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解伤寒太阳中篇 kura翼寒水

 清茶清清 2016-02-03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头项强痛,背颈强直拘紧,没有出汗怕风的情况,用葛根汤治疗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经和阳明经同时发病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水粪杂下的下泄,这个时候可以同样用葛根汤来治疗。这是因为虽然症候不同,但是病机都在表邪,葛根同时还有止泻升提津液的功效,所以可以同样用葛根汤治疗。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如果太阳经和阳明经同时发病的情况下,但是却没有发生下泄的情况,不过有呕吐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应该用葛根加半夏汤来治疗。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太阳病,如果是桂枝汤的病症,却误治用泻下法治疗后,就会导致下泄不止。如果脉象急促,那就是表征依然没有缓解,气喘而又汗出情况的,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病,如果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怕风却没有汗出,而气喘的,用麻黄汤 来治疗。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论》
太阳病,如果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怕风却没有汗出,而气喘的,用麻黄汤来治疗。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太阳经与阳明经合病时,气喘而胸闷的话,不可以用泻下法来治疗,此时比较适合用麻黄汤来治疗。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脉象浮且细的情况,而且病人疲倦想要睡觉的,是因为外症已经缓解。如果胸口胀痛的话,服用小柴胡汤,只是脉象浮的话,给予麻黄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风寒伤人,导致太阳病,脉象浮紧,发烧怕冷,身体疼痛,没有出汗但是却心情烦躁的,是大青龙汤的主症,应该用大青龙汤治疗。如果脉象微弱,出汗却又怕风的,就不可以用大青龙汤,用了就会肌肉抽搐,这就是治症相反了啊。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病,脉象浮缓,身体不疼痛,同时水湿比较重,病情少有缓解的时候,但是又没少阴症状的,也是大青龙汤可以治疗的情况。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的表症没有缓解,心下有水气滞留,有干呕的症状,发热咳嗽,或者口渴,或者水滞大肠而小便通畅,或者咽喉有阻塞感,或者水滞膀胱而小便不利,或者下腹部胀满,或者喘的话,用小青龙汤治疗。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病,心下有水气滞留,咳嗽而带有一点喘,发烧不口渴的情况下,应该是用小青龙汤来治疗。如果服用之后,口渴了,这就是寒症快要缓解的症状。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在外表证诸如恶寒,头痛,发热等还没有缓解之时,同时脉象浮,弱,这时候应该以发汗来治疗,但是,因为脉象弱,说明营气不足,不能用麻黄汤,应该用桂枝汤轻微发汗。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太阳病,误用泻下法治疗后有轻微气喘的,是因为表证还没有缓解,这个时候应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来治疗。厚朴作用行气,杏子的作用是降气止咳。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在外症表征还没有缓解的时候,不可以使用泻下法,误用泻下治疗之后就会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应该用桂枝汤来治疗。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技汤。
 
太阳病,先用发汗的方法治疗,但是情况好像没有缓解的,就以为病情转入内部从而用泻下法治疗的,脉象浮而且病情没有愈合的情况,是因为脉象浮说明症状在外,而却反而用泻下法,所以就不会缓解了。既然脉象浮,病在外,那么还是应该用桂枝汤发汗来治疗。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象浮与紧,没有出汗,发烧,身体疼痛,八九天都没有缓解,表面的症状依旧在,这就应该发汗治疗。吃药之后有一点缓解,但是病人心情烦躁,眼睛喜欢闭着,严重的还有留鼻血的情况发生,一流鼻血症状就有所缓解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一开始没有发汗发干净,导致阳气郁结的原因。这个时候应该用麻黄汤来治疗。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太阳病,脉象浮紧。发烧,身体没有汗,出了鼻血后可以不用再做其他治疗。病情就会自己慢慢好转。因为此时人体内的正气与邪气斗争,虽然阳气郁结,但是出鼻血就把邪气排出体外,体内自然气息变得通畅。病情自然就会好转。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两经先后发病,先是太阳病,在一开始得病时,给他发汗,出了汗但是并不彻底,随后就转为阳明病。接着有一点汗,不恶寒了。如果太阳病的病症没有消失,就不能用泻下法,泻下就是治疗错误,这样可以继续发点小汗。如果这个人面色持续赤红,是外邪郁结在表,应该发汗解表,但是传统药物比较难控制,这样就可以用药物熏来发汗。如果发汗不彻底,就不能治好病,阳邪外浮,病情介于太阳与阳明之间,不能判断发汗还是不发,这个人很烦躁,不知道哪里痛,好像在腹中,又好像在四肢,不能判断。那个人肺气不畅,是因为出汗不够彻底啊。怎么知道出汗彻不彻底?脉象为涩就是了,或者可以问病人大便正常吗,正常就可以继续发汗.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象浮数的,应当出汗之后就能痊愈。如果使用泻下法,身体沉重,心慌的,不能发汗,应该等自身出汗来缓解症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寸关尺中的尺脉微弱,尺脉代表阴,即里虚,所以要等里面充实,津液丰裕之后,阳气充足了,自然就能出汗愈合了。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如果脉象浮紧的话,身体应当是疼痛的,这时就应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但是如果寸关尺中的尺脉为迟的话,就不能发汗。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荣气不足的原因,血少,怎么还能发汗呢?发汗会导致血气外泄,更会加重血虚的情况.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象为浮的,通常指寸关尺三部都是浮脉,是因为病情在体表,也就是说是太阳病,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麻黄汤来发汗。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象浮而数的,是因为正气足且病情在表,所以可以发汗,用麻黄汤来治疗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自己有汗正常流出,那是荣气平和,中医讲营为血,卫为气。营卫平和则健康,而不平和就是因为卫气不能与荣气协调的原因。血在脉中,气在脉外,再发一次汗,就可以让荣卫调和,气血各行其道,所以桂枝汤调和荣卫的作用很广。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没有其他什么脏腑的病症时,有时有发热,自己会出汗但是没有愈合的情况,是卫气不和的原因。先让他再发汗就能愈合了,就适合用桂枝汤。其实简单来说,桂枝汤的调和营卫的作用非常好,也就是说,其发汗的作用没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大,如果经常有些小病但又不知道怎么治疗的,就可以服用桂枝汤试一下。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病,脉象浮紧,没有出汗的,这就是麻黄汤的症状。如果流了鼻血,一般病情就有所好转了,因为肺开窍在鼻,流鼻血也是发散外邪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流了鼻血也还没有好的,这时就要用麻黄汤来治疗了。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已经六七天没有大便了,头痛有发烧的,是因为这时病情已经转入阳明经,这个时候应该用承气汤来治疗,但是,如果小便依然是清的,就说明病情没有转入里面,还是在体表,所以还是应该发汗,如果头痛的,就会流鼻血,这都还应该用桂枝汤来治疗 。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通常使用麻黄汤发汗后,症状已经缓解了。过来半天多的时间,却又再次变得烦躁起来,脉象是浮数的,说明还没有完全把汗发出来,但是这个时候再用麻黄汤就是太过了,所以这时只要用桂枝汤继续治疗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