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的欺骗性

 自在云之南 2016-02-02

语言的欺骗性

 

辩论中的任何一方,常常会遭遇非常尴尬的处境:一种思想明明充满罪恶,可是,因为其中总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当这种思想的粉丝刻意抬高、扩大、突出、强调这些合理成分的时候,对方常常会毫无招架之力。

 

事实上,无论是正与反哪一方,都不知道,此时此刻,双方都处在被语言所伪造的,虚假的意境--用鼠皮当虎皮,的欺骗之中。

 

这种语言的欺骗行为,无处不在,令渴望获得真实结论的辩论,成为毫无收获的闹剧。

 

例如:儒家思想,其中含有仁义,忠恕,忠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止于至善等等,许多听起来令人倾心的,符合常人所亲所爱的,似乎道德高尚的观念与人生追求。

 

可是,作为整体的儒家思想,它的全部内容,是区分为,纲与常、轻与重、主与次、先与后,并以纲为核心、为至关重要、为思想的灵魂,而陡峭地向下展开,

 

以纲为柄,而发生作用和变化,并因此受到社会的取舍而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根,是建立在“克己复礼为仁。”的核心价值之上。

 

克制自己来恢复周礼,并获得“和谐”的社会秩序,是儒家追求的一切。

 

恢复周礼,才是对的,是好人,是君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人,是小人,是敌人。

 

礼,秩序,等级秩序,才是儒家的大纲,是儒家思想的基石,是儒家所倡导的和谐的基础,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础,是绝对不可违背的。

 

帝王因此,唯此,才崇尚儒家。

 

复礼,就是恢复周朝规定的秩序。在众多的秩序中,最重要最显然的秩序,毫无疑问是服从。

 

最好是,对上忠诚,对下宽恕。这样的金字塔才能实现寡人的江山,万年长。

 

若能实现象对待父母那样,对上忠孝,那便是儒家的至善境界。

 

儒家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离开了忠孝,一个人就不再是人,而是畜生。

 

儒家道德伦理中的元素,是以忠孝,为灵魂,为核心,为纲,为一切是非的准绳。谁能否定吗?无论是原教旨儒家,还是现代新儒家,你们谁能否定它?

 

离开,或者,割舍了忠孝,便不再是儒家。在忠孝之外谈道德,也不是儒家。

 

论儒家的是非,不谈忠孝,就是诡辩。

 

将忠孝引入政治,正是儒家,孔丘,的巨恶,是中华民族万恶之源。

 

可见,儒家思想道德伦理中的元素,是完全非独立,不对等,它们之间的价值轻重,天差地别。

 

因此,当辩论的一方,抛开纲要,脱离宗旨,去掉灵魂,去掉核心,将次要的成分,儒家囊括的常人的共识,大讲特讲,这样的人,要其言行一致,绝不可能!

 

他们却能在诡辩之中,自欺欺人,蒙骗大众,无往不胜。

 

我将这种诡辩方式,称之为:用鼠皮当虎皮。警醒世人!

 

说到底,儒家思维的核心,是建立在因人的身份等差,而必然滋生的是非分野,进而产生“敌我对立”之唯我独尊的意识的基础之上。


人,应该坚持忠孝?还是应该追求真理?    这难道还要争辩吗?

 

儒家的思维方式与伦理道德,将人固定在不公正的等差的秩序之中--君与臣,君子与小人,

 

它强调和扩大了人的被扭曲了的社会价值,而使人偏离了自然之人所需要的公正自由的,帮助人驻守于人的自然价值之中的思维方式与伦理道德。


人,应该坚持忠孝?还是应该追求真理?    这难道还要争辩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