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学生自主学习

 江山携手 2016-02-04

         再说学生自主学习

前一篇博文我写了《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误区和要素与环节。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更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我们在推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中,要始终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作为从发点和着力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平台。

从帮助制订学习计划到教会制定学习计划。常言道:“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计划是学习的前提。对于学生而言,不论是哪一个学段的孩子,其自主性、自控力以及能力水平都有是有限的,彻底放手让其自主是不现实的。因此上,作为老师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不唯形式,只求实效,就是要在学生头脑中打印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时间和结果要求,让学生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是推行学生自主学习初期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的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将制定学习计划的任务放手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学会学习。

从分阶段落实学习任务到形成较强的时间观念。学生自主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建立起明确的学习任务,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限和质量要求。比如:朗读课上,朗读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多长时间完成;自习课上,要自学的内容是什么,要完成那些任务,需要如何完成,多长时间完成等。这样,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学习任务和严格的时限和质量要求。久而久之,效率概念、时间观念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 

从单一的课本信息交互到整合利用学习资源。新课程理念中提到:“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载体,也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不是被动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容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更新、丰富和迁移的过程,仅仅依靠单一的课本信息交互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和整合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收集整理有用的学习资料,上网查阅各种信息,以整合和获取教材以外的知识资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开展师生对话与合作,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社会调查实践等,以整合和利用他人的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实用软件技术。学会甄别、处理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从反馈学习效果到学会自我审视和评价。“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在前文中我提到:学生自主学习中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常常忽略了教学反馈,这是非常大的教学损失。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积极采取进行矫正和补救措施,就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反馈学习效果是学生自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反馈必须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要具体到问题上、步骤上、环节上和数据上,忌讳空话、客套话的反馈评价。

当然,反馈评价并不是教师的特权和专利,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同伴互助,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自己的特长展示给同伴,品尝成功的喜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最终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 审视、自我调节。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