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记住“不迁怒”,能救命的(《芈月传》传统文化点评系列)

 尚存学 2016-02-01


《中庸》所推崇的“中和”之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欢迎点击标题下“古语今世”、文末二维码,或在微信查找公众号“古语今世”添加关注,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1
怒气、怒气、怒气……

怒气伤身。

《芈月传》里,秦王嬴驷临终的经历,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嬴驷因为感染了风寒,一直没好,需要细心调养。恰恰这个时候,新立的太子嬴荡又闯了祸。


三月三上巳节,公子通因为看不惯太子嬴荡一贯的跋扈行径,与他顶了嘴。嬴荡怒火中烧,竟然让手下暴打、羞辱了公子通。

公子通气不过,一时想不开,竟然上吊自杀了。

消息传到秦王嬴驷那儿,他生气了。一是生气所立的太子竟然如此德行,二是生气自己的儿子竟然如此懦弱,以至于受不了羞辱自杀。


秦王嬴驷的更大的气,还在后头。

公子通的妈妈樊长史跑到秦王那儿,指证王后芈姝曾经蓄谋杀害公子稷。秦王震怒,要废太子、废王后。


但是,压倒秦王的最后一根稻草还在后面。可能是受了谋臣的指点,太子嬴荡使出了狠招,带一帮打手,承明殿院子里,教训教训公子稷。

就在大监受伤、公子稷几乎招架不住之时,秦王嬴驷及时赶到。看到自己所立的太子竟然如此不堪,秦王急火攻心,口吐鲜血,最后溘然长逝!


2
不迁怒于人

太子荡闯祸、公子通自杀、秦王嬴驷气死,其实都犯了同样的一个毛病:迁怒。

一个毛病,要了两个人的性命,差点废了一个人的位子。


迁怒,一般理解的是: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个人在家吵了架,生了气,带到工作岗位上,或者是在工作岗位上挨了训,受了气,回家撒在家人身上。

这种“迁怒”,我们如果能够避免,社会就能够和谐很多。


3
不迁怒于己


不过,要做到“不迁怒”,还可以理解得更深入一些。前面说的是不迁怒于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迁怒于己。

我们为什么发怒呢?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别人犯了错。


比如,别人说了冒犯自己的话,让自己发怒了。别人做了非常缺德的事儿,让自己发怒了。

就用上文《芈月传》中的例子看,公子通对太子荡出言顶撞,让太子荡发怒了;太子荡无德,残害同胞兄弟,让秦王发怒了;王后失德,残害王子,让秦王发怒了。


别人做了错事、坏事,是值得批评、教训,但是这不是让自己发怒的理由。

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带有这种意思,不要让外界的纷繁变化、自己的片刻得失而让自己悲悲喜喜。否则,自己就成了情绪的奴隶,就成了外界刺激的奴隶。

自己掌控自己的脾气,自己掌控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就像柔弱的小草一样,弱不禁风。不要喜事来了,就喜不自胜,坏事来了就悲从中来。我们要做的,是成为脾气的主人。

4
迁怒,是自己的修养不到家


生气、发怒其实是最傻的。这基本上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你看看,秦王嬴驷,自己发怒,自己气死,就是用儿子、妻子的错误,惩罚自己。

如果要怪,首先要怪的不是别人,不是他的儿子、妻子,还是自己的修养不到家。


修养到家,就是《中庸》所推崇的“中和”之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说的就是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控制。

要达到这个境界,很难。所以,孔子对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评价就是“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认为自己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除了颜回,还没有谁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所以,论语才有了下面的记载: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要向亚圣颜回看齐,努力做到“不迁怒”,需要我们不断反省自己,修养自己。在每一次雷霆震怒之后,都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又迁怒了,自己是不是又一次当了奴隶,而不是主人。


over


阅读“古语今世”近期推送的历史文章请点击:阅读近期推送文章。
阅读“古语今世”最受欢迎文章请点击:阅读最受欢迎文章。


欢迎点击二维码,关注“古语今世”:



延伸阅读——《芈月传》传统文化点评


提示:直接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7.你是工作的,还是工作是你的?

6.什么性格是好性格

5.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是魏征名言吗?芈月儿子能说吗?

4.《芈月传》里说班门弄斧、买椟还珠、闭月羞花,合适吗?

3.芈月打开和氏璧匣子用到的八种“法器”

2.楚国姓芈,今天没人姓,他们被秦国灭族了吗?

1.芈月传 | 唤起黄歇记忆的《诗经·黄鸟》,不是情歌是挽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