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八十四

 修和 2016-02-0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的根,这句话告诉我们,“仁”的根本在“孝”。还有没有?(有同学说“忠”)“忠”,根据呢?(同学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亦。”)这句话来自《论语》中一段对话,当时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在旁边听了以后,说“唯”。“唯”是什么意义呢?是啊。后来,孔子离开了,曾子的门人问:“你悟到了什么?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以,大家讲“忠”是不完整的,至少,还包括“恕”,但是这样就有问题了?问题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孔子把“孝”安立为儒家的根本,原因在什么地方?这是有背景的。我们如果不了解背景,就会以为“孝”这种认识会贯穿一切时空,这就错了。特定的时空下产生这样的认识,背后是有它的因缘的。什么因缘呢?

这个“孝”,金文是这么写的 。大家看这个形象像什么呢?一个小孩。上面呢?一个老者,弯着腰,头发和胡子很长。这个小孩跟这个老者的形象之间,就形成一个“孝”字。在《说文解字》里面,“孝”解释为“善事父母也”,就是非常善于侍奉父母,这就是叫孝。悌呢?“善兄弟也”,善于侍奉兄弟。所以,无论是孝还是悌,它的对象就是父母、兄弟,这是一家人。所以,孝悌它所构建的一套伦理与另外一个字紧密相关,这个字是什么呢?这就是“家”。

现在我们对“家”做一个认识,不能正确了解家是什么,我们就无法了解孔子为什么提“孝”和“悌”。家是什么?如果大家觉得不够形象的话,我给大家画一画 。这是什么呢?房屋。房屋里面呢?有一头猪。这个是家,各位能接受这个现实吗?房屋里面有头猪,人跑哪里去了?你说人在喂猪,人在哪呢?这个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他是在观察生活,家什么时候出现?他就观察,有猪出现就组成为一个家庭。而且猪一般有一个猪圈,而且还将猪圈搭一个草屋,草屋下面可以睡觉。在坐的一些同学可能来自农村,从小应该跟猪打交道。家里养两头猪,用吃剩的饭喂它,庄稼喂它。猪什么都吃,而且生活要求特别低。一年能养两头猪,家庭收入就可以保证了,是一家的经济来源。所以这个家,可不是我们现在说房子里面有猪的就是家,它的另一种含义是什么呢?有私有财产。那头猪所代表的就是私有财产。

但是“家”为什么取猪不去取牛羊呢?不取其他属相呢?这个问题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追溯历史。在《大学》里面有一段句话跟这个相关。引用孟献子的一段话,他是鲁国一个贤大夫:“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家里面有马乘的就不要再养鸡不要再养猪了,家里面有“冰”的就不要再养牛和羊了,家里面有“百乘”的就不能养聚敛之臣了。这是字面意思。它是讲什么呢?讲过去社会结构中的一种财富平均的思想。家里有马车代表社会地位是大夫阶层,家里能够养得起鸡和猪的一般是士人和庶人。士人和庶民家里能养猪就组成一个小家庭。“伐冰之家”,就是在祭祀的时候用“冰”,这个代表一个身份,已经属于上卿大夫了。百乘之家就是国君,千万不能养聚敛之臣,如果养一个聚敛之臣还不如养一个盗贼。大家想想看,盗贼偷的是一家的财产,可是养一个聚敛之臣,他会把老百姓的财产都给你搜刮过来。国君一家富裕了,可是老百姓不干了。非常危险!

这是什么?古人在考虑社会稳定的时候一定反对垄断、一定反对财富聚敛。所以每个阶层要做自己应做的事情,不要希望所有的好事都找你身上来。大夫如果去养鸡豚,肯定不是一只,也不是一头,而是一群,那老百姓的生活来源就断了。这段话主要想说明什么呢?一个基本的家庭组成单位是鸡和猪,特别是猪。所以这个家除了拥有私有财产内涵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最低的保障,这个家就形成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那么,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或者说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个社会整体性结构出现的呢?

你会说有父母、有孩子,这就组成一个家。其实还不是。这个家庭结构什么时候开始稳定、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社会最基本结构的构成呢?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关键转折点,是跟谁有关系呢?跟大禹有关系。跟大禹为什么有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尧舜禹之后开始进入夏王朝了。之前是禅让制,后来是继承制。大禹治水虽然功德很大,但是他后来开辟了一个王朝,让他子孙把这个王位继承,不是禅让制。我们可能会认为说,这是大禹及启改变了社会,实际并非如此。一个社会发生一个转折,它不是个人所为,而是社会整体结构到这个时候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社会到大禹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是跟大禹做的一件事情有关系。什么事情?大禹治水。

当时洪水滔天,而且持续的时间非常久,在尧的时候就是这样了。当时尧就因为洪水的问题,头疼的不得了,他希望臣子能有一个人能治理洪水。后来,众生推举了鲧,也就是大禹的父亲。但是当时尧对这个人不是很满意,他认为这个人的心不正。但是大臣都推荐他。尧说:“既然你们推荐,我们就试一试。”结果一试,九年过去了,洪水依然存在。后来舜即位以后呢,就任命禹为专门治水的官员,结果禹很快就将水给治好了。

最初人们的生活主要在山上,因为水淹不到它。水退了之后,就有耕地了,人可以定居了,定居之后家里养头猪,家庭结构就形成了。所以,从大禹之后,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了,整个社会基本组成单元是家庭,而且非常稳。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政治制度就相应发生变化,中国社会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这中间的转变是从大禹到他的儿子夏启完成的。在之前,天下为公;在之后,天下由一个个的家族组成。       正是在这样一个变化的背景里面,面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国家制度,孔子就开始追根溯源——社会为什么变得动荡不安?为什么礼崩乐坏?他不断追溯的时候,发现跟“家”有根本关系。家是什么地方呢?家是产生私心的地方。人没有家,他的私心没有载体,他靠的是社会,他靠的是人。人一有家庭,马上就考虑家庭问题,所以人的私心借助家庭得以稳固、得以放大。当时孔子思考说,既然整个社会都是由家庭组成,如果家庭没有很好的规范,成为一个营求私利的地方,这个社会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构建了一套伦理。什么伦理?家庭伦理。

在这个背景之下,才有一套家庭伦理出来——孝、悌。这个伦理在干什么?在对治人的私心,在对治人考虑自我的一种习惯。所以人在面对父母长辈的时候,在面对兄弟的时候,面对妻儿的时候,该以怎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他们,应该怎么做?他告诉我们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只要我们去实践,人习惯考虑自我、习惯去占取的一种状态就可以得到改变。所以,以家庭伦理为根本,人在进入社会的时候,他提供了另外一套伦理规范,是什么呢?就是忠、就是信。这些伦理规范,是人进入社会以后,面对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时候,他所遇到的新的伦理规范。而这整套伦理规范,全部是在对治人的私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