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斋

 率我真 2016-02-01
清 <wbr><wbr>赵之谦《为沈树镛书“郑斋”》

清 赵之谦 为沈树镛书“郑斋” 匡时2013春拍 成交价172.5万元



作品鉴赏

赵之谦同治年来到京师后,与沈树镛结为莫逆之交,同治二年(癸亥),在京师买得“郑文公上、下碑”,赵之谦有缘得到郑道昭等诸刻石,“奇赏疑析,晨夕无间,”令眼界大开,学知大进。使其领悟到了裹锋的行笔方法,悟出了行笔的顿挫韵律。在诸碑中“郑文公碑”他用功最勤。赵之谦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三十之后,自觉书画篆刻,尚无是出。壬戌(1862)之后,一心开辟道路,打开局面。”,可见此斋额即作于其“打开局面”之时,看来不仅是各路书家,即使是赵之谦本人也认为自觉在此时的作品是“上乘之作”,乃至在整个清代书法史上也算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代表作。赵之谦作为清代碑学的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


清 <wbr><wbr>赵之谦《为沈树镛书“郑斋”》


此幅书法结构俊逸挺拔,棱角分明,骨力劲健,犹存隶书意韵,起笔处多用侧锋,锋芒必现,极具特色。用笔上宏厚遒润,顿挫有致,字与字之间笔分意连,情性相关。整幅作品奔放大气,血肉丰满,以雄浑峻拔的北碑意趣来强调形体,逐臻神妙。其书风刚柔相济,体态婀娜舒展,可以看到北碑体斜画紧结、左低左高、上紧下松、点画方峻的特点。以“笔”摹“刀”,碑刻中锋芒刮利的刀痕在赵之谦笔下化轻松流畅的韵致。单字方刻峻削,转折处翻笔截搭,使点画力量饱满,富有立体感,字形结构以欹侧取势,而用锋偏正而露,随机应变,交替互出,不主故常。重心从左下角向右上伸展,在统一中求得平衡。整幅文字洒脱不羁,既不失篆分遗意,又有刀刻斧凿、风雨剥蚀的效果,充满高古质朴、苍茫浑厚的气息,极具金石气。赵之谦运用行笔的果断坚决和疾徐节奏变化来充分体现力量和运动感,使整幅看上去姿态活泼奇岩而不呆板,灵动,落笔不浊不滞,落笔清处血脉流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趣味,很具观赏性。颇俱得心应手之秒。为赵之谦由帖转砷典型作品。


清 <wbr><wbr>赵之谦《为沈树镛书“郑斋”》


赵之谦的书、画、篆刻均能开宗立派,至今仍影响巨大,在诸艺中于书法用功最勤,其书能合颜真卿笔意于篆隶北碑之中,其中运笔于转折之间,多见气势,雄发凝重而挺拔坚劲,自成一体。他的北碑体被认为“最为优美”,“为书宗北魏成绩最著者”。
包世臣的《艺舟双揖》,特别强调道昭对古代书体融会的贡献:北魏体多旁出,“郑文公碑”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
赵之谦对郑道昭极为推崇,在“郑文公上、下碑”上下足功夫。为沈树镛题写此幅“郑斋”额端,笔划间显现“郑文公碑”影貌。如“郑”“悲”“大”“均”“以”“名”等。而“斋”字则取自北齐《董洪达造像记》。
同时赵之谦还为之“郑斋”、“郑斋金文”、“郑斋金石”、“郑斋所藏”大大小小刻印甚伙。在同治二年十月所刻的“郑斋金石”边款刻:“北朝书无过郑僖伯,均初既得云峰、大基两山刻石全拓,乃以郑明斋,属余题额,并刻是印,同治二年十月,碑盫记”。在同一时间书写的这件“郑斋”额端,有赵之谦刻石记载,又有赵之谦书法由帖转碑之转折代表作,流传清晰,此斋额书名(赵之谦题额)、名款(沈树镛上款)、名额(沈树镛“郑斋”额)、名录(赵之谦刻石著录),为佐证赵之谦“郑斋”题额一百多年来的著录提供实物对象。珍贵异常,其史资文献价值不可低估。


清 <wbr><wbr>赵之谦《为沈树镛书“郑斋”》


沈树镛(1832-1873),字均初,一字韵初,号郑斋,川沙城厢(今浦东新区川沙镇)人。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生平收藏书画、秘籍、金石甚丰。尤对碑帖,考订精辟。沈树镛长于赵之谦三岁,却为赵之谦生平最为重要的赞助人。
沈树镛博学多才,长于考订碑版文字,嗜金石书画,精鉴别,收藏甚富,著述有《汉石经丛刻目录》、《汉石经室跋尾》、《书画心赏日录》,并与赵之谦合撰《补寰宇访碑录》。
款识:均初得云风、大基两山石刻,因以郑名斋。悲盦。


作品资料

作者  赵之谦  
尺寸 30.5×71cm
估价  RMB  640,000-720,000
成交价 RMB  1,725,000 
专场 古代书法专场
拍卖时间 2013-06-04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
1、《赵之谦印谱》P75,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2月。
2、《赵之谦传》(下)P22,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
3、《赵之谦年谱》P112,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
4、《赵之谦研究》(下)P525,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
5、《赵之谦著作与研究》P9,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
6、《赵之谦编年印谱》P105,山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4月。
钤印:赵之谦印
备注:沈树镛上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