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老红钢城

 我的昵称云雾中 2016-02-04



点击下方,聆听“武汉印象-有声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0:30 不老红钢城 来自武汉印象I有声版


不老红钢城

作者:王梅林

朗读:石    青



在湖北之外,提起户枢南北,管钥西东的武汉,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琅琅上口的“武汉三镇”:汉口的商业、汉阳的工业、武昌的文教,“三镇”似乎足已鼎立起泱泱大武汉。但我认为这些并未将武汉的味儿道尽,武汉不能少了青山,虽然它没有文气静雅的武昌昙华林、没有喧闹时尚的江汉路步行街、没有汉阳翠微路上香火袅袅的归元寺,但青山仍不失其韵味,青山的味儿,浓缩在了红钢城。我并不是红钢城的老街坊。念完书,从北京毕业后,来到武汉工作,暂住在了红钢城。
红钢城应该很老了,那些镶嵌在红墙上的门窗诉说着这里流转的沧桑,粗硕的梧桐树需要小孩儿拉着手臂才能合围,坊巷间尽是老人,他们剥豆择菜、或三五话家常,或者在楼道口、树荫底下走象棋、搓麻将,这里似乎都是留守着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节奏闲适而舒缓。老房子多,老树多,老年人多,这就是红钢城。初来乍到,这是我对红钢城的初步观感。


但是可能非得在一个地儿待久些了,才会品出这方土地的“韵”与“神”,这可能是旅游观光所不能企及的。首先细细咂摸“红钢城”之名,殊堪玩味。武钢集团盘踞在此,服务于钢铁生产的各种科研、生活等单位移步皆是,是名副其实的钢城,妙者 在“红”字。“红”字者,是建国后在五六十年代全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武钢在青山破土兴建,红色的钢炉火淬炼挺起新中国的重工业脊梁,火红的年代,火红的革命事业,还有火红的社会主义热情。光阴流转,时间飞渡半个世纪,在当下,我则更愿意将“红”固化理解为在红色岁月里遗留在红钢城这里的红色老房子。这片红楼拥着红钢城高大蓊郁的梧桐,静穆慈祥。这片红楼虽然没有北京大学沙滩红楼里俊彦鸿儒的阔论高谈,没有武昌阅马场督军府红楼中政要显贵的指点江山,这里的红楼,却有着普通市民浓浓人情味儿的安详。这片规模不算小的五六十年代建筑群至今仍发挥着居住功能,在上海的石库门、里弄以及北京的胡同逐渐远去成为陈列的遗迹时,红钢城的红楼在承载着历史的同时演绎着普通武汉市民的生活,那样质朴厚重又生动鲜活。徜徉在红钢城的街坊巷道时间长了,才慢慢品味出它的滋味儿:青山不曾老,钢城依旧红。

流连穿梭在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的街衢小巷,感触各异。北京的胡同道儿交错窄长,南京因为长江穿城故而形成不规则延伸的街道,唯独在西安,街道如棋盘般规整,南北西东,不会迷失方向,而如果要在武汉找这样一个兼具像西安街道规整分布、像南京临着江水、像北京饱蘸韵味儿的老旧街巷的地方,我想红钢城这一片的大社区应该是最合适的。从建设一路到十路的经线与红钢一街到三街(与长江水道平行)的纬线,经纬交织成的棋盘中,红楼最集中最精彩者即是建设七路至建设九路之间。有人说,如果从空中俯瞰这片由苏联人设计建造的房子,这群建筑呈现出的是一个大大的“囍”字,我深信这些回环错落有致,配置有亭榭假山、运动场地,以及绿植葱郁的清一色三层红楼群,一定是设计者经过了熟虑深思的成果。岁月窖藏,红钢城因为当初的这番苦心,而今的她在朴旧中由其造型、外观与整体氛围而愈益弥散出醇厚的风韵。因而这里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穿上婚纱来拍结婚照,甚至在秋日的午后,一个剧组在这边取景拍摄,架起了“长筒大炮”。红钢城确实有着她迷人的地方。


早晨的红钢城是在热干面的芝麻酱香中开始的,街道上是穿了武钢制服要赶着去上班的工人;午后则是老人在荫凉树下搓麻将、看报纸、喝茶休憩;傍晚的红钢城是在楼道的门口摆上了小餐桌,邻里之间攀谈家常,而不远处的长江边,堤岸上的散步者把发光的夜风筝扶摇着江风放入云霄……如果对应四季,春天是雨蒙蒙的湿润中,三街坊的樟树落下了旧叶吐绽新绿;夏天是骄阳似火的燥热中,红钢二街上梧桐张大了叶子落下满街道的荫凉;秋天是阵阵秋风的温煦中,九街坊的桂花枝头点点金灿持续舒发缕缕暗香;而冬天呢,是寂寞苍虬的梧桐大树干下,樟树、桂树、雪松绿枝峻挺容颜不衰。我想这就是红钢城,老社区的地气,老社区的精气神,老社区守着四季的荣滋勃发而韵味悠长。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 见我应如是。“青山”妩媚多,岁月仍静好;钢城依旧红,容颜未曾老。

(作者单位: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您刚才收听到的作品收录在
《武汉印象2015散文卷》


“武汉印象·有声版”
于每晚19:30在(FM101.8)
武汉音乐广播
“武图之声·悦读武汉”节目中播出
敬请收听
关注公众微信号“武汉印象有声版”
将可获赠该书录音光碟一套


找回逝去的记忆,留下感动和温暖
武汉印象有声版——
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联,武汉音乐广播
荣誉出品


朗读者简介
石  青


198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楚天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
创造性地主持过一系列
新闻、专题以及娱乐节目

“生活在这个城市,常受长江水、汉江水洗涤;常有龟山、蛇山山风沐浴;常享归元寺、宝通寺开光。真是无比幸运!”
------石青



录音制作

吴  君
责任编辑
杨俊杰     李梦媛     蔡恒亮     耿天

艺术指导
张小陵

统筹/监制
龚红柳
肖剑锋


“读一本书,爱一座城”
欢迎您聆听《武汉印象.有声版》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感受武汉城市脉搏
浸润在浓浓的城市书香之中
着力讲好“武汉故事”,着力锻造“武汉作品”,着力传播“武汉声音”,武汉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携手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特邀武汉地区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以配乐的形式深情录制《武汉印象2015散文卷》全书,用声音的力量,解放奔波于繁忙都市人们的双眼,展现“大武汉”辽远开阔的胸襟与美轮美奂的风情!

-END-








武汉印象

有声版
微信号:whyxysb
关注武汉音乐广播“武汉印象|有声版”
联系电话:027-85806262 027-85799906

微信号制作:
WYW Studio
Tel:15271870048
WeChat:sailw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