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摄古建筑,注意减小透视变形

 老刘tdrhg 2016-02-03
什么是透视变形?
拍摄古建筑,注意减小透视变形
所谓透视变形,简单的说就是近大远小。举个例子来说,你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往远处看,公路的边缘本身是两条平行线,但视觉效果却是在远方汇聚了。反映到建筑摄影中,这种效果更为明显。比如说拍摄一座古塔,塔本身是上下一般粗的,但是当你站在塔下向上仰拍的时候,照片中一定会出现底部大上端小的效果,看到很多人怪相机不好,其实这并不是由于相机或镜头的质量缺陷造成的。
拍摄古建筑,注意减小透视变形 如上图,平视,透视变形很小,反映了真实的尺寸比例;
 
拍摄古建筑,注意减小透视变形
上图,仰拍,透视变形明显,下大上小;
 
透视变形的原理和简单计算
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物距的倒数加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由于在一般的建筑摄影中,物距远大于焦距,因此可以近似认为像距等于焦距,而此时根据简单几何可知,成像的大小便近似和被摄物体的距离(即物距)成正比。
(以上计算均基于简单透镜成像原理,但相机的镜头并非简单透镜,而是一组复杂的透镜;但当物距远大于焦距时,可近似使用)
那么在什么位置拍摄时才能尽量减少透视变形呢?
拍摄古建筑,注意减小透视变形
举个具体例子来说,一座古塔高50米;
首先,站在平地上:B1点拍摄,此时距离塔身约30米,仰角为60度,可算出最大透视变形(此时为照片上塔顶部和塔底部的宽度比)为50%;如果退后一点至50米处的B2点拍摄,此时仰角为45度,最大透视变形降到了29%;再退后一点,至约90米远的B3拍摄,仰角为30度,最大变形降为14%。
换一种方法,提高拍摄的垂直位置,比如说升高到25米,即塔高的一半:当在约30米处的M1点拍摄时,最大透视变形(此时为照片上塔身中段和顶部或底部的宽度比)从平地上的50%降为24%;而在约90米处的M3拍摄时,仅为4%!
 
至于更为具体的情况,可参见下图(假设塔高为1)
拍摄古建筑,注意减小透视变形
可见,无论拍摄时的垂直高度多大,只要水平距离大于两倍塔高,最大变形都小于10%,而大于四倍塔高以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拍摄古建筑,注意减小透视变形

 再看这张照片,是不是感觉怪怪的?其实并没有拍歪,而是由于距离太近,即使垂直位置较高(在高处拍摄),透视变形还是很明显。
拍摄古建筑,注意减小透视变形
水平距离较远时拍摄的同一座塔,感觉好多了。

结论:减小透视变形,可采取走远爬高两个简单方法。而在距离较近时,“走远”的效果明显要比“爬高”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