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别误解“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江山携手 2016-01-31

千万别误解“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千万别误解“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本无可非议,推出名校长、名师两大工程更是非凡创举。然而,教育届同仁似乎误解了这句话的涵义,片面认为,只有好校长才能造就名校。

曾担任芜湖一中校长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严复,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学说和进步思想,而且他的“兼收并蓄,广纳众流”的学术思想,还奠定了名校所奉行的中西交融的办学理念、教育哲学、校园文化、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文化传统的基石,具有教育科学前沿性和社会时代适应性的特点。以此为源,名校形成了厚重的教育文化传统,为今后遗存了宝贵的教育文化资源。

时光飞速流逝,社会沧桑剧变,名校可改昔日容颜,校址可以迁徙,教师也可代代更替,惟有教育文化传统血脉相传,依旧发挥着深远的作用。透过这种值得深思的教育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名校的终极魅力在于它所内含着的文化价值。办成一所名校,是在进行文化的建设和积累。而文化的建设与积累,最核心的是形成科学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一所名校一旦形成了良性文化的积淀,名校的长远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后劲。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动态、开放的长期过程。名校的价值来自于文化的积累效应,来自于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更新。我们的办学观念不仅要承继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要善于吸纳当今世界建立在社会与科技发展基础之上的最新见解。我们要善于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进行有益的碰撞,以实现中西文化在新层次上的融合。没有一定深度的教育文化的新积淀,就不会有名校的产生和发展。

由此可见,名校的产生并不是好校长一人之力所为,它需要一代代教育人拥有共同的信念,努力奋斗,全力挖掘,不断为名校注入新的发展血液,提供强劲的力量。北大校长梅贻奇先生在其就职演说中说:“大学者,非有大楼者谓之也,有大师者谓之也。”名校之所以为名校在于其有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发展,名师是名校跨越式发展的中流砥柱。

把名校的造就归结为名校长所为,容易产生误导信号,似乎没有名校长的学校就没有希望,更何况没有名校长的学校还是占大多数。教师要成为成为名校长也需要坚持研究学习,不断科学管理探索,努力构建特色理念,这也不是一日两日所能办到。

我们固然不能否定校长在名校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但我们不能把校长的作用绝对化。试想一想,现在校长人事调动频繁,名校长离开名校之后,名校是否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这不能不是学校发展中的悲剧。

站在桥上看着随风飘荡的杨柳,我向上天祈祷,中国的名校长越来越多,中国的名校源远流长。(钱永华整理并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