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犯罪心理美学论

 吾沙沙 2016-02-01

      高 锋

      当研究犯罪心理聚合能量达到相应的深度时,就会发现犯罪人的心理存在一种自我激励和厌恶否弃的精神过程。这种心理状态源于社会生活中某些特定的人物言行、事态形象、音律符号,是受其感染、刺激而产生认同或鄙视的心态。这一主观审视客观事物、评品个中意味的心理活动便正是犯罪人美学思维现象。正视、提出、研究“犯罪心理美学”的主题,对于辩证认识犯罪心理世界,深层次地回答犯罪精神动力,诠释犯罪人格,统探犯罪意识特域,建构犯罪心理学的分支形态等都有着极高的学理价值。

      一、传统思维的美学模型及反思
      崇高、伟大、壮丽、优秀、顽强、坚韧、卓绝、辉煌、恢弘、典雅、圣洁等是人们在长期的对人、事、物、景的无数遍重复感知和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并吸收凝聚了人们真善美的社会心理与伦理情感而最终以一种共识性意识镌刻下来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是凝聚了民族世代殷红的鲜血、构筑长城的灵肉、气冲九霄的风骨形象的人类真纯意境,具有非常的特指寓意,决不能同任何行为越轨者或犯罪人联系在一起,也不会与社会正当行为背道而驰的反社会行为发生关联,所以它饱含着至高无上、神圣清雅、光照寰宇的意味。由此,可以看到人类对客观物象的审美认定寄托着一种社会化唯美意味,臆造绝美理想天国的希冀。在触及到“犯罪美学”的问题时,人们便进一步具体地认为:从古至今哪里存在一个犯罪人的审美现象?

      犯罪人是社会美的对立面,是衬托美的绝妙反面教材。正因为有了这些被文明摒弃的败类,经伦理规范打入另册的对象,遭法律强制推进铁窗和躲遁于阴暗角落的劣次人群,才让大多数社会公民更深刻地领悟到生活的美,也理解了追求维护心灵美的必要性。可见犯罪人虽属人类之列,与正常人一样需要吃喝穿戴、繁衍生息、能思会说,然而他们的行为早已将自己贴上了人化豺狼、高级野兽的标签,故此这类野性化的人难道其精神生活内还会神奇般地闪亮出美丽的童话吗?犯罪人倘若有审美心理,为何他们要干与美直接相悖的丑恶勾当呢?所谓美无非是人类对无限真善的一种社会心理的追求和个人舍利寻义、先人后己观念的树立,为伦理道德规范存乎于心、自我鼓励、不断完善并能控制社会行为的意象体系。可以说,心理存美、意识唯美、情感优美的人决不会干出与美相冲突的事情,这是一个诚于内而形于外的反射活动规律。而犯罪人却大谬不然:既然犯罪人的反社会行为屡屡同窃夺、纵焚、掷毒、杀戮等伤天害理之举紧密联扣,那就很快推思到他们心理在想些什么,现实的意识走向是用怎样的“材料”制成的。善良的人们,无法相信犯罪人的内心有人性文化的积淀。

      百家争鸣的时下,偶见学人提出犯罪人心理乾坤中犹显美感心愫,且给予了理性逻辑的拓展求证,真叫不可思议的观点。犯罪人从他们踩上邪道伊始便同美的心理断绝了关系,唯其如此他们的心境才能不受唯美向善情结的缠扯,而放开恶欲倾向涉履罪恶的深渊;退一步说,即便犯罪人也有审美心理的立论得以成立,那么,其美学心理现象又以何种外在形式体现?赤裸裸的犯罪行为能俨然用美感外化的形态显现吗?个体的美善心理活动与天怒人怨的犯罪劣行之间会存在什么本质联系吗?很明显,美学心理相对犯罪人而言,连牵强附会都沾不上边,所以犯罪美感的立论如同沙丘建房筑高必塌的道理一样,无以屹立。上述“正态美学”的思维方式与基本观点,实际上无意犯了一个认识性的错误,即把形式同内容的关系给弄混淆了。从哲学的观点看,事物的形式与内容是一种状态的两个侧面:内容表示事物运动包含的特定性、个性化;形式指事物运动共同必备的过程、种系;世上同类物种的活动仅仅是内容摄取不一,形式都表现为共通。它示喻人们,物质世界里相同物体的运动形式表现是一致的,互异的只是内容而已。由此能深获启悟,难怪传统正态美学竭力否认犯罪人有美学心理,原来他们将形式与内容的界限相混合了,这么一来就不难理解“美学心理君子化”的文化潮势了。自不待言,社会正派人同犯罪人的审美心理内容体系相距甚远,由此而生的行为倾向、活动方式也具质的差异。不过应该说明的是,不能因为审美内容互抵无干,便给予简单的否定,相反需明察客观存在的犯罪人审美这一运动形式与正派人一样都是共存的,所不同的仅仅是社会色素的区分。

      二、犯罪心理美学的实存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不仅犯罪人自发进行审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处于整个历史范畴中的特务汉奸、武装敌寇、会道邪教、地痞行霸在内的一切社会反派人物都存在着很独特的审美精神过程。正由于有了能产生心理支柱、精神脊梁的“意识情化机制”,才使他们凭籍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堡垒去向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宣战,更见杀身成仁、宁死不屈、决战决胜的信念。

      犯罪人的美学心理现象同正常人的美学思维形式一样,其审美认识的呈现也与感染、激励、发生等美学心理形态相关,由此储集迸发出罕见的精神辐射力量,引导高能量破坏行为的深化。感染指个体在一定开放或封闭的环境内,其身心的注意被刺激对象的作用所深深吸引,情感体验随之发生变化,达到意识的强烈共鸣,导致情感移位而构合为新情绪的现象。作为活生生社会成员的犯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各方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多种因素里的相关刺激有时会引动他们心理的跟进,有的因素让其内存的认知同新感觉一体化,心理复合感应获得强化,意志进入“那就是我”的幻异心境,而心思飞舞、情系意境、激动非凡,为之倾情动容,心情受到极大的感染,掀起的滔天情浪,久久无力自抑。这种榜样性的心境追定、情感膨胀、心态瞬易的沸扬状态以个体审视厘察对象内的情节、背景、人物、结局正常与非常的逻辑线索为准,在去粗取精后,留下主要的精彩片断重新加以组联,再自那大脑里浓烈地回放,就使前面还比较朦胧的图像、意感立即呈现出清晰化、典型化的体验效果,进而透彻地体验到一种和顺、协调、舒畅的感性美,拓展成一片愉悦的广阔心境。激励指个体美学心理由感染心像的速动催发,幻引出一种依恋形态境域的情结,并出现联想式的意念应合,直接推动或浸润成一股冲击力度很强的模拟内导精神力量。激励是主体审美系列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爆扩性体验化的微观心素。它可统收感染释放的全部能量,更起承上启下、内聚外激、排斥异体心的效应,是研究犯罪人美学心理原体的一道七色精神风景线。其萌生的必然性源于三方面:感染心理形态意义对后续心理的作用体现在将主观审美情绪、气质、对象、浓度标定在特殊的直观人物情景位置上,且更深进地把美像情境、人文价值清晰地归提为美的观念;受当时潜意识的惯性驱动,便引发了主体审美激情的无限增大、情商的融解、意志的向往,逐渐演化成激励的美学情思;犯罪人的精神智睿、情趣感念的存活势必需要选择性接纳他们所能触及到的社会事件、人物活动、市井心理内的情律、物态典型活像,从中撷取精神刺激来牵动呆板的心理感觉,使内应生动昂扬、神有所专,才能保持身心运行的敏知捷达,而这一健全的心声状态是靠激励的心像支撑的。他们的逆反社会行为均受反派激励美学感应、美和观念、美感创造心理调配的,逆反行为的得逞与失败会使其体验到活动的英雄美与悲壮美的陶冶,并再次变塑为更深广的美学激励。另外,激励心态的本质在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全盘承纳,榜样化的虔诚认可,立足于现实又朝未来展示审美的新期待。激励状态喻示了主体知晓感染氛围铺垫起来的精神榜样,让美感行为捕捉到新兴的信仰方位,倾力仿效心中偶像是否与自己人生意义休戚相关,强悍的心意动力从此迸发。发生指犯罪人自感染和激励心理演绎后,涌现、归推、前趋的一种外化行为的准犯罪心理状态。发生类属美学心意的定向运动,标志着新的审美观念的拟确,是将一个基本审美心理历程的“果核”剥脱在直觉感知里,借助已显现的审美心理宽敞渠道开始了特有的发生态活动。发生美学心态实则犯罪人立体调整曾经反面生活积累构筑的美学基础,包括审美视角、审美格调、审美图式,促动美感体验的扩充与逆变。譬如一流窜犯在公安监所拘押受审期间,因受审讯人员生活图景美、社会心灵美的感召而交待了几起本地犯罪的事实,也协助公安机关追回了一些赃物,使盗窃罪名获得法律的认定。但他返回监所被一伙同监惯犯扎实地拨动教唆一番后,该犯蓦地发现自己上当。他还从教唆里知道,同公安局软磨硬泡的榜样典范事例与挽回的操作技巧,倍受英雄壮美的感染,更得精神的激励,迅速进行了内心的有效调整。当他再次进入“深挖余罪”的审讯并观察体会审讯员和周围的气氛时,审讯人员的和蔼笑容、循循善诱的开导却变为了笑里藏刀,表面的笑脸中隐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规劝的话语好像是要人喝下毒药的药引子;这些现象加之长方形的监号,活像一个由权术诡谲编织的陷井正张网以待、请君入瓮;他透彻地觉察到了一股带着血腥的“无耻奇丑”。因此,他一反常态:巧用沉默、反诘、辩解、搪塞、冷笑等多种反讯方式对抗,决心同审讯人员周旋到底。稍稍过了一段时间,他发觉审讯员的笑容渐渐退去,脸谱上浮堆着逼人的“杀气凶态”,感到审讯员的“狰狞面目”已暴露无遗,所以他由衷庆幸同号嫌犯的及时提醒。尔后他就与审讯人员来了个逆水行舟:凡问讯的事偏不供,不提起又不重要的小事却固执地陈述;人家兴奋心情佳,他便愁眉苦脸,否则就调头。审答双边的磨擦产生不合谐的情境,使他觉得这才真正是戏弄审讯员的艺术手法,构成了一幅“碰碰车”的谐顺图像(新颖的美感倾向),心理溢满了惬乐的情愫。发生犯罪美学心态还包摄继前而来的潜在意识流同连续伴随呈现的联想演绎心感运行调动,犯罪行为设计系统因势组模,将审美心理的精神编码序列变化为求美行动的实施过程;犯罪个体发生精神过程的各种情感活动始终受到特异美学意像质的制约,它折射出另一类规律性的动态进程。

      三、犯罪心理唯美的逻辑动力
      有感而发并针对性的提出犯罪心理美学概念的目的,在于发现掘进个体的犯罪行为动力。无论哪一类的犯罪能充分调集主观智力与施展情商去克服一切困苦险阻,实现既定的犯罪行为动机,都离不开犯罪心理动力的激发控制。犯罪心理美学领域的动力现象为一个完整的动力体系。它分内源联接、迸喷推进、导向热化三个层面,每一轮前导的审美动因及扩展状态又必然性缩影成为后一轮生发的根据;其后者的美学心理活动绝非前者的简单再现,而是更生动、立体、群态的美感聚合。犯罪人在无意游离的社会生活内与预谋设伏的突击行为里,甚至睡梦甜呓中,深深感悟到一种诱心之极、动情绝顶、无力抵御、伴境欢悦的刺激。它虽时短逝迁,但彻骨蚀心、勾魂牵肠、感人移世的“浓郁美态”令犯罪人永不淡忘,并随时动而增眷念,心思勃然,倾情依依,前后环绕,剪扯不断,更企图用人为的活动来复现出“幻景式”妙感的现象就是犯罪心理美学逻辑动力。

      它共包括如下三种:惬悦烙印心理。犯罪人盗抢、贩毒、制假大获成功,大把的钞票滚滚而来,腰袋行囊顿时鼓胀,“钱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用这些钱狂饮饱餐、赌嫖无忌、恶作游戏、夜夜金迷,换来了周身爽达、切心舒意等无以复加的惬悦感。诸类适谐完满的身心感觉给了犯罪人强劲的体味,让他初领到畅心所望的洒脱美觉,并以浓烈、绝态、系列的记忆方式牢固地烙存下来。感兴惯速心理。惬悦烙印心理是将一个生勃热辣的场景、浓感、狂意的直觉用动态的形式保留于识记状态中的。由于悦欣温度还在发生诱惑犯罪人二度感应的惯速,使其可深沉细慢地品评“悦欣情节”内的余味,从而收取了现场疏忽的感知。尽管事过境迁,感兴惯速引导的心应滋味仍旧香醇甘佳,依次回转百缠其间。现实心理与潜意识的释放内刺激及悟尝奋动感的合一,任意地截取感觉最强的精神敏动情节,上下涌翻,潮起情翔,心展境中。复现模景心理。在感兴惯速联接重动已交织成定势状态后,便以极其熟悉的模式图景渐渐沉淀于观念内,从意识总量上加大了心理的空间。一旦犯罪人又因某种客观相似的诱源触发了“模景”内存,它就立即准确地使先前获得的那种典型、地道、厚实的感觉跟着意向的引导,不断地流淌出来。犯罪人的脑海里相继呈现了种种人事物和爽舒乐的意境。原本犯罪人的认识重心还在这些偶发的诱因上,但自从模景的情境刺激复现后,其意识受动就将主轴转换过来了,主观注意力加大了密集搜索“意义信号”的强度,犯罪人再一次体感到模景心理的魅力,不由得掀起情绪的浪头,决心重新用故意的犯罪行为去真实地重温此类妙趣的感觉。

      《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