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新风扑面来

 杏坛归客 2016-02-02

我发表的文章

田园新风扑面来

      ——两首获奖新田园诗创作体会

   在翟生祥同志积极倡导与努力推动下,我国诗苑中一朵新葩——新田园诗正绽开怒放。今年中秋期间,全国第四届新田园诗大赛颁奖会在运城市举行。我的两首小诗获奖,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心情格外激动。

    现谈谈这两首诗的创作体会,兼谈一下自己对新田园诗特点的理解。

两首小诗如下:

 

           田头即景                           老农乐

村姑俊俏绾红巾,                  理罢芝麻理豆瓜,

割罢秋禾理素裙。                  老农树下饮凉茶。

饮口山泉轻润嗓,                  打开报纸览商讯,

柳荫下面念英文。                  唱起山歌送晚霞。

 

   第一首诗描写的是农村收割秋禾时,一位农村姑娘在劳动休息时,抓紧时间朗读英语的情景,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不甘落后,追赶时代步伐的新风貌。第二首诗描写的是一位老农在田头休息时,浏览报纸上的农产品价格信息的情景,反映了当今农民关心市场情况的心态。我个人认为这两首小诗反映了当前农村和农民的新风貌,透露着时代气息。

上世纪70年代,我曾在定襄县城工作,经常下乡,对农村和农民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那时候,由于旧体制和“左”的思想的束缚,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割“资本主义尾巴”,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不少人连口粮都不够吃,不少小伙子因为穷结不起婚。

1978年9月我调入山西矿业学院工作,此后很少有机会到农村了。但农村贫穷落后的影子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形象,心态也与过去不同了。这几年来,我抽空到近郊参观,偶尔也回故乡沁源住几天。我看到了农村的新面貌,听到了许多新鲜的事情,感受到了农村的时代气息。许多农村,新屋新院新街道、新设施。许多农民家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不少人还有手机。农民的穿着打扮也很入时,从外表上看不出是农民。他们很关心时事,谈论的也是国内外大事。总之,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精神风貌也与过去大不一样了。在这种背景下,我就萌发了创作上述两首诗的念头,用一少一老形象来表现新式农民的精神风貌。

    下面谈谈我对新田园诗特点的看法。与古代田园诗相比,新田园诗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集中在一个字就是“新”,新在哪里?

    一是气息新。古代田园诗,大多描写的是旧式的田园风貌,反映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状况,传递的是简陋、古朴的气息。诗中经常出现诸如“穷巷”、“荒墟”、“荆扉”、“荆薪”、“荷锄”、“负耒”等字眼。这些字眼就不宜写在新田园诗中,因为现在的农村风貌与古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状况全然一新,地里是拖拉机、汽车,街道上是摩托车、自行车,住的是新房新院小洋楼,这是时代的进步。因此,新田园诗必须真实客观地描写当前农村的巨大变化,充分地透露时代气息。

     二是形象新。古代田园诗中也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有的是别人,有的就是诗人自己。但这些形象是陈旧的,寒酸的,一方面让人感到可爱,另一方面又让人可怜。例如陶渊明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展示是一个冷清、凄苦、孤零的形象。王维诗中“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让人觉得诗中的人物贫寒而可怜。新田园诗中的人物形象应当给人一种欢快、乐观的感觉。他们情绪饱满,面带笑容,唱着新歌追赶时代步伐。这是因为他们是新时代的主人翁。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实惠,而不在是“怅然”“怅恨”的心态和情绪了。

    三是语言新。古代田园诗中由于受时代的局限,许多词语既有古朴、率真的一面,也有另人费解的一面。这给今天的青年读诗时带来一定困难。新田园诗就不宜用文言来写作,而应该用常见的,明白的词语来写,甚至可以让“口语”入诗。只要音节流畅,活泼清新,就是好诗。这种诗好懂、好念,便于朗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可以深入人心,鼓舞人心。

当然,新田园诗要写好很不容易,要求作者深入农村,体验生活,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情绪,运用新的表现手法。相信在诗界朋友的努力下,会出现更多的新田园诗佳作,让新田园诗这朵新花乘时怒放。

 

(原裁《诗书画》2002.3.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