肯堂四十而从医

 清茶清清 2016-01-31
王肯堂字损中,别号损庵,又称念西居士。是明代的医学家,现在的江苏省金坛县人,王肯堂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王明远,是明嘉靖的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右都御史等职。王肯堂的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父业,能够举子业,倡政事,所以他从小就跟随父亲攻读文史经典。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也算是开始了他一代中医大家的人生历程,嘉靖丙寅年间,也就是他十四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患了很危重的疾病,家人都心急如焚,请来各个地方的名医,每个人来开的理法方药都不一样,经过很多种治疗都没有效果,最后其母因病亡故。王肯堂感到非常悲伤,他认为,那些学医的人都没有得到医术真正的要领,心里非常落寞,所以王肯堂最后伤痛之余立志学医。他在一边攻读政治书籍的同时,潜心学习医学,如此四年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声名大振。他的妹妹患了乳痈,请了很多医生医生都说这个病没救了,王肯堂在旁目睹她的妹妹病情越来越重,他想亲自为她医治,但是他没有实际的临床经验,所以他的家人都不相信他。


最后没有办法让他一试,没想到病起沉疴。村里人都传他得医术能够起死回生。从此之后,他的名声逐渐传开,找他开方的人日多,求诊者络绎不绝。但他的父亲认为他这是“废举业”不务正道。经常严厉的教训他,嘱咐他应该专心攻习儒礼之学。他遵从父命,从此之后对医术“遂不复穷究”。
明代万历十七年,也就是他三十七岁的时候,他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又授翰林院检讨,后为备员史馆。但他在任职期间,因为向朝廷进呈抗倭疏议,没有被采纳,并且因此降职受贬,他因此受到打击。为官三年称疾还乡,专心医业,从此少了一名政界的小官员,多了一名医界的大家。


他归乡后更加刻苦的修炼,精通临床各科,志在济世活人,同时博览医书,著书立说,他的书中都结合很多个人的临床治疗心得。他的书非常多,多达十余种,像《证治准绳》、《医镜》《医学穷源集》等等。其中《证治准绳》更是鸿篇巨著,它包括六科共44卷,经过了11年才完成,这书博涉古今,论述详实,内容丰富,包括《杂病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伤寒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幼科治准绳》、《女科证治准绳》6部,涵盖了临床各科。《四库提要》评价说:“其书采撅繁富,而参验脉诊,辨别异同,条理分明,具有端委。故博而不杂,详而要有要,于寒温功补无所偏主。。。世家竞传,为医家之圭臬。”


王肯堂40岁才决心专学医学,而有所大成。只要用心,无所不为。现在有多热爱中医的人,有的是学西医的、有的是热爱中医、有的是完全非专业人士、有的是退休的老年人,还有的是为自身或家人在中医中谋福的。无论什么阶段开始,中医值得为之付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