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摄影的两种思路

 清风留影xyz 2016-02-03


(被点评的照片)

 

作者提问:

徐老师,这张片子是孩子会考时拍摄的,我自己感觉还有点意思,就起了个名字《路在脚下》。但许多老师说图片拍的没有意义,想请徐老师点拨一下,失败在哪里,接下来该注意改进些什么。谢谢!

 

徐晓刚讲评:

这张照片采用了含蓄的形式,但是表意不清,主体双脚与陪体广告单、后面的人、建筑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不是很微妙,或者说没有明确的联系。后面的人物、建筑信息不明确,交代不了和考试相关的信息,广告单与走过的双脚也看不出或联想不到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单看图片,这也许就是一个路人随意地走过街边。

假设,如果是一个背着书包的人影与广告但结合,联系就更清楚一些了,再假设走过的人腿上穿着校服裤子,印有某某中学字样,也会清楚多了。当然,背景最好也要有用,有信息量,如果无用,不如虚化掉。总之,一幅画面中主体、陪体关系因该是有机联系,相互呼应,相互衬托的。

 


 

讲评之后发福利——纪实摄影的两种思路

 

今天点评的是一张纪实照片,由此联想到纪实照片的两种拍法,一是含蓄,二是明确。

纪实照片可以直接把新闻学中的“五个W”尽量交代清楚,当然,一幅照片全交代清楚也不太可能,交代其中几个“W,就算是明确了。也可以用含蓄的办法,以极其吸引人的简洁的或部分的或局部的或隐晦的图像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细读你的图片说明。重点是含蓄的照片要足够吸引人,不是简单的故弄玄虚,半遮半掩,而是直接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看一张含蓄的纪实作品案例:

《手--乌干达旱灾的恶果》  迈克·威尔斯摄

 

1980年,威尔斯在乌干达拍摄了这幅照片,当时非洲大陆的干旱和饥荒并不为外人所知晓。正是这张照片使人们开始注意非洲这个灾难的大陆。这张照片使用了对比和特写的手法,确实是一张伟大的照片,它拍摄的内容震撼了整个世界,能够吸引人去看文字的介绍。

 

  再看一张明确的纪实照片案例:

 

《幸福的史家小学》  徐晓刚

      201617日,北京小学中的超级名校——“史家小学”,孩子们在进行拔河比赛。

 

为什么拍这个小学?因为它是“史家小学”。谈到“史家小学”,那是北京年轻家长心中羡慕不已的地方,正巧单位楼下就是这家小学的低年级部,所以有机会看到了这一幕。拍摄时,采用了大场景俯拍的方式,把活动主题的条幅拍入画面,交代背景。再连拍抓取生动的瞬间,放大图片,可看到赛场中央,孩子、老师生动的表情动作。我计划同一个场景拍摄春、夏、秋、冬四张,表现顶级小学中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目前只完成这一张。

 

当然,纪实照片的拍法绝不止这两种,大家可以根据经典作品,继续分析、探索。如果您拍的是纪实的组照,可以全含蓄、可以全明确,也可以其中既有含蓄的,也有明确的。





关注“摄影讲评”,每天进步一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