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家解海龙:《大眼睛》是怎么拍出来的?

 fjsmhm 2021-03-01
中国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的一位利用摄影推动社会进步,启动造福几代人教育事业《希望工程》的摄影人。当时还是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创作员的解海龙,利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辗转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跑了20个省,50多个县,200多所学校,用了近6年的时间创作主题摄影——20世纪末叶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其中“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等经典摄影作品,改变了千百万贫困孩子的生存状况,堪称中国最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之一。其中的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对大眼睛望着前方,这张名为《大眼睛的小姑娘》的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定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感动了一代中国人。


1992年10月,解海龙以《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为题的图片展在北京、台湾、香港展出,获得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1994年,希望工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大型义演。解海龙的照片同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展出,他因此成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实摄影展的第一人。“大眼睛”照片注册了专利,曾贴满全国大街小巷,几乎成为20世纪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

2006年的北京华辰秋拍会上,高51cm、宽34.8cm的《大眼睛》以30.8万元高价拍卖成交,在西藏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同时也为中国纪实摄影在艺术市场上正了名。2007年 “大眼睛”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美术课本。

解海龙老师这张经典照片
是怎么拍摄和制成的呢?
1991年5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张湾小学,解海龙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 照 片
《大眼睛》这张照片的拍摄,使用的是尼康F3相机,80-200mm变焦镜头,柯达TMY400黑白胶卷。拍摄时按人物的脸部测曝光,曝光补偿为加三分之二档。

暗房局部加光示意图

暗房局部加光示意图

好书推荐:里程碑式摄影巨作,记录影响人类命运的100件大事。马格南图片社70年影像精华,收录罗伯特·卡帕、布列松、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凯瑞等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


这样照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最终效果
给前景部分多加光,使影调更深更厚重,以突出画面视觉中心的大眼睛。这是最终的效果。

大眼睛小姑娘 / 苏明娟
解海龙 / 摄影  张左 / 制作

80年初,我刚拿照相机时,总想着找个老师。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解海龙,我们时常挤在他家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里聊摄影,他的爱人和孩子用布帘隔开,睡在里面。开始彼此生疏,我们叫他老师,熟了便称他“大哥”。后来我的拍照技术有了提高,他帮我从建筑公司调到了崇文区文化馆,和他一起工作。

80年代末,解海龙开始拍摄“希望工程”,我的任务就是在后方做好服务。冲显胶卷是根据我们事先商量好的曝光组合去做的。海龙拍摄时习惯曝光稍稍过点,我就根据他的习惯去冲显。第一卷冲好后,根据底片的薄厚定下一个基本的密度,在以后的制作时就以这个为标准。

《大眼睛》这张照片的拍摄,使用的是尼康F3相机,80-200mm变焦镜头,柯达TMY400黑白胶卷。拍摄时按人物的脸部测曝光,曝光补偿为加三分之二档。后期胶卷冲洗时,我把显影时间缩短了30秒,底片反差稍大但还是能接受的,要在照片放大制作时加以弥补。对相纸曝光是以人物脸部做的试样,整体曝光后,再做局部的加光处理。在这张照片放大制作过程中,只采用了局部加光的处理手段,还是很容易把握的

“希望工程”的照片引起全社会对贫困失学儿童的关注,我也有一种荣誉感,为自己能结识这样的老师、大哥而自豪。
“希望工程”的照片引起全社会对贫困失学儿童的关注,我也有一种荣誉感,为自己能结识这样的老师、大哥而自豪。(以上4段文字摘自《解读黑白潜影:暗房师的制作思考》作者:张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